澄清国有股减持的误区_国有股减持论文

澄清国有股减持的误区_国有股减持论文

澄清国有股减持的认识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减持论文,国有股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减持国有股的意义在于“减持”还是“改制”?

减持国有股的目的究竟何在?笔者认为,减持国有股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转变企业的运行机制,实现“政企分开”,使它们能够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经济主体,为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奠定必要的微观基础。

二、国有股减持的目标在于“套现圈钱”还是“产权流通”?

从根本目标看,减持所要解决的并非仅仅是充实社保基金所需的资金问题,而是要借这样一个契机推进国有资产向国有资本的转换,实现市场经济所必然要求的产权交易与产权流通。

三、国有股减持意味着国有股退出市场还是调整国有上市公司持股结构?

实践过程中,调整的最大难度不在如何“进”,而在于如何“退”。不应当引起误解的是,国有资本的“退出”是指国有的那一部分经营性资产配置领域调整的一个阶段性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国家要从经营性资产的产权占有中退出而单纯持有,更不意味着国有资本要从证券市场退出。国有股减持只能理解为国家对上市公司持股结构的调整,而不是放弃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四、国有股减持带来的是对市场的冲击还是有利于市场的长远发展?

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国有股减持如果分阶段进行,不会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在目前国内1100家上市公司中,由国家作为大股东的大约有710家,国有股总数为1158.65亿股,平均每家公司1.63亿股。如果按照1999年末每家公司的净资产计算,则这部分国有股价值为2613.92亿元,如果按照2000年8月底的二级市场收盘,则这部分国有股的价值在100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市场上整体国有股的价值在3000-10000亿元之间。而如果在5年内全部解决的话,则每年在60-200亿元。如果国有股减持的数量维持在每年200亿元以内,理论上对证券市场不会产生太大的冲击。

适当减持国有股,为逐步取消三种股票的差别,走向统一流通、同股同权、同权同价,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减持国有股看做是中国证券市场持续、规范、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标签:;  ;  ;  ;  

澄清国有股减持的误区_国有股减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