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素养论文_陈燕

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素养论文_陈燕

陈燕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教育发展,我们对于初中学生的教育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础的语文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学生具有较好的教育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素养。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185-01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种信息。不良的信息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让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洗涤心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格。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提高文化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渗透不同的传统文化。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经开始逐渐成熟,对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学生学习的环境以及学习的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语文知识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更多的是让人学生学习文化、道德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思想品德。而且,语文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备良好的契机。其次,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学生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品德,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经过了千年的积累,包含了仁、义、礼、智、信等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及品格的塑造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最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将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人物。初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将会代表着我国国民素质,中学生必须要具备一个良好的素质文化将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深度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度挖掘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语文的课本中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发展以及语文知识的需求所制定的,因此语文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包含了仁、义、礼、智、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对于词句、语言的把握而忽视了语文知识中本身所蕴含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心理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词句表面意思,更要深度挖掘语句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理论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并不是独立的一部分,它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之中,传统文化并不是字面上的表面意思,更多的是体现在人们的生活实际中。语文教材中有可能会写到很多优秀的人,优秀的事迹,这些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更多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初中的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时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教师在教育中要注重把握教育的深度与难度,表面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太过于简单。

2.拓展传统文化知识

语文知识是非常广泛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为学生拓展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也是语文知识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语文的课堂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同时教师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也应该将文化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语文的学习中学习了一个具备良好的品格素质的优秀人物,教师就可以将实际生活中比较优秀的人物已知联系起来,让学生共同来发现他们身上的良好品格。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知识,它是蕴含在我们生活中、行动中指引着我们生活的基本准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美满、人民人与人之间更加信任,这才是建设一个美好社会的需求。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借助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先通过一个引入部分来进行进入到正式的语文教学中。在引入部分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是渗透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浮躁,对于传统节日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放假的时间和放假的期限,而忽视了传统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例如,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吃粽子,玩赛龙舟,更多的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伟大的人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深入地挖掘屈原本身所具有的品格素质,让学生学习他的品格素质,而不是仅仅是以游戏的方式来纪念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开展实践活动来宣扬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或者是带领学生拜访优秀的艺术家等,通过这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

总结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转折阶段,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在于学生对这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在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传统节日的介绍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传统学学习与理解记忆。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段泽运.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中学语文, 2016(3):29-31.

[2]权丽.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 2017(8):76-77.

[3]张双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学周刊(8).

[4]裴东霞.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论文作者:陈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素养论文_陈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