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的石油情怀论文

大庆 “新时期铁人” 王启民的石油情怀

◆文/王湘茹

2018年12月18日,对于大庆人来说,是一个令人骄傲和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一天,大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 “改革先锋” 称号,颁授 “改革先锋” 奖章,并获评“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对于这位81岁高龄的石油科技工作者来说,无数褒奖背后是他60年来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他已经与石油结下了终身的缘。

和无数的英模一样,王启民始终怀着一颗爱国、爱石油、爱大庆的赤诚之心,把自己交给石油,一心扑在石油科研攻关上。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60年,也是王启民为石油事业科研攻关、忘我拼搏的60年,他用共产党员的风范和石油人的品格诠释了一名石油科技工作者的情怀。

下午四点光景的太阳烤得路面都烫脚,高木没走两步,就一身大汗;梨花却一阵阵地发冷,她双臂裹着身体,越走越缩;走到麦村与谷村交界的大寨河边,梨花扶住桥头的石柱蹲下身来,她不想再走了。河面上有不少蜻蜓在飞舞,有红的,有白的……沿着河道飞来飞去。满头大汗的高木抓起桃花的手,却被她身上的冰冷触了一下;他一愣,就被梨花挣脱了手。梨花慢慢地直起身来,继续往前走。高木默默地跟在她身后,愣愣的,没说一句话。

科学求实的石油情怀

说来也巧,大庆油田诞生的日子——9 月26 日,正是王启民的生日。也许他天生注定与大庆有缘,为石油而生。他出生在江南小城——浙江省湖州市,却在北京上了石油学院,实习期可以有很多选择,他却来到大庆参加了刚刚打响的如火如荼的石油会战。虽然是实习期,但因为油田急需科技人员,他却不得不担当起技术员的岗位职责。他在那时就感受到了大庆这片热土上石油科技人员的重要性。于是,毕业后他又放弃了留校和回到美丽家乡的机会,毅然来到艰苦的大庆,投身到石油科研工作中。

上个世纪70 年代,王启民向传统的《温和注水》理论挑战,提出 “分层开采、接替稳产” 的注水方式。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刚建成,百废待兴,科技还比较落后,开发石油这样的项目需要美国、日本、苏联的专家支持指导。大庆发现石油后,有外国专家断言:像大庆含蜡这么高的油田,中国人根本没能力开发,除非把油田搬到赤道上去。王启民听了外国专家的论断,很不服气。他在心里暗中下决心要给外国专家点儿颜色看看。时值1962 年春节,王启民为了科研工作,留在大庆过年。大年三十,他在干打垒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上联:莫看毛头小伙子;下联: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闯将在此。他特意把 “闯” 字里面的 “马” 写得大大的,寓意这匹马就是要冲破框框,冲向世界!正是凭着这一股闯劲儿和不服输劲,王启民一次次地闯出了限制油田开发的“门框”,将青春和热血洒向了这个他一生钟情的石油事业。

他说:一次成功可能来自一万次的失败,光靠小聪明和一时的冲动绝不会成功,搞科研必须下笨功夫,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他在笔记中写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勤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肯于解决问题。勤于发现问题凭的是对油田的热爱;善于提出问题就是要肯动脑筋,有钻研的劲头;而肯于解决问题就要依靠科技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毅力。” 这是他对自己责任的深刻认识,更是多年科研攻关的制胜法宝。

1984 年,王启民承担了编制第二个5000万吨稳产10 年规划的任务。这一次,他瞄准了在国内外含油量被戏称为 “只够炒菜用的” 厚度只有0.5 米的表外储层。针对国内外权威的“薄差油层是边角废料没有开采价值”的论断,挑战前人未能攻克的被判 “死刑” 的油层,王启民打破了不能开采的 “禁区”。历经7 年反复实践,通过对1500 多口井地质解剖、分析,4 个试验区45 口井的试油、试采,10 口取芯井的岩芯测定和分析,王启民突破了低贫油层的开采禁区,保证了油田稳产再10 年目标的实现。摸索出一套开发表外储层的技术,实现了由主力油层向薄差油层开采的过渡和产油量的接替。据计算,油田表外储层地质储量等于又找到了一个地质储量7.4 亿吨的大油田,按2 亿吨的可采储量计算,为国增产增收2000 多亿元。

1993 年,我国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面对国家再次缺油,王启民又提出对高含水油田实施 “稳油控水” 的建议。一场与时间较量的 “稳油控水” 大会战开始了! 可这个时候,家里来了电报,母亲突发脑血栓,已经病得不能说话。自古忠孝难两全,王启民思念母亲,可是科研工作正在关键时刻离不开他,为了祖国母亲能够幸福安康,他把自己牢牢地钉在石油科研项目上。母亲去世了,他为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而伤感,但唯一可告慰母亲的是,他的试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稳油控水” 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大庆油田实现27 年5000 万吨以上高产高效持续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王启民在油田开发研究中,锲而不舍,敢于攻关,打破了国外认为表外储层不能开采的禁区,为油田增加地质储量7.4亿吨。

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探明油田的面积和储量。王启民负责的葡4 井坐落在荒原上的一个小水泡子旁边。涨水时,要趟着没膝深的水上井,水撤下去了,也是一地泥泞。当时,他住的 “干打垒” 非常潮湿,每天早上醒来,身底下的垫子都是湿乎乎的,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生活,使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他没有把自己的健康放在心上,而是一心一意搞科研。

全面抗战伊始,毛泽东就提出,抗战要胜利,就必须“宣布改良人民生活的纲领,并立即开始实行”[1]347。如果国民党对人民生活依然没有改良的方针,“将使抗日战争蒙受绝大的不利”[1]353。1937年10月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时明确提出,实行人民民主和改良人民生活是抗战的必需条件。

上个世纪70 年代,为攻克“分层调整开采” 技术和 “层系细分开发调整” 技术,在中区东部的9 平方公里的 “分层开采、接替稳产” 试验区,3000 多个日日夜夜,王启民和试验组冒着零下30 多摄氏度严寒,逐井取样化验,通宵达旦。历时10 年,王启民和同事们先后采集分析了1000 万个数据,绘制了油田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揭示了油田各个含水期的基本规律,逐步开辟了向低渗透油层进军的新领域,增加储量近10 亿吨。这两项技术成果先后获得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5 年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大庆的60 年,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心扑在石油上,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石油事业。正像他说的那样:“能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为大庆油田鞠躬尽瘁,奋斗不息,是我终身的事业、一生的追求。”

在中区东部试验区工作时,王启民和试验组的4 名同志与工人一道施工作业,逐井取样化验,经常通宵达旦。这里,夏天,蚊虫叮咬;冬季,满屋冰霜。他带领科研人员发扬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的精神,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恶劣的条件,加上过度劳累,使他的风湿病加重了,疼痛难忍,手指头也不听使唤,连鞋带都系不上。严重的时候,这位曾经生龙活虎的汉子、国家三级运动员,不能走路,迈不开腿了,坐下就站起不来。他住院治疗一个多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积劳成疾,长期在寒冷潮湿的工作环境里工作,没能得到及时治疗,使他患上了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脊背佝偻着,这种病,终身难以治愈。他把全部身心献给了油田,同事们心疼而又风趣地说:“你不姓王,姓油啊!”

上个世纪60 年代,他提出的 “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 “温和注水” 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70 年代,他主持进行的 “分层开采、接替稳产” 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 至15%。80 年代,油田逐步进入高含水期,主力油层含水已高达60% 以上。油层里的水越来越多,油却越来越少,很多人认为大庆油田已经走到了尽头。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启民钢筋铁骨、沉甸甸掷地有声地喊出了 “宁肯把心血熬干, 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 的誓言。

大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 “铁人” 传递着手中的接力棒,前赴后继,创造了今天的辉煌。王启民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以实际行动赋予铁人精神新的内涵,成为彪炳史册的时代楷模。

艰苦奋斗的铁人情怀

3 发至《草原与草坪》编辑部邮箱的稿件视为正式投稿, 不接受其他形式的投稿,本刊编辑部是通过邮件形式通知作者交纳稿件审稿费和版面费。

在多年艰苦的科研实践中,大庆科研人员总结出了 “超越前人、超越权威、超越自我” 的三超精神,成为指导科技攻关的精神动力。王启民以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诠释。

为安全起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该临界截面周长um的取值可借鉴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16),按该规程的第5.3.15条的规定取值:当荷载或反力邻近平板的自由边时,对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节点um可取2la+lb和la+2lb+2lc二值中的较小值;对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角节点um可取2la+lb和la+lb+lc1+lc2二值中的较小值,临界截面周长的取值方法如图2所示。

1963 年冬天,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即将临产的妻子,王启民就把即将分娩的妻子送上回娘家的火车,自己一头扎到试验区。可是,当列车行至锦州火车站时,陈宝玲生下了女儿。与女儿一同来到这世界的,是王启民一个个科学构想变成现实。

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的连年增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详细研究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瓶颈与突破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提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高校管理工作的改革,从而建设适宜师生工作与学习的和谐校园。

上世纪90 年代,王启民组织实施的 “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 结构调整技术,使大庆油田实现了3 年含水上升不超过1%。与国家审定的开发指标相比,5 年累计多产原油610 多万吨,增收节支150 亿元。1997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授予王启民“新时期铁人” 称号,对 “新时期铁人精神” 定义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锲而不舍、敢于攻关的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尊重群众、发扬民主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是铁人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油田文化的高度凝练和升华,更是振兴石油工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为一代石油人的杰出代表,王启民先后获得各种科技奖励22项,荣获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 “五一” 劳动奖章,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党的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被誉为 “新时期铁人”。他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82岁,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已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可是王启民却退而不休,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对于一个石油科技工作者来说,年龄不是障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是最大的幸福。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铁人纪念馆

标签:;  ;  ;  ;  ;  ;  ;  

大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的石油情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