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论文_刘彦君 王雅雯

浅谈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论文_刘彦君 王雅雯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大连市 116000)

摘要:城市环境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与城市建设发展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城市环境设计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城市环境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城市环境改造、绿化工程建设以及相关利益分配矛盾的调节。通过城市环境设计工作开展可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降低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设计

1.城市环境设计

城市环境可以认为是包含城市中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等行为的多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双方面。其中,“自然环境”可以理解为城市中无处不在的“自然物质”;“人工环境”则可以理解为城市中人与人共同创造的一种“社会空间环境”。吴良镛先生曾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综合的专业领域,我们要求的是走向人居环境规划城市设计观。”城市环境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协调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科学安排城市空间,以实现城市居民宜居环境空间的目标。学者向静仪认为:“城市环境设计是以满足生活在此的人们的生活需求为目标,开展城市环境各方面的功能设计,提升城市美观度、舒适度、安全性、生活便利度,最终服务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效率的提高,改善人们的各类不良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城市人文气息。”城市环境设计总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这个城市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从中又能判断这个城市的发展模式是趋于环保生态还是相反。城市环境设计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能量转换过程。尽管如今在设计中越来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随着全世界范围内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一些自然资源肆意的使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经济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之一。

2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现状的反思

城市环境设计工作开展中,设计人员要从城市整体面貌进行思考,对城市居民精神世界追求进行分析。城市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但是随之也带来了很多不良问题,其中工业、建筑领域发展迅速,导致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为严重。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虽然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取得了一定可观成就,但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利益分配矛盾问题仍然不能忽视,众多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2.1权利审美问题

改善城市居民环境,缓解城市污染现状是城市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想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对城市环境设计的民主性必须要给予充分尊重,城市环境设计决策也必须要实现民族化的特点。但是对以往城市环境设计工作开展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决策阶段还是设计阶段,都是由我国政府部门已经相关企业最终决定的,并没有吸取广大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城市环境设计民主性较差。也正因如此,很多城市景观建设都是根据主观意见决定的,城市景观建设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权利审美对城市环境审美取向有着较深影响,与权利相对应审美情趣包括高大、豪华,城市环境美学标准也会转变城市城市景观的体量,这些内容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有着紧密联系。以往很多城市环境设计中,对基础设施建设都采取了忽略态度,导致城市环境设计过于浮华,不能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可。城市环境设计决策部门代表的是城市居民的利益,但是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设计的决策权却被完全性的剥夺,导致城市环境设计很难呈现出人文性、区域性的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对设计师、投资者以及政府领导之间的利益和关系进行协调,同时重视发挥出公众的参与权与监督权,从而为优秀环境艺术作品的产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2伪生态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种时尚,但是有些城市却只是在口号上追求这种时尚而在实际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却与之背道而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城市在城市环境设计工作开展中融入了生态化理念,但是生态化理念与城市环境设计融合程度不高,例如城市原有的绿色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硬化道路铺装范围不断扩展,花岗岩、混凝土等材料的应用虽然可以强化城市环境的现代气息,但是也会降低雨水渗透,城市洪涝灾害抵抗能力降低。虽然建设了一些人工绿地,但是却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对草坪进行维护,绿色植被的自然生态调节作用大幅度降低。另外在一些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过分强调绿化,而绿化植被的选择却缺乏对当地自然生态圈适应性的考虑,同时为了达到整齐划一或者为了追求美感而毁坏天然植物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人工栽植,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不仅不会改善城市发展中的环境质量,同时也在增加环境艺术设计投入的基础上对自然生态造成了破坏。

3.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策略

现代城市改造规模日渐扩大,公共建筑空间愈发复杂,因此准确快速地传达正确的空间方位信息成为环境设计的首要目标,促使标识系统能够成为整个城市与环境的外延,并更好地彰显城市独特的地域特色及人文精神。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室内外景观呼应、协调设计

重视城市建筑的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缩小室内外景观质量之间的差异,增加城市建筑由内到外的吸引力,提高环境设计中绿色的介入,使室内外景观遥相呼应,相互协调。另外,设计者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理念,一切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促进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

3.2精细化设计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细节的部分,其设施设备的安排是否得当、设想是否周全都是进行人性化设计所必须要考虑到的。此外,公共环境的精细化设计还会直接影响使用者在视觉上、情感上的舒适度体验,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人们在城市中的精神生活质量。精细化设计的具体方法是在建筑物的形式、体量、空间形态、建筑材料质感、建筑物色彩以及建筑物尺寸、与地面标高等。在公共环境设施方面,如对公园内的座椅进行精细化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灯光问题。既不要与灯光设置得太近容易引来蚊虫,也不要设置得太远。还要注意与灌木丛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都是防止夏季叮咬人群的人性化设计。

3.3绿色元素的融入

相关学者曾表示在人的视野中,只要存在25%的绿色就可以起到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在进行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中,要将绿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入。我们可以在城市空间环境中布置大面积的绿化草地,并合理的种植树木为在夏天的人们提供乘凉的去处。具体来说,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即花园城市。其次,城市公共环境中要进行一定比例的自然植被覆盖,并尊重其自然的生存规律。这样就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清洁、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进而实现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目的。

3.4展现空间个性特点,突出人文性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且受到历史、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将城市的自然等因素作为设计源泉,充分挖掘本土化资源,将本土特色融入到空间构成当中,形成鲜明的主题,充分体现人文性。

结语:

优化城市环境设计可以把生活在这一城市中居民的道德品质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环境设计有利于勾起人们对城市建设历程的记忆情感,从而更加注重对其的建设方式和行为举止。

参考文献

[1]洪焕坪,柳国伟.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南方论刊,2009,05:50-51.

[2]陈雨.对城市环境设计发展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

[3]李熙成.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分析[J].鸭绿江,2014(07).

论文作者:刘彦君 王雅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浅谈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论文_刘彦君 王雅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