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突发事件成批烧伤伤员的救治论文_郑鹏 马黎明

浅谈突发事件成批烧伤伤员的救治论文_郑鹏 马黎明

安丘人民医院;262100

【摘要】 医院在救治突发事件如火灾或燃烧爆炸致成批烧伤伤员时,要进行及时、有效、快捷的组织救治工作。在组织救治工作中,着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了解成批烧伤事件的特点; ②成批烧伤伤员的医疗救治方法和技术手段; ③伤员的后续治疗与善后工作的处理;④突发事件成批烧伤伤员救治的建议。

【关键词】成批烧伤伤员;组织工作; 救治

在高度发展的社会里,突发事件往往不可避免,火灾或燃烧爆炸事件屡有发生,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所以,在遇到突发的火灾或燃烧爆炸引起多人烧伤事件时,医院在接到上级指示或求救信号后,怎样采取快速有效的行动,排除各种干扰去救治伤员。结合我院救治工作的经验,具体地谈一下突发事件成批烧伤伤员的救治工作。

一、成批烧伤事件的特点

1.伤员多、受伤情况复杂、大部分伤情较重:

成批烧伤多为火灾或爆炸燃烧,受伤人数多。致病因素复杂、多样,有井下瓦斯爆炸、室内爆燃所致的吸入性损伤、爆震伤或其他外伤以及中毒,其中爆炸多伴有冲击波伤、骨折。伤员密集而使伤员脱离致伤环境和疏散均较困难。伤员很难进行自救、互救,因而加重了损伤的严重程度。

2.时间紧、任务重:

成批烧伤事件突然发生后,从现场抢救到早期处理,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等工作都很繁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在遇到突发事件致成批烧伤患者时,应急反应时间短,救治任务艰巨、繁重。

3.伤情复杂、治疗较困难:

由于伤员数量多,重度烧伤、吸入性损伤、复合伤、中毒等发生概率也相应增多。由于是突发性的,大批伤员在现场抢救以及早期处理多不够理想,休克发生率较高,加之这类伤员往往创面污染较重,机体抵抗力下降,如不进行及时处理,常常导致全身性感染。伤员聚集密度较高,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更重要的是,成批烧伤具有突发性,医疗技术力量和药品器材往往短时间内供应不足,有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得不到适当处理,也会造成危害和后期治疗上的困难。

4.并发症(休克、感染、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多发:

事故瞬间发生,大批伤员集中出现,事故现场秩序混乱不堪,尤其当事故现场距离医疗单位较远,一时难以找到大量交通工具和专科医院,实施完善的院前急救十分困难。由于患者早期未得到有效的处理或未及时到医院就诊,危重患者复苏延迟,发生休克的概率明显增高。

例如郑煤集团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件,由井下瓦斯爆炸所致,煤矿处于偏僻山区,交通不便,伤员井下滞留时间长,院前急救不能进行有效液体复苏,导致成批伤员休克发生率极高。另外因缺乏有效的院前急救,致使伤员到医院后,救治任务更为繁重,医院人力、物力短时间内难以一步到位,致使伤员休克不但发生早,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缺氧导致并发症多,早期即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及各脏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二、成批烧伤伤员的医疗救治方法和技术手段。

1. 现场抢救。

主要为现场急救及自救互救。(1)灭火;(2)脱离现场、防止二次损伤;(3)口服烧伤饮料或含盐饮料;(4)注意防寒、防暑;(5)迅速转送。烧伤面积大,伤情重者先送,争取在伤后2h~ 4h内(休克高潮发生之前)送到指定医疗单位,轻伤员可稍延后。

2. 医疗转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对伤员进行初步分类;(2)必要时重复给予镇痛、镇静剂;(3)及时补液;(4)检查及补充前一级医疗单位的包扎;(5)处理复合伤(包扎、固定、止血)或中毒,有窒息威胁者作气管切开或插管;(6)抗感染治疗: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必须做皮试,阴性者方可注射);(7)组织转送。

3. 医院救治。

(1)核实伤情,进行再次分类;(2)继续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疗;(3)补充包扎;(4)根据医疗职责范围进行复合伤的手术处理;(5)认真填写医疗文书,详细记录治疗措施。

三、伤员的后续治疗与善后工作的处理

突发事件后,由于看望、来访、取证、法医鉴定和保险赔付等善后业务的同步开展,后续治疗中,伤员的治疗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为此,上级和地方领导、机关要统筹计划安排探视、采访和调查等工作,最好组成联合工作组,提高工作效率,尽量把有关事宜和问题在医院机关解决,以最大限度减少前期治疗中对科室伤员治疗工作的干扰。医院要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组织,按业务归口实行明确分工负责接待和协调工作。要及时了解上级的指示和规定,随时交流有关信息,明确医院的具体规定,动态掌握伤员救治的总体情况,分布科室、伤情、伤势分类、转归,数量增减和经费消耗等情况,提高接待和协调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在伤员康复期,要针对伤残赔付、伤残评定、并发症处理、复合伤再次治疗和办理出院手续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作出规定和解释,减少伤员和医务人员之间不必要的矛盾,确保善后工作任务顺利和圆满完成。

四、突发事件成批烧伤伤员救治的建议

1. 统一指挥多部门协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的综合性等特征。在灾害急救和重大事件的救援工作中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和多部门通力合作,协调配合,逐步实现医疗救援与110、122、119联动,统一作战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方向。

2. 健全院前急救网络 

目前有些地区已建立急救站,但在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中,绝大多数伤员是由本地区120中心救护车运送,急救站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因此制定完善的指挥调动系统,健全院前急救网络,是快速、高效救治伤员的保证。

3. 建立急诊急救医师培训体系 

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临床各专科及护理系列关系密切,涉及院外急危重症的抢救与监护,加强急诊医务人员急救技能与知识培训,建立急诊急救医师培训体系是提高急诊急救水平的重要途径。

4.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突发事件与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公众最为关注、最为敏感的话题。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渴望从媒体获取权威信息,了解事件的发生以及进展情况,因此准确、及时报道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至关重要。新闻媒体的正面报道既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抑制消除流言,平息恐慌,起到社会稳定作用,又可发挥宣传教育与预警作用,促进疫情控制,争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理解。

总之,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车祸、火灾、爆炸、恐怖袭击等公共突发事件频发。应对新形势下公共突发事件,首先,建立全天候、全方位、高协调、高效率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非常必要。只有完善救援体制,才能在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防范体系,启动各种预案,做到指挥若定,事半功倍。其次,突发事故具有特殊性,牵涉面广,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常伴有复合伤,对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要求高,医护工作繁重,药品器械敷料供求矛盾大,需多方面协助配合。再者,政府医疗机构对公共突发事件实施的医疗救援措施是否规范,是否高速高效,不仅是衡量医疗技术先进性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医院制订切实有效的突发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及急救护理流程,在成批患者入院时,各个职能科室做好早期抢救,做到危重患者分组管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尽快使患者迅速得到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228.

[2]樊琨,王雪里红,吴贵革,等.北京市突发事件中成批伤病的特点及救治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9):698-700.

[3]张颖.一次性标识腕带在成批伤员急救中的应[ J].家庭护士,2008,6(9B):2441.

[4]王瑜,王惠卿,王秀珉,等.突发事件成批伤员现场急救程序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2):79-80.

[5]韦波,卓家同,唐振柱,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与控制[ J].广西预防医学,2002,8(2):106-110.

[6]李书明,刘民.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401-1402.

论文作者:郑鹏 马黎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  ;  ;  ;  ;  ;  ;  ;  

浅谈突发事件成批烧伤伤员的救治论文_郑鹏 马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