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研究探讨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鼻鼽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研究探讨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曲靖 655000

【摘 要】目的:本文从古代和现代文献入手,以鼻鼽的辨证论治和用药规律作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旨在总结古今对本病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鼻鼽;辨证论治;用药规律

鼻鼽是指因禀质特异,脏腑虚损,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灰尘及不洁之气所致,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等症为主要表现的鼻病。本病有遗传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本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系统总结古代对于本病的认识,包括病名源流、病因病机、治疗特点三个方面,大致得出古代治疗本病的脉络。再利用数据库收集2013年—2018年间以“鼻鼽”为关键词的论文,选取其中理法方药俱全的论文141篇;再收集现代有关鼻鼽或过敏性鼻炎的医著30部。对这些文献资料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用药特点、药物配伍规律等角度入手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现代医家大多认为本病初期多为肺虚感寒证,常用药物有甘草、黄芪、防风、白术、细辛、辛夷花、苍耳子、党参、桂枝、桔梗、诃子、五味子、荆芥、蝉蜕、白芷、芍药等,核心方剂是玉屏风散和苍耳子散。治法以补益肺气和发散风寒为主。补益需要补肺气与健脾气同时进行,主药是甘草、黄芪和白术;发散风寒药是本证的必用药物,其中以细辛、辛夷花、苍耳子、桂枝等为主药,以苍耳子散为主方。

古代医家多认为本病初期不一定伴有肺气虚,多为外感风寒邪气致病。治疗上使用温散和升提药物,而很少同时使用补益肺气的药物。脾气亏虚证是现代文献中探讨比较多的证型,治法以补益脾肺,发散风寒为主,治疗是在肺虚感寒证的基础上加用补益脾气药物,常用药物有白术、党参、黄芪、甘草、陈皮、升麻、辛夷花、当归、茯苓、细辛、柴胡、苍耳子、防风、白芷、桂枝、五味子等。其中,健脾益气的主方是补中益气汤;发散风寒、通窍的主方是苍耳子散;玉屏风散和苍耳子散依然是本证型的高频使用方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但在古代文献中,很少论述脾气虚致鼻鼽,往往认为发病日久会导致阳气虚弱,而在治疗上使用附子、天雄之类大温、大热的药物直接温补肾阳、命门之火。可见,脾虚感寒证是近代医家对本病新的认识和体会。

肾阳亏虚证也是现代文献中很常见的证型,治法以温阳补肾为主。高频药物统计为:附子、熟地、肉桂、山药、山茱萸、茯苓、甘草、细辛、泽泻、黄芪、白术、辛夷花、乌梅、丹皮、鹿角胶、菟丝子、补骨脂、五味子等。治疗是在肺脾虚证的基础上加用温补肾阳药,其中,温补肾阳药较多用附子和肉桂。

古代很多医家认为肾阳不足是本病的重要原因,治疗上多选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补下元的药物,这和现在的观点基本相同。但是,古代医家很少同时使用补益肺脾的药物,如黄芪、白术等玉屏风散之类的方药,这是古今治疗上的差异。

当前,探讨热邪致病的文献还不是很多,关于热邪潜伏的部位大多认为是在肺经,也有认为是胃肠之积热致病。治疗上使用了大量的清热药,外加祛风通窍、活血行气的药物。本证型的用药特点是:清热药使用不集中,没有比较公认的常用药物。虽然本证多为单纯热邪致病,但是祛风通窍药也为必用药,说明祛风通窍药为本病的常规用药。古代医家治疗本证型包括发散风热和清泻肺热两个治法,这和现代的认识基本相同。但是古代治疗本证型不用补益药和发散风寒药。

瘀血阻络证在现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不多,说明这种分型还没有得到多数医家的认可。在古代文献中,也没有专门论述到瘀血致病。只是在论述其他证型时,有的医家考虑到病久会有气血不通的情况,而用川芎等药来活血行气。

寒热夹杂证在现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也很低。病机多为本为寒体,感受热邪,或是本为热体又感受风寒而致病。治疗上多数医家采用自拟方,也有的用乌梅丸或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在古代文献中,有外寒束内热的说法,病机多为久病而致,治疗上用防风通圣散之类。这和现代医家认为的寒热夹杂证意思差不多。

总之,对于鼻鼽的辨证分型,古今医家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在治疗上,古代医家偏重于祛邪,补虚并不明显;现代医家则既注重补益肺脾肾之虚损又兼顾祛除外邪,两者同治,这就是古今在治疗上的主要区别。原因可能是因为随着现代社会诊疗水平的进步,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理也有了新的认识,即患者本为过敏性体质,后又感受外邪,两者相合而致病,从标本致病来看,过敏性体质为本,感受外邪为标。认识到这点,在治疗上相应的就会考虑到固本的问题,补益肺脾肾的虚损就成为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古今文献的对比研究后,分析得出古今医家针对鼻鼽这个疾病认识上的异同点,并总结得出一些规律进行探讨:在病因病机方面,肺卫气虚,不耐风寒异气是本病发病的中心环节。在治疗思路方面,首先根据发病的中心环节可知固表实卫,祛风散寒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其次要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加减用药,并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就临床常见的偏盛偏衰表现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加减用药总结;另外,在对鼻鼽常用药的现代药理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药物大多具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因此临证应用时可在中医辨证用药基础上选择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药物来加强疗效。根据以上规律进行常见证型的临床辨证论治设计,包括针对各种常见证型的治法、方药和具体用药设计,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论文作者: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鼻鼽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研究探讨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