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说起来的英语课堂论文_张咏玲

让学生说起来的英语课堂论文_张咏玲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英语课堂中组织一次成功的讨论。以期给广大教师的英语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讨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的变化,题海战术已无法使学生在中考、高考中获得好成绩,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辨析能力,才能让学生面对陌生考题不慌不乱,正确作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许多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的学习形式就很好。

具体到英语教学中,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这一语言作为工具,达到某一目的,如劝说、告知、要求等。因此,教师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告知学生某一语音、词汇或结构的特征,然后让他们熟记,最后进行测试;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组织、运用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对学生掌握语结构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因此,许多英语教师选择了功能交际法而不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来作为教学的方法。而且,大家都认识到,这种单独的、有意义的口语练习应当从初学阶段就开始进行了,因为要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就可以完成的。那么,什么是最自然、最有效的训练学生自由交谈的方法呢?笔者认为那就是讨论了。通过语言交流,交换各自的想法,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锻炼。但是要组织一次成功的讨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一、要选取一个好的题目

好的题目是一个比较贴近实际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会因对选题的陌生而不知如何开展讨论,不会有无话可说的尴尬,这就形成了讨论的可能性(POSSIBILITY);还得是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题目,这样,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要表达自己看法、说服他人的冲动,这就形成了讨论的必要性(NECESSITY)。只有学生感到这个讨论可以进行的,是需要进行的,才会配合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的一切能力,来很好地完成这个讨论。在选题时,有两个误区是需要引起教师注意的。第一,避免学生为说英语说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在讨论中最重要的不是讨论什么(WHAT),而是为什么要讨论(WHY)。这个问题,在许多课堂上都存在。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说:“我想不出什么可说的了。”事实上,学生的意思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第二,避免讨论必辩论的情况。许多教师认为“辩论”就是“讨论”。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谈论的话题或多或少都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但很少是有争议的,而且我们日常的谈话也并不都是争论。因此,如果教师想利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定要注意选题的实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要采取一个好的组织形式

课堂的时间是十分宝贵的,教师要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完成传授知识、复习巩固、灵活运用这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又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练习表现的机会,是十分困难的。虽然课堂讨论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但讨论形式的组织、讨论时间的掌握、以及教师在其中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班几十个人,显然,在这样的范围内开展讨论,让每一个人发表意见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进行分组,那么多少人为一组好呢?笔者认为,一般四到五个人比较好,人太少,思想的多样性体现不出,不容易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人太多,又费时较长,一旦时间有限制,就可能造成个别学生只听不说的情况。如何分组也是需要注意的,要尽量将层次相同的学生分在一起,不要怕打乱学生座位会引起教室混乱,如果确实有必要,也可以在上课前重新安排一下座位,避免课中换位造成的混乱。因此,在安排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层次高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开拓思维、增长见识,层次低的学生也可通过讨论巩固知识、增强自信。而增强差生的自信、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在同一层次同学中的相互交流,平时较少有表现机会的学生可以发现原来他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原来他们也可以有新颖的想法、有帮助别人的能力。通过多次这样的实践,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讨论的时间也必须要掌迟好,一般10到15分钟为宜,过短则学生未能充分发表意见,可能造成教结束而学生停不下来的现象,过长则可能有部分小组已完成讨论而无所事事。在讨论中,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此时教师不仅是平时课堂上的指导者(INSTRUCTOR)、更正者(CO RECTOR )、控制者(CONTROLLER),还是讨论组中的一员。当然,教师仍然与学生不同,他不应该固定从头到尾参与某一组的讨论,而应该时常到各个角落转一转,及时地为需要的学生或小组提供帮助,收集一些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错误以便以后作为例子讲解,也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在程度略低的一组中,帮助他们顺利地开展讨论。

三、要有适当的总结

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一组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讨论的结果点,摆出这一组的观点,这样学生可以在众多材料中提炼观点,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发言人(PRESENTER)可以请平时不爱主动发言的同学担任,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进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总结以后,无论各组意见是否一致,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创造,纠正错误时,注意是纠正语言表达的错误,而决不是想法的错误。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讨论是有意义的、教师是乐于接受新观点的,才会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讨论之中,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开阔,表达更加清晰。

当然,课堂讨论也不是万能的。一般说来,思维相对成熟、有一定语言基础的高年级学生比较适用这一方法,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就需要使用更有趣、更活泼的方法来引起他们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如儿歌诵读、小品表演等,这样才能让他们乐于参加课堂活动,配合教师教学。

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都敢于开口,是我们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英语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说起来”的轻松氛围,让大家在说说谈谈中充分表现自己,尽快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 750000)

论文作者:张咏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让学生说起来的英语课堂论文_张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