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概念教学论文_江 波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论文_江 波

江 波 江西省莲塘一中物理组 33020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影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1.教材因素。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对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初中、高中物理教材对知识的表述也有很大差别。初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浅显通俗,学生容易看懂和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不易读懂,阅读难度大。另外,高中教材与所需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当,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了困难。

2.学生因素。高中物理概念有些是从直观的实验直接得出的,有些概念则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的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起来。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物理基础知识有限,物理思维方法不足,个别高中学生由于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善于将陌生、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容易的问题,不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不善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方法,学习物理概念时习惯于机械记忆、盲目练习,往往被个别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主要表现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对于隐含条件的分析、临界状的把握、多过程的衔接等分析不完整,顾此失彼,答案不全面,条理不清楚。

3.教师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做题,缺乏分析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接受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时估计过高,自己常常觉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简单,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探讨、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在最初就没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致使学生不易建立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

为了更有效地搞好概念教学,需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二、引入物理概念的常用方法

1.实验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多数物理概念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的,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形成了深刻印象,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类比法。类比法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物理学中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让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有助于接受理解新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与重力势能类比,引入电势能的概念;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类比,建立磁感应强度;将电流类比水流,建立电流概念;将电压类比水压,建立电压概念;把电磁振荡类比于弹簧振子或单摆,把电谐振类比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建立电磁振荡概念。

3.逻辑推理法。物理概念大多数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概念,要充分发挥已有的旧知识的作用,通过新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入新概念。例如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功的概念,指出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物体具有能量。在此基础上,讨论运动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运动物体就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动能,进一步用做功的多少来确定动能与哪些量有关系,使学生真正理解动能的表达式。

三、引导学生理解、深化物理概念的方法

1.细化物理概念对应的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点细化一个概念:(1)名称。记住物理量的名称是了解一个物理量的第一步,就像了解一个人就要先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一样。教材上物理概念的名称是用黑体字印刷的,这正是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重视。(2)定义及物理意义。物理概念的定义是用科学严谨的叙述给出的,教材中常用加点字来表示。定义要熟练准确记忆,不能有半点差错。物理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同于定义,如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定义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3)符号。物理量的符号大多采用英语的第一个字母,一般情况,每个物理量都有特定的字母,要求学生记准物理量的符号,这样有利于规范运算过程。(4)表达式。一个物理概念的定义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写出了对应的定义式。因为任何一个物理量往往会和其他量建立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会写出不同的表达式,这时就要弄清哪个是决定式、哪个是定义式。(5)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式,既给出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又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单位关系,要分清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并记准其单位符号及不同单位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在做题时要求同学们统一单位。(6)矢量和标量。每讲一个物理概念,要求弄清它是矢量还是标量。只有明确其特性,才能按相关规则进行运算。(7)状态量和过程量。每讲一个物理概念,要求弄清它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如何通过状态量的变化把状态量和过程量建立起联系。

2.突破难点。课本中的物理概念,文字叙述严谨、简洁,多数同学能够读懂字面意义,但不能把握准确深刻的含义,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如讲述超重与失重时,个别学生认为超重时物体重力增大,失重时物体重力减少,完全失重时物体重力为零。如果在学习这一概念时指导学生做下列实验: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记下示数;然后提着弹簧加速上升,观察指针位置,记下示数,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最后观察物体加速下降时弹簧秤指针位置,记下示数,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减小了。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超重和失重概念,这样既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可以轻松地突破难点。

论文作者:江 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论文_江 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