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夫的美学特征_夸父论文

夸夫的美学特征_夸父论文

夸父的美学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学论文,特征论文,夸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本文从怪诞美、刚阳美和悲剧美三个方面论述了上古种话夸父的美学特征,指出了在夸父身上高度地概括了上古人民追求理想,改造自然环境以及无限乐观精神。

【关键词】上古神话 夸父美学特征 怪诞美 刚阳美 悲剧美

旱灾,给在自然威力面前无能为力的原始人类带来的苦痛是极为惨重的,他们认定太阳是造成旱灾的罪魁祸首。“旱之言悍也,阳骄蹇所致也。”[1]太阳的横行造成了旱灾,“旱”字从“日”,就是很好的说明。在原始人类心目中,尽管太阳是位尊神,它和人类的关系实在太密切,没有它,世界就变成一片漆黑。可它也会害人,炽热阳光的照射会晒死草木,炙干河水,造成大旱。因此,善则崇警之,爱戴之,恶则斗争之,惩办之,这是他们对太阳的态度。基于这样的理解,原始人类根据自己的幻想,塑造了一个以实际行动探索太阳运行规律的夸父的英雄形象。于是,夸父逐日的神话便应运而生。夸父这一艺术形象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本文试就其美学特征谈点浅见。欠妥之处,就正于大家。

怪诞美,是夸父这一艺术形象第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

怪诞是指奇特反常的事物和现象,是美学的一种特殊的形态。怪诞美,是以荒唐怪诞,呈现怪异的内涵和外貌为特点的。夸父奇异的身世,本身就具有极丰富的怪异的内涵。夸父是大神后土的后裔。

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山海经·大荒北经》

后土,是幽冥世界即幽都的统治者。《楚辞·招魂》:“君无下此幽都兮,土伯九约。”王逸注:“土伯,后土之侯伯也。”可见,后土当为幽都的统治者即鬼国之王。《山海经·海内经》云:“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这是一个黑色的国度,所以叫做“幽都”。我们由此可以想见那幽都之王后土的威严是怎样的了。皇天后土,是原始人类虔诚崇拜的神,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神威。夸父是后土传下的子孙,理所当然具有超乎常神的力量。唯有这样神奇色彩的怪异的英雄,才有追赶太阳的胆量和气魄!

夸父的怪诞美,尤其突出地表现在他离奇怪异的外貌。夸父是人神的合物,最初,他是以神兽现出的。

夸父,神兽也。

——《淮南子·地形训》

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

——《山海经·北山经》

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冲击如呼。

——《山海经·东山经》

崇吾之山,在河之南。……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尾而善投,名曰夸父。

——《山海经·西山经》

“禺”,是古人所说的一种猴,似猕猴而大,赤目尾长。原始人类虽已摆脱动物的状态,但在他们的意识中,并没有把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他们甚至认为动物就是自己的祖先,因而他们所创造的神祗,总是怪诞狞厉的动物。样子象猴的夸父,长着豹子的尾巴,手臂上五彩交错。这般怪诞狞厉的神兽,才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神奇的本领,具有力的伟大与意志的坚毅。他使人畏惧,但也使人崇敬,更给人以振奋与激励。可见,夸父最初当为某族的图腾兽。茅盾先生说:“‘夸父’是一个族名,等于希腊的提坦。”[2]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腾逐渐转化为人神,即神貌上带有动物特征的人神。夸父亦然。

夸父的怪诞美,还体现在他怪异神秘的行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

——《山海经·大荒北经》

两只耳朵各挂一条毒蛇作耳环,两只手各操一条毒蛇把玩,狞厉怪诞的行为,恰好证明其身怀奇才异能。太阳是神,凡人是不能征服的,唯有作为人神合物的夸父,才能担当这一重任。

阳刚美,是夸父这一艺术形象第二个突出的美学特征。

阳刚美,亦称壮美,它是以形象的阔大,气势的磅礴,力量的雄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富于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为其特征的。清代文学家姚鼐这样概括阳刚美的特色:“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锅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3]阳刚美,在夸父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形象,气势和力量,在中国神话中恐怕是首屈一指的。

我们看他巨大的神足:

台州覆釜山,云夏帝登此得龙符处。有巨迹,云是夸父逐日之所践。

——《太平御览》引《郡国志》

振履堆者,故老云:夸父逐日,振履于此,故名之。

——《太平御览》引《安定图经》

在这些遗迹里,夸父神奇巨大的足迹令人叹为观止:他把鞋子中的沙石倒出来就成了山岭,他的巨大足迹深深刻在石上、山上,足见他是如何的高大有力!

我们再看他博大的肚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山海经·海外北经》

一口气喝干黄河、渭水,仍不解渴,还要到北方的大泽去喝,只有“全部地、绝对地在任何角度(超越一切比较)称为大”[4]的巨人,才有这博大的肚量,这豪饮的气概。夸父形象的巨大,令人不可思议。

夸父形象的阳刚美,其次表现在他强劲力量上和一往无前的刚毅意志。高大的人,总是强有力的,何况夸父又是神的后裔。

辰州东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千丈。古老传曰:邓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饭。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

——《朝野剑载》

用数千丈高的山作支鼎之石,有不可思议的饭量,当然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了。

夸父刚劲的力量,更突出地表现在他与太阳“竞走”这惊天动地的壮举。善跑,是夸父拥有的另一罕见的本领。人们把他与风神飞廉并驾齐驱:“飞廉、夸父,轻速之圣也。”[5]太阳行走极快,《淮南子·天文训》曾说它一天“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但是,夸父竟然要追赶它: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山海经·海北外经》

(夸父)欲追日景,逮之于禹谷。

——《山海经·大荒北经》

这般足力,这般迅捷,表现夸父多少强劲和力量。“夸父逐日窥虞渊,跳浪北海超昆仑。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6]目睹这情景,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原始人类长年累月活动在崇山峻岭之中,他们捕鸟兽,驱虫蛇,天天爬山越岭,穿林跨谷,斗争需要他们强劲有力,行动迅捷。善跑的夸父正是体现了他们斗争生活的理想。

夸父的阳刚美,尤其生动地体现在他勇于探索自然、迎战旱灾的斗争精神和为人类利益甘愿自我牺牲,甚至死后还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你看,夸父对太阳穷追不舍,英勇无畏,不管多么强大凶狠的敌人,都敢与之周旋到底。他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坚韧不拔,永远迈步向前。他具有忘我的牺牲精神,为人类奋战,哪怕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夸父逐日,充分体现了原始人类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伟大精神。为了探索太阳的奥秘,掌握它,征服它,他们顽强不屈,以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气吞山河的气概,极大地鼓舞人心。更为可贵的是,夸父不幸牺牲之后,仍不放弃斗争,“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两句,《列子·汤问》这样写:“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里。”莽莽森林,抗击了太阳的炎威,永远荫蔽着人们。它是夸父伟大精神的化身,也是他光辉事迹的纪念,它表现了古代人民自我牺牲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崇高品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夸父是胜利者。

悲剧美,是夸父这一艺术形象第三个美学特征。

上古时代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人们低下的认识水平,人们对自然力的认识,未能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落后的科学技术使人们在自然力面前显得渺小,人的力量未足以战胜自然力,这就决定了夸父探索太阳运行规律,企图改造太阳这一壮举的失败。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7]夸父逐日所表现的,正是这种冲突。它是一曲悲壮的颂歌,它反映原始人类同自然的斗争中那种顽强的奋发精神,但由于敌强我弱,在斗争过程中,夸父的形体不幸遭到毁灭:“道渴而死”,给人以崇高悲壮的审美感受,是最纯正的悲剧。

夸父是位可歌可泣的失路英雄,浓郁的悲壮色彩,突出地构成了这一艺术形象的悲剧美。

首先,悲剧主人公夸父在威力无比的太阳面前不服输,他的斗争精神是那样专注、执着,一往无前,信心十足。他的实体,在我们的想象中是非常雄伟高大的。山岳是高大的,而他好象比山岳更高大,一口气就可以把黄河、渭水喝干,拄的拐杖可以化为桃林。他不但形体高大雄伟,行动也磅礴豪迈,在追赶太阳时跨越三山五岳如走泥丸,体现了一种坚韧雄毅的气度。这样富于壮志的巨人之死,的确能给我们极悲壮的感受。

其次,悲剧主人公夸父在斗争中失败了,毁灭了,但他在精神上是胜利者。“主体虽死,而仍能光辉地在他净化了的胜利了的事业中长存”。[8]夸父虽然渴死了,但生命并未就此灰飞烟灭,而是变换了新的生命形式,勃发出新的生命力,继续顽强地存在,奋发地抗争。他的手杖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桃林,他“尸膏肉所浸”,“邓林弥广数千里”,好让后人遮荫吃桃。这种不屈不挠,死后仍然以新的生命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的顽强志向,构成一种积极的给人以激发力量的浪漫主义精神。这使人惊赞,使人为悲剧主人公不幸失败而惊骇,更使人为悲剧主人公非凡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品质而赞叹。正如卢那察尔斯基所说的:“这个形象能在我们心中引起热烈的同情,极大的敬意,同时又能激发新的锐气。”[9]难怪连恬静淡泊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也为夸父的悲壮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写下热情洋溢的赞歌:“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10]

在夸父身上,高度地理想地概括了上古人民与旱灾作斗争,拼命战胜旱灾,追求理想,改造自然环境的无限乐观精神,夸父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永远焕发出绚烂的光辉!

本文于1995年12月3日收到。

注释:

[1]《艺文类聚》引《春秋考异陲》

[2]《神话研究》

[3]《夏鲁絜非书》

[4]康德《判断与批判》

[5]《抱朴子·辩问》

[6]《柳河东集》(《行路难》之四十三)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46页

[8]转引自《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

[9]《苏联作家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0]《读山海经》之一

标签:;  ;  ;  ;  ;  

夸夫的美学特征_夸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