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论文_谭宇琛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论文_谭宇琛

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达到95.35%,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患儿在独立行走、斜视、跛行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属于全身结核的一部分[1],在小儿结核疾病中,临床症状最严重,分析造成该类疾病的原因是由于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对脑部进行侵入,病情严重的患儿将会引发颅内感染、脑疝、颅内高压等情况[2],需要对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干预。为此,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显示疾病被确诊,治疗与护理期间无一例患儿发生死亡,且本次实验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43例。常规组:男童23例,女童20例,年龄2-7岁,平均(4.02±1.23)岁;实验组:男童24例,女童19例,年龄2-6岁,平均(3.98±1.20)岁。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的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保持住院病情的安静整洁,每日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打扫,做好患儿眼角膜、口腔、舌部的保护,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实验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A:对症护理:依据医生的嘱咐严格对患儿进行镇静、脱水、营养支持、降颅内压等处理,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儿可采取鼻饲护理方式,对患儿内环境情况进行严密观察记录,及时帮助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可采取讲故事、看电视、玩游戏等方式转移患儿自身注意力,缓解疼痛感,注意颅内高压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B:呼吸道的护理: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分泌物较为黏稠等,可帮助其采取平卧体位,将头部偏往一侧,利于帮助患儿将痰液排出,保持呼吸处于通畅状态,定时帮助患儿清理口腔与鼻腔的分泌物,另外,可在病床旁边准备好吸痰器,利于及时帮助患儿吸痰。C: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为患儿家属普及该类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告知其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规范患儿卫生行为,讲解该类疾病的危险性,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利于协助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D:进行手术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患儿及其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手术操作的重要性及意义等,有利于获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对于哭闹不安、烦躁等患儿在必要情况下可采用镇静剂治疗,手术完成后应去枕平卧保持4-6h。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是否能够独立行走、斜视、跛行;采取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独立行走、斜视、跛行

实验组患儿在独立行走、斜视、跛行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后独立行走、斜视、跛行等情况分析[n(%)]

分组独立行走斜视跛行

实验组(n=43)36(83.72)2(4.65)3(6.98)

常规组(n=43)27(62.79)6(13.95)9(20.93)

2.2 家属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分析[n(%)]

分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实验组(n=43)36(83.72)5(11.63)2(4.65)95.35

常规组(n=43)28(65.12)8(18.60)7(16.28)83.72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大量的结核杆菌入血后播散至人体脑膜导致的一类颅内炎症[4-5],由于该类疾病患儿的脑组织通常出现直接或者间接的损伤情况,使得患儿脑部神经与脑脊液循环情况受到影响,需要及时对该类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干预,否则将会使得疾病进一步发展,甚至危害到患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儿采取了个异化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应做好对症护理与并发症护理工作,积极对坠积性肺炎、返流窒息、压疮等进行预防,可采取对肢体进行按摩等方式改善患儿血液循环状态,利于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减少肌肉萎缩发生率。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告知其该类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缓解患儿家属不良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利于疾病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在独立行走、斜视、跛行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综上可知,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静.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休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685.

[2] 王金妹,许庆敏,蔡敏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颅内高压症状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2):156-157.

[3] 何倩.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863-2864.

[4] 黄蓓,黄亚菊.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4):1938-1939,1942.

[5] 查莹莹,李萍,魏晓燕等.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9-11.

论文作者:谭宇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  ;  ;  ;  ;  ;  ;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论文_谭宇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