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_投资决策论文

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制论文,实证论文,投资决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有时甚至是企业投资项目和投资方案选择的决定因素。那么,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将给企业的投资决策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一般分析

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的判别标准是税后投资收益水平,当有几个项目供投资者选择而投资者的资金无法满足全部投资项目的需求时,就要求投资者做出抉择,抉择的基本方法就是对项目按税后收益水平的高低进行排队,税后收益水平最高的项目排在最前面,优先投资,当资金还有剩余时,再选择税后收益水平次优的项目投资,依此后推,直至投资资金全部落实到投资项目上,得到充分的运用为止。

税收影响项目投资收益水平,继而影响投资项目决策。税收对项目收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流转环节和所得环节。对制造行业而言,在流转环节企业主要的涉税项目有增值税及以增值税为计税基础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增值税是价外税,它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越多,企业在该时期的现金流量就越少,从而抑制企业的投资,反之,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加将会刺激企业的投资。从增值税税基看,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比生产型消费税的税基窄,生产型增值税在购入环节只允许抵扣外购生产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缴纳的增值税款,消费型增值税则允许将购建固定资产缴纳的增值税也作为进项税额从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中扣除。同时,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固定资产以不含税成本入账,使企业在折旧年限内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减少,从而使利润和所得税额增加,现金流减少(因为在生产经营期间现金净流量一般体现为折旧、摊消费和利润之和,所以在此,现金的减少额等于利润的增加额)。由于在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比利润更重要,所以,就单个企业而言,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减轻了,将有利于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使更多的投资项目进入可行的行列。可见,流转环节的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的刺激作用是明显的。

在所得环节,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得税影响企业的税后利润水平,继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和投资决策。目前理论界和政府决策层的共识是,两税合一后国内企业所得税税率将有所降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将有所提高。可见从所得环节看,税制改革对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投资的影响是不同的。对本国企业和未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外商企业来讲,税制改革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率降低,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对目前享受税收优惠的外商企业而言,税负比改革前有所提高,将抑制外商企业的投资。不过,相对于流转环节,国家在所得环节设置了更多的税收差别政策,给予企业更多的投资选择的空间。在新税制环境下,为了配合调整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布局等其他经济政策,国家将继续对一些产业、地区实行优惠的所得税税率,这是引导企业合理进行投资区域和投资行业选择的政策信号。显然,企业应该结合对税收政策调整趋势的判断,尽可能优先选择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业和地区进行投资。

以上分别从流转环节和所得环节的某一侧面分析了新一轮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大主体税种改革,它们各自从不同方面约束或影响项目的决策,但是它们又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共同制约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综合权衡各税种调整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制约作用,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

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实证分析

在对税制改革给企业投资决策带来的影响做一般分析的基础上,下面笔者用一具体实例就此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

假设:某企业有1200万元积累资金可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经市场调研,企业现正在生产的A、B、C三种产品,市场销路都很好,供不应求。为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厂部召开投资决策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应集中力量拓展其中一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提出三个投资项目:A项目为扩大A产品的生产规模、B项目为扩大B产品的生产规模、C项目为扩大c产品的生产规模。投资额都为1200万元,设备使用年限5年。设备报废时无残值,A、C项目采用年限法计提折旧,B项目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下面就税制改革可能给企业的项目选择带来的影响进行比较。

(一)现行税制环境下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抉择

根据预测,在现行税制环境下,A、B、C三个项目各年净利润及初始投资如表1。查阅《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得项目所在行业的基准内部收益率为12%,行业基准投资利润率为5%,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为4年(不含投资期)。

表1:项目净利润及初始投资表 单位:万元

从表1可看出三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及寿命期内的现金流入量总额相等,但在各年的分布存在差异。A项目呈均衡分布,B项目呈递减状态,C项目是递增状态。主要原因是A项目仍然生产企业传统的产品,市场比较稳定,B项目是高新技术产品风险比较大,C项目是对老产品的改造,消费者对该产品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根据以上资料决策过程如下:

1.静态指标计算与分析

(1)投资利润率

三个项目年平均净利润均为:330/5=66(万元)

投资净利润率=66/1200×100%= 5.5%

(2)静态投资回收期(不含投资期)

项目A为3.92年,项目B为3.93年,项目C为4年。具体计算见表2。

表2: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三个项目的投资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基准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都短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三个项目都可行,但是项目A的投资回收期最短,其投资效益最好。

2.动态指标计算与分析

(1)净现值

项目A、B、C的净现值分别为:528.90万元,-12.80万元,-107.48万元。说明项目A在经营内的收益在满足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前提下,还有528.90万元的超额收益盈余,项目A可行,项目B、C要满足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要求,分别还有12.80万元和107.48万元的收益现值缺口,项目B、C不可行。

(2)内部收益率

项目A、B、C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7.18%、11.46%、8.36%。只有项目A能满足行业基准收益率的要求,项目B、C的收益水平均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项目B、C不可行。

以上各项指标计算详见表2。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个项目比较结果,项目A是最优的,也只有项目A是可行的。因此,应选择项目A做出投资决策,即决定扩大A产品的生产规模。

表3:项目净利润及初始投资表 单位:万元

(二)税制改革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抉择

下面结合对税制改革的预测,重新测算三个项目的相关评价资料如下:①预计三个项目所在行业在项目投资年份将进行增值税转型,由现行的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税率仍为17%,A、B、C三个投资项目1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均有1000万元属于设备投资,根据改革的试点情况,购建设备所包含的增值税允许从应纳税额中扣除;项目所在行业的所得税率由原来的33%调低为25%,其他条件不变。依此估算出A、B、C三个项目各年净利润及初始投资如表3。②1000万元的设备投资可以抵扣进项税额170万元。③为简化计算,本实例只考虑增值税和所得税两大税种改革对企业各年现金流量和利润的影响。税制改革后,决定三个项目投资决策的各年现金流量和利润数额都发生了变化(详见表4)。

表4: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结合以上资料决策过程如下:

1.静态指标计算与分析

(1)投资利润率

三个项目年平均净利润均为73.88万元。

投资净利润率=73.88/1200×100%=6.16%

(2)静态投资回收期(不含投资期)

项目A为3.68年,项目B为2.67年,项目C为3.79年。具体计算见表4。

三个项目投资回收期都短于基准投资回收期,都能满足行业按时回收投资要求,其中项目B的投资回收期最短。

2.动态指标计算与分析

(1)净现值

项目A、B、C的净现值分别为:724.24万元,56.62万元。-33.23万元。说明A、B项目经营内的收益在满足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前提下,分别还有724.24万元,56.62万元的超额收益盈余,A、B两项目可行,A项目的净现值更大,效益最好。C项目净现值小于零,项目不可行。

(3)内部收益率

项目A、B、c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9.44%、1 5.13%、10.84%。A、B项目能满足行业基准收益率的要求,可行,A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比B项目高4.31个百分点,A项目优于B项目。

以上各项指标计算详见表4。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B项目为可行项目,C项目不可行,A是最优项目。应选择A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即决定扩大A产品的生产规模,如果企业还能筹集到资金项目,B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可以选择B项目继续增加投资。

(三)基本结论

从上例三个项目的评价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在现行的税制环境下,只有A项目是可行的,B、C项目均不能满足投资决策的要求;税制改革后,B项目也能满足投资决策的要求,给企业增加了项目选择的机会,增加了企业的投资商机。另一方面,就单个项目而言,税制改革后三个项目的预期绝对收益水平和相对收益水平都高于现行税制环境的收益水平(详见表5)。

表5:现行税制环境与预期税制环境项目评价指标比较表

标签:;  ;  ;  ;  ;  ;  ;  ;  ;  

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_投资决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