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学作文教学_高考论文

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学作文教学_高考论文

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学作文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高考作文论文,作文教学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以“读”为话题,“话引”巧妙地提示:“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这样的作文题做到了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它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写作角度极多,几乎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写作中离不开第一人称“我”,便于“我”的个体情感表达,既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避免为文造情。它也没有涉及重大时事,回避热点问题,这样既避免了猜题押宝,也杜绝了考生说假话空话。同时它强化了文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理性,思辨性强。按照话题本身的开放程度,单字话题开放度最大,考生可以更自由地构思表达。此话题更关注到考生“个人”的成长,人生经历中,社会、自然、父母、老师、同学、自己……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凸现个体人的成长,考生可以关注现实,弘扬正气;可以说古道今,以史为鉴……因此话题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摆在突出的地位,其价值取向既关注学生成长,又能使学生对人生现实百态反省内化,达到升华。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真可谓一个“读”字,“读尽天下文章,读尽人间世相”,考生尽可以抒发真正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这样的作文命题,不仅符合写作的本质,也对中学作文教学起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省的作文命题是成功的。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教学现状是目标已经蜕变为:第一,作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技能,努力提高写作水平;第二,中学作文教学也要考虑升学因素,现阶段对作文教学评价主要还是看考分。这话原本是不错的,但对于前者,我们必须清楚中学作文教学有别于高校的写作课,更有别于作家培训。倘以高校专业课的要求去要求学生,或以作家的文学创作水平去衡量学生,只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之对作文怀有畏惧感。更有甚者,或热心培养写作苗子或指望写佳作“拿高分”,突出对学生作文“文学性”的指导,不知不觉把学生引上了“文学创作”的歧途。对于思想、技巧、语言尚属幼稚、不成熟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面前犹如竖起一架天梯!试想:他们平静如水的生活怎么能写进文章中呢?于是只好求助于虚构、编造或抄袭。对于后者,我们有些教师太过功利了,作文教学就是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几乎关闭了学生参与生活(包括读书、看报、看电视等)的所有大门,更不用说组织引导学生关心自然、社会、人生,更不用说积极投身社会活动了。这样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先天不足、贫血的教学,最终也会难以在应试中取得理想成绩。诚如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说的:“不幸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兴办数十年,还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叶圣陶论语文教育·论写作教学》河南教育出版社)八股的唯一价值取向就是为求取功名。过去学子为求功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八股即要代圣人立言,不说自己的话,而要代替圣人说话,说一番比圣人说的还要详尽的话。如今高考学生要揣摩阅卷老师的心思要揣摩考官的喜好,就是不说自己的话,我们可以姑妄言之“代考官立言”。总之,当我们写作的目标仅指向“应对高考”为升学服务的时候,我们的常规教学就必然注重了常见文体的习得,注重诸如观点正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能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作文技能的掌握。而当我们专注于传授作文知识,大讲特讲作文技巧时,对写作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那些所谓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就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使他们无所适从。为了求到所谓的高分怎么办?编凑假造应运而生,其实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南开大学文学院大一新生的座谈会上,同学们就透露过作文得高分有‘三招儿’一‘套’:——考试之前,苦背数篇不同类型的‘范文’,考场套用必有好处;二‘凑’——用名言警句来凑字数、提高深度最管用;三‘编’——只要情节能打动人,不惜编造自己‘家破人亡’‘四肢残疾’。如此一来,我们所见到的学生作文自然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成人化、功利化。套范文,凑名言警句,编家破人亡。”(《中国青年报·高考作文成了流水线上标准件》2004年10月18日)传授知识,明了技巧这确实也是很有必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僵化的作文教学体系“重文而轻人”,与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已经极不吻合了。于是人们看到的是八股风越吹越烈,八股文愈加盛行。

学生作文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作文教育的理念和教学上出现了某些偏差。叶圣陶先生说“国文科写作教学的目的,在养成两种习惯:(一)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二)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工夫。这并不存在着奢望,要学生个个成为著作家、文学家。”“为对付题目而作文,不为发表积蓄而作文;根据程式而决定形式,不根据内容而决定形式:这正是道地的八股精神。……改变观念,头绪很多,但有一个总纲,就是:完全摆脱八股的精神。”(《叶圣陶论语文教育:论写作教学》河南教育出版社)而我们的语文新课标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我们说这里的“真情实感”,就应该是学生写作时的态度是否为“真情实感”,文章字里行间是否渗透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修辞立其诚,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不只为应试升学、更为完善人生而终身作文的理想境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由此产生的感受、情感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千差万别决定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的基础是心灵的自由,自由本身不是创造,但没有自由就绝对没有创造。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应该允许学生写他们自己的文章。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如果学生不敢在文章里说真话、写真事、书真情,其文章必然充满新八股的气息,而八股文绝无任何创造性可言!……只要真实、健康,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写真诚的崇高情怀,也可以写有趣的平凡的生活;可以写现实的眼前景物,也可以写幻想的未来世界:可以与老师商榷,也可以与大师对话;可以评论经典,也可以改写名篇;可以‘大江东去’,也可以‘小桥流水’;可以鄙薄蜜蜂,也可以赞美老鼠……总之,学生的文字应该是掠过晴空的云彩,他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个性的色彩。”(《中学语文》2004/6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漫谈》)走笔至此我们清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遵循写作的规律就是要让学生吐“胸中积蓄”,“说真话、写真事、书真情”,才是写作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看到作文中的“假大空废”,其根源在于“惟考是图”。为了谋求分数,我们的教学往往只顾教学生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职责抛之于教学之外;为了谋求分数,就只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求稳妥、求平庸,而把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宗旨牺牲殆尽;为了谋求分数,就只顾误导学生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把作文和做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试问,当作文变成了“谋求分数的敲门砖”时,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还残存着多少素质教育的分子?须知,“作文连接着健康的生命”(余秋雨语)。我们应该切记叶圣陶先生的告诫:“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问问:自己平时对于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平时出给学生作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认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便可知道写作教学的成绩不好,其咎不尽在学生,训练者应该负大部分的责任。而训练者所以要负这种不愉快的责任,其故在无意之中保持了八股的精神。”(《叶圣陶论语文教育·论写作教学》河南教育出版社)

面对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我们有理由对明年高考充满期待,我们可以在此高声疾呼:八股可以休矣!

标签:;  ;  ;  

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学作文教学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