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谭兴普,陆娟,冯砚瑜,黎艳婷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谭兴普,陆娟,冯砚瑜,黎艳婷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518104

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提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中有68(85%)例有1.5S以上的R-R间歇,平均间歇时间(2.45±0.18)S,其中包含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8例,且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1例;Ⅰ度患者的R-R间隔(2.51±0.15)S,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间隔时间(2.21±0.28)S,统计学意义存在(t=5.3188,P<0.05)。Ⅰ度患者的心室率为(81.1±6.54)次/分,Ⅱ度患者的心率是(70.5±5.23)次/分,两组患者的心室率比较,Ⅱ度患者的心率是明显低于Ⅰ度患者的心室率,统计学意义存在(t=10.1789,P<0.05)。仍有8例患者的心室率超过83.5次/分。Ⅱ度传导阻滞患者在散点图上有明显特点,其条带形状大小一样,上界较为明显,下界则相反,并且分布较广,极其均衡。Ⅰ度患者以及Ⅲ度传导阻滞的患者比Ⅱ度传导阻滞患者的条带较窄,上界与下界无明显变化,包括分布与密度都没有明显特征。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诊断,相较于体表心电图诊断效果更好,提高了诊断有效率;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适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房颤动;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是普遍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心律失常的疾病,每100位中老年群体中至少有1位心房颤动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逐渐增加;其中有十分之三的患者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在发病时常常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上难以检测出来;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即介于Ⅰ度与Ⅲ度之间,因此,临床上医学无法正确诊断。本文中研究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对曾在我院进行救治的患者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提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含女性患者49例,男性患者31例,年龄在44~78岁,年龄均差(63.2±7.92)。病程均在半年至20年期间,平均病程为(6.3±2.2)年。所有患者中包括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2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1例以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36例。心功能1级患者10例,2级患者42例,3级患者28例。

1.2方法

将80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整合统计患者心房颤动的平均心室率、长R-R间歇情况以及QRS波群。同时绘制散点图,以R波时间作为横轴,以R-R期间作为纵轴。

1.3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患者的数据进行整合记录,并行spss17.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基本特征

所有患者中有68(85%)例有1.5S以上的R-R间歇,平均间歇时间(2.45±0.18)S,其中包含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8例,且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1例;Ⅰ度患者的R-R间隔(2.51±0.15)S,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间隔时间(2.21±0.28)S,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阻碍患者的间隔时间明显较长(t=5.3188,P<0.05)。Ⅰ度患者的心室率为(81.1±6.54)次/分,Ⅱ度患者的心率是(70.5±5.23)次/分,两组患者的心室率比较,Ⅱ度患者的心率是明显低于Ⅰ度患者的心室率,统计学意义存在(t=10.1789,P<0.05)。仍有8例患者的心室率超过83.5次/分。

2.2散点图

Ⅱ度传导阻滞患者在散点图上有明显特点,其条带形状大小一样,上界较为明显,下界则相反,并且分布较广,极其均衡。Ⅰ度患者以及Ⅲ度传导阻滞的患者比Ⅱ度传导阻滞患者的条带较窄,上界与下界无明显变化,包括分布与密度都没有明显特征。

3、讨论

房室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分为Ⅰ、Ⅱ、Ⅲ度三个级别,是由于窦性激动从心房向心室的传导过程变慢,甚至不能下传的现象。Ⅱ度患者在临床效果上特征并不明显,仅是少数患者出现心室漏搏的临床症状,医学诊断无法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可以使用动态心电图等进行检查。

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中有68(85%)例有1.5S以上的R-R间歇,平均间歇时间(2.45±0.18)S,其中包含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8例,且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1例;Ⅰ度患者的R-R间隔(2.51±0.15)S,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间隔时间(2.21±0.28)S,经动态心电图诊断,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诊断明显发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间隔时间明显较长(t=5.3188,P<0.05)。Ⅰ度患者的心室率为(81.1±6.54)次/分,Ⅱ度患者的心率是(70.5±5.23)次/分,两组患者的心室率比较,Ⅱ度患者的心率是明显低于Ⅰ度患者的心室率,统计学意义存在(t=10.1789,P<0.05)。通过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有效诊断出患者的身体指标变化与生命体征,有效控制患者的漏诊现象。仍有8例患者的心室率超过83.5次/分。Ⅱ度传导阻滞患者在散点图上有明显特点,其条带形状大小一样,上界较为明显,下界则相反,并且分布较广,极其均衡。Ⅰ度患者以及Ⅲ度传导阻滞的患者比Ⅱ度传导阻滞患者的条带较窄,上界与下界无明显变化,包括分布与密度都没有明显特征。利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后,经散点图可发现患者的心率分布情况,及时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反应。且依据图点信息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确认患者的心率指标。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其能准确的反映患者的机体指标信息,使医护人员更快速的确诊病情,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其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适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谷长芹.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J].临床研究,2016,24(9):159-160.

[2]张园园.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29-30,69,封4.

[3]袁超,方冬平,李果等.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2016,11(11):1593-1597.

[4]程慧磊.心房颤动伴匀齐的长R-R间期时考虑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4(8):521-521.

[5]王岩.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4):59-60.

论文作者:谭兴普,陆娟,冯砚瑜,黎艳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谭兴普,陆娟,冯砚瑜,黎艳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