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的科学属性与发展方向论文_李宪刚,巩玉红

试论中医的科学属性与发展方向论文_李宪刚,巩玉红

李宪刚 巩玉红

( 山东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计生局;山东滨州256600)

[内容摘要]中医是中华哲学思想历史上的瑰宝,也在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发展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在现代社会中,西医占据了现代医疗体系的核心地位。而在我国有着有机发展历史的中医,由于没有一个像西医一样的管理体系,对于病症的评价也没有“指标化”,就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江湖骗子”的印象,甚至有的研究论点还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仅仅是对中医的诋毁,还是对中国文化五千年精髓的抛弃。从中医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医之所以没有像西医一样,成为现代医疗体系的标准制定者,主要是因为中医是建立在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演绎推理上得到的,是从体系上和西医不同的。因此,在后续的中医发展过程中,要对恶意的诋毁进行坚决地反击,并通过总结宝贵的中医经验,为中医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为中医在临床医学应用过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字] 中医; 科学属性; 发展方向

前言

中医是我国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以来都深受我国古典文化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讲究“道法自然”,其原理也是从调理人的身体入手,进行疾病问题的解决。即使是在现代医疗水平已经很高的今天,中医依然能够在西医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方面发挥“奇效”。虽然中医养生理念已经为许多人所接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道德败坏的“江湖医生”的欺诈行为,导致很多人对中医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甚至质疑中医就是花架子,在治病的过程中发挥出作用。因此,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首先明确中医并不是“神”,其对疾病的直接效果肯定是逊色于快速的西医手段,但是,中医的核心在“补”,讲究的是从根上解决问题,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形成的精髓,之所以被认为“主观性”强,是和中医的经验理论分不开的。因此,本文将从中医的基本理念入手,并结合当今先进的“病理学”理论,为促进中医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中医的科学属性

所谓医学,指的就是处理人民群众关乎于健康的学科知识,进行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完善现有的医疗体系和医疗方法,进而实现更好的帮助人民群众预防疾病、治愈疾病,为人民群众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提供帮助。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有着两种属性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一种就是以西医为代表的医疗体系,西医起源于公元二世纪的盖伦,并随着以青霉素为代表的现代医学药品的出现,逐步发展成为了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主干部分,我国绝大多数医院也是以西医知识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现代医疗体系的规章制度也大部分遵循了西医的基本原理。另一种则是以中医为代表的医疗体系,和西医截然不同的是,我国的中医理论和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有着直接联系,从最早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到《本草纲目》,我国古代的名医和医学大家都在医学中充分的杂糅了我国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并从阴阳互补、五行理论角度出发,形成了和中国传统文化馆都契合的中医理论体系。

由于中医理论体系和西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在两种体系的治疗过程中,所选用的治疗思路是截然不同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中医理论体系还是西医理论体系,在面临重大的疾病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独到的优势。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由于西方医学在近代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在应用现代医疗手段治疗患者,达到快速治愈病号这一方面,西医确实有着中医难以企及的优势。

现阶段中医发展的落后并不能证明中医的内在应用价值,作为继承了中华五千年有机文明史的医学体系,我国中医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无数次解决了大型的问题,无论是瘟疫问题、霍乱问题,我国的中医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接受了时代的考验,这证明我国的中医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几年来,随着社会领域对于中医关注程度的提升,中医在某些西医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范围开始逐步发挥作用,诸如预防癌症、艾滋病等方面,西方国家也高度重视到了中医理论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医门诊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这也是展现出中医科学价值的最好例证。

二、中医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进行中医的未来发展研究过程中,既不能够妄自菲薄,认为中医不是科学,不能够系统的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够狂妄自大,认为中医是万能的。而是要在探索科学发展的内涵与真谛的基础上,了解中医发展的基础性内容,了解到中医发展的基本意识形态,并从科学的治疗实践体系出发,进行中医的发展研究。

在进行中医的科学发展研究过程中,要意识到,科学的发展体系必须要做到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并对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做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与此同时,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发生自身属性的改变,是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医疗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从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科学的发展也不是一下子就顺风顺水的完成了。因此,在未来的中医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的医疗水平情况,并遵从科学的发展原理,并不能够认为科学就是一成不变的,现在不如未必在未来的发展中就不如。

目前,中医虽然落后于西医,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没有西医表现的完美,在中医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对于现行的科学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进行病理分析的过程中,也没有西医高效。但是,这只是中医在现行的条件下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如果中医能够总结自身的不足,实现对现行体系的优化设计,从新的角度来完善优化设计,实现中医体系的科学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民群众在追求更完善的医疗体系的过程中,现代医疗体系也开始实现中医体系和西医体系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在未来的医疗体系的完善发展过程中,融合中医的传统理念,与此同时,不仅仅是对中医文化精粹的吸取,还要重视对于现行医疗理念的科学发展。因此,在未来的中医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到对于科学体系的引入,实现中医体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春丽. 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划界与中医学的生存与发展[J]. 医学与社会. 2011(04)

[2] 张瑞萍,黄超平,尹亚东,刘书红. 从肾病治疗看中西医结合[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03)

[3] 陈斌. 关于中医非科学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A). 2013(11)

[4] 吴红娟,张效峰. 医易相通的哲学反思[J]. 医学与哲学(A). 2013(04)

[5] 黄利兴. 对中医的科学性与未来走向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11)

[6] 郑志坚,孟庆云,孙涛,冯清. 哲学、科学及中医的划分[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0)

论文作者:李宪刚,巩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试论中医的科学属性与发展方向论文_李宪刚,巩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