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王丽娟, 单安山, 宋金彩[1]2002年在《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文中指出选用18周龄海赛克蛋鸡192只 ,研究了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采用2×2×2正交试验设计(L827) ,两水平非植酸磷(0.38 % ,0.16 %)、两水平植酸酶(300U/kg,0)、两水平纤维素酶(0.1 % ,0)。结果表明 :300U/kg植酸酶可显著提高日粮粗灰分、粗蛋白、钙、总磷和铜的表观利用率(P<0.05) ,显著提高了胫骨折断力(P<0.05) ;0.1 %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日耗料量(P<0.05) ,显著提高日粮粗纤维(P<0.05)和钙的表观利用率(P<0.01) ;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提高植酸磷和铜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加性效应(P<0.05);0.16 %非植酸磷水平已能满足蛋鸡产蛋需要

王丽娟[2]2000年在《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文中认为植物细胞壁中的植酸和纤维素等抗营养的非淀粉多糖能与蛋白质和矿物元素等形成不溶复合物或络和物而降低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外,植酸和纤维素还能与动物胃肠道中的消化酶作用降低这些酶的活性,进一步影响饲料养分的消化。 植酸酶,即肌醇六磷酸水解酶,能水解植酸释放出无机磷。纤维素酶能降解细胞壁,从而促进细胞内容物中养分的释放。单胃动物不能分泌植酸酶和纤维素酶等非淀粉多糖酶。一般通过使用外源酶,可以消除植酸和纤维素等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分别报道了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认为显著提高了植酸磷的和其它养分的生物利用率。但两种酶同时添加的效果未见报道。 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屠宰试验和分析实验,研究玉米—豆粕型蛋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和纤维素酶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植酸酶和纤维素酶作用效果的因素以及产蛋鸡对磷的需要量。 在一个长达31周的饲养试验中,选用18周龄海赛克蛋鸡19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试验采用2×2×2正交试验设计(L_82~7),两水平非植酸磷(0.38%,0.16%)、两水平植酸酶(300U/kg,0)、两水平纤维素酶(0.1%,0)。基础日粮配方参考鸡的营养需要NRC(1994)。 试验的基本结论如下: 1.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添加0.1%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只日耗料量(P<0.05)。植酸酶对所观测的生产性能指标影响皆不显著。 2.对蛋鸡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300U/kg植酸酶可显著提高日粮粗灰分、粗蛋白、钙、总磷和铜的表观利用率(P<0.05)。0.1%纤维素酶显著提高日粮粗纤维(P<0.05)和钙的表观利用率(P<0.01)。同时添加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提高植酸酶和铜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加性效应(P<0.05)。 3.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添加300U/kg的植酸酶显著降低了血清磷浓度(P<0.01),植酸酶(P<0.01)和纤维素酶(P<0.01)分别显著提高了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4.对蛋鸡胫骨质量的影响:添加300U/kg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胫骨折断力(P<0.05)。添加0.1%纤维素酶显著降低了胫骨灰分绝对重量(P<0.05)。 5.产蛋鸡对磷的需要量:本试验中,与高磷组(0.38%非植酸磷/nP)相比,低磷组(0.16%nP)蛋鸡并未表现降低的生产性能,而且,显著提高了20周龄蛋壳质量(P<0.01)和总磷、植酸磷和铜等表观利用率(P<0.01),但降低了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P<0.01)。减少对骨骼钙磷的动员,降低血清磷浓度(P<0.05),显著提高胫骨折断力及胫骨钙和锰含量(P<0.01),但不利于胫骨磷(P<0.05)和铜(P<0.01)的沉积。

万志生[3]2004年在《饲用复合酶对日粮营养物质消化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一、降低代谢能和降低磷水平,加酶对日粮营养物质消化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降低日粮代谢能和日粮磷的水平后,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本试验以玉米、豆粕、菜籽粕、棉粕为基础饲粮,研究7种单酶组成的复合酶使用效果。挑选864只健康的20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共18组鸡,每重复48只蛋鸡。3个处理分别为正对照A(2.70Mcal/kg ME,不加酶制剂)、负对照B(2.60 Mcal/kgME,不加酶制剂),处理组C(2.60 Mcal/kg ME,加酶制剂)。三种日粮粗蛋白水平均为16%,加酶组非植酸磷含量为0.2%,总磷0.45%:不加酶组总磷为0.6%,非植酸磷为0.35%。试验为期16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并减少日粮代谢能和非植酸磷的含量,不显著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p>0.05),但显著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p<0.05),显著降低日粮产蛋成本(p<0.05),添加复合酶有提高蛋鸡增重的趋势。 二、降低蛋白质和降低磷水平后,加酶对日粮营养物质消化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晌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在降低日粮蛋白质和日粮磷的水平条件下,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本试验以玉米、豆粕、菜籽粕、棉粕为基础饲粮,研究7种单酶组成的复合酶使用效果。本试验与降低代谢能和降低磷水平后加酶的试验一同时进行,另外挑选864只健康的20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48只蛋鸡,共18组鸡。三个处理分别为正对照D(粗蛋白16%,不加酶制剂)、负对照E(粗蛋白15.2%,不加酶制剂)、处理组后F(粗蛋白15.2%,加酶制剂)。三种日粮代谢能水平均为2.60Mcal/kg,加酶组非植酸磷含量为0.2%,总磷0.45%:不加酶组非植酸磷为0.35%,总磷为0.6%。试验为期16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并减少日粮蛋白质和非植酸磷的含量,不显著影响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p>0.05),但显著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p<0.05),添加复合酶有降低日粮产蛋成本和提高蛋鸡增重的趋势。

杨凤霞[4]2008年在《木聚糖酶、植酸酶对肉鸡(蛋公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及肠道器官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进行三个试验。试验一研究肉仔鸡小麦型饲粮中木聚糖酶不同添加水平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试验二和试验三通过蛋公鸡代谢试验,研究木聚糖酶与植酸酶对小麦型高黏度饲粮及玉米型低黏度饲粮营养物质真代谢率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为木聚糖酶和植酸酶在饲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24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5重复,每重复12只,研究含40%小麦的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木聚糖酶(0,500,1000,5000 U/kg)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肠道器官发育及胫骨质量的影响,试验分1-21 d和22-42 d两期进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不影响1-21 d、22-42 d及1-42 d肉仔鸡体增重及采食量(P>0.05),显著改善各期肉仔鸡饲料转化率(P<0.05)。木聚糖酶趋于提高1-21d饲粮干物质表观代谢率1(P=0.093)及表观代谢能含量(P=0.110),对1-21 d、22-42 d粗蛋白质、钙、磷的表观代谢率及粪便含水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000 U/kg木聚糖酶可显著降低21 d肉仔鸡回肠相对长度(P<0.05),添加500 U/kg及5000 U/kg木聚糖酶趋于降低21 d肉仔鸡回肠相对长度(P=0.050)。添加不同水平木聚糖酶趋于降低22-42 d空肠相对长度(P=0.068)。木聚糖酶不影响21 d、42 d肉仔鸡小肠相对重量(P>0.05)。木聚糖酶趋于降低21 d脾脏相对重量(P=0.083),不影响21日龄胃重及胰腺重(P>0.05)。木聚糖酶趋于降低42日龄肉仔鸡腺胃重(P=0.108),其中500 U/kg组腺胃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1000 U/kg木聚糖酶趋于提高胃及肌胃重(P>0.05),1000 U/kg组胃重显著高于500 U/kg组(P<0.05),木聚糖酶不影响42 d肉仔鸡脾脏、肝脏及腹脂重(P>0.05)。木聚糖酶趋于降低21 d胫骨钙含量(P=0.096)及42 d肉仔鸡胫骨长度(P=0.097),趋于增加42 d肉仔鸡胫骨干重(P=0.074),对21 d、42 d肉仔鸡胫骨的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木聚糖酶不同添加水平间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胃肠道器官发育及胫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含40%小麦的饲粮中添加500 U/kg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肉仔鸡饲料转化率;超量添加木聚糖酶对动物生长发育和养分利用无进一步改善作用,也未产生负面影响。试验二采用4×4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含40%小麦的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木聚糖酶(0,1000,2000,3000 U/kg)和植酸酶(0,200,400,600 U/kg)对养分真代谢率的影响。32只22周龄罗曼褐蛋公鸡完全随机分为16组,每2只为一组,采用排空强饲法进行四期代谢试验。另一组通过绝食法测定内源损失量。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木聚糖酶和植酸酶趋于提高饲粮TME含量及真蛋白质真代谢率(P>0.05),不影响粗蛋白质、钙及总磷真代谢率(P>0.05)。单独添加木聚糖酶趋于提高植酸磷代谢率(P>0.05),单独添加植酸酶可显著提高植酸磷代谢率(P<0.05)。植酸酶和木聚糖酶仅在真蛋白质真代谢率上表现显著负交互作用(P<0.05)。在添加外源酶处理组,同种酶不同添加水平及两种酶添加组合间对养分代谢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家禽小麦型饲粮中木聚糖酶和植酸酶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饲粮中可同时添加两种酶,推测添加植酸酶时木聚糖酶添加水平应较单独添加木聚糖酶时有所降低。试验三采用2×2×2因子试验设计,64只22周龄罗曼褐蛋公鸡随机分成8个处理,每处理4重复,每重复2只,另设4组测定内源损失量,每组两只鸡,通过排空强饲法研究正常磷(0.62%)和低磷(0.45%)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0,1000 U/kg)及植酸酶(0,400 U/kg)对养分真代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植酸酶及其组合不影响正常磷水平饲粮能量、蛋白质、总磷、植酸磷真代谢率及低磷饲粮能量、蛋白质代谢率(P>0.05);单独添加木聚糖酶趋于提高正常磷饲粮钙真代谢率及低磷饲粮钙、总磷及植酸磷真代谢率(P>0.05);植酸酶趋于提高低磷饲粮钙代谢率(P>0.05),显著提高低磷饲粮总磷、植酸磷代谢率(P<0.05)。同时添加木聚糖酶和植酸酶可显著提高低磷饲粮植酸磷代谢率(P<0.05)。木聚糖酶和植酸酶仅在钙代谢率上表现显著交互作用。家禽玉米型低磷饲粮营养物质的改善效果主要来自植酸酶。结果表明,本试验含40%小麦型饲粮中木聚糖酶的适宜添加量为500 U/kg,超量添加木聚糖酶(5000 U/ kg)不能进一步改善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及养分利用率,也未产生负面影响。木聚糖酶和植酸酶对小麦型高黏度饲粮及玉米型低粘度饲粮的养分利用无明显负相互作用。低磷型饲粮磷代谢率的改善效果主要来自植酸酶,木聚糖酶可通过增加饲粮钙的释放量影响植酸酶活性的发挥。

单安山, 王安, 徐奇友, 杜鹃, 宋金彩[5]2001年在《饲料非营养性添加物生物学作用和有效利用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蛋鸡、肉仔鸡、仔猪为对象 ,探讨了饲料非营养性添加物 (微生物植酸酶、寡糖、药物添加剂、香味剂、着色剂等 )对营养物质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机制。并对其利用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果

袁玖[6]2006年在《溢多酶对蛋鸡、肉鸡的生产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进行两个试验。试验一,通过在蛋鸡豆粕型、习用型和杂粕型日粮中添加溢多酶,计算粗蛋白质和能量的潜在营养价值,为饲粮配方设计提供参考。试验二,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溢多酶,研究对生产性能、养分利用、血液指标、消化器官重量和长度、消化酶活性及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探索酶制剂的作用机理,并确定溢多酶的适宜添加量。试验一60只270日龄罗曼褐蛋鸡进行三期代谢试验。每期20 d,前14 d为过渡期,后6 d为正试期。每期将所有参试鸡随机等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5重复,每重复3只。试验日粮为在相同的豆粕型、习用型和杂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20 g/t、150 g/t和180 g/t溢多利浓缩微丸酶。结果表明:纯豆粕型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表观代谢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习用型日粮中,加酶120 g/t、150 g/t和180 g/t三组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20.82%、22.32%和19.51%,能量表观代谢率120 g/和180 g/t分别提高6.22%(P<0.01)和4.72%(P<0.05)。习用型日粮120g/t组溢多酶的潜在营养价值:1kg酶制剂相当于124.52 kg表观可消化粗蛋白质和4.36 MJ/kg表观代谢能。杂粕型日粮中,加酶150 g/t和180 g/t两组的蛋白质和能量表观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杂粕型日粮中150 g/t组溢多酶的潜在营养价值:1 kg酶制剂相当于39.58 kg表观可消化粗蛋白质和2.22 MJ/kg表观代谢能。试验二384只21 d艾维茵肉鸡随机等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重复,每重复16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及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80 g/t、360 g/t和720 g/t溢多利浓缩微丸酶。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肉鸡体重、日增重和料肉比180 g/t和360 g/t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和720 g/t酶组(P<0.05),720 g/t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DM、能量和CP表观代谢率180 g/t和360 g/t酶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20 g/t酶组,720 g/t酶组比对照组趋于降低。360 g/t酶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加酶组粪便含水率均显著降低。180 g/t和360 g/t酶组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相对重量和长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720 g/t酶组。180 g/t和360 g/t酶组胰组织、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淀粉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20 g/t酶组。胰腺、十二指肠和回肠胰蛋白酶活性180 g/t和360 g/t酶组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20 g/t酶组,空肠360 g/t酶组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720 g/t酶组和对照组。

韩进诚[7]2004年在《改善蛋鸡日粮品质的营养学措施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设计3个试验,研究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对0~6周龄、6~12周龄和48~52周龄罗曼褐壳蛋鸡生长速度、养分利用、产蛋性能和蛋壳品质的影响。试验1确定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对蛋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450只1日龄罗曼褐蛋雏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30只。设计5种日粮:(1)低磷、低氨基酸日粮+植酸酶+抗生素;(2)正常营养水平日粮+复合酶a+抗生素;(3)正常营养水平日粮+复合酶b+抗生素;(4)正常营养水平日粮+微生态制剂;(5)低蛋白日粮+微生态制剂。复合酶a为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多酶复合物,复合酶b为纤维素酶为主的复合酶。试验期5周。试验鸡离地网养,颗粒饲料投喂,测定全期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试验2研究麸皮、微生物植酸酶和微生态制剂对6~12周龄蛋鸡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的影响。510只45日龄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17只。设计5种日粮:(1)正对照组;(2)负对照组(ME、CP、AP、Lys和Met为正对照组90%);(3)负对照组+0.02%植酸酶(降低TP和AP至0.55%和0.27%);(4)负对照组+0.15%微生态制剂;(5)正对照组+0.02%植酸酶(降低TP和AP至0.50%和0.26%)。试鸡笼养于同一鸡舍内,粉料投喂,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6周。观测生产性能指标,全收粪法测定干物质、粗蛋白、钙和磷表观代谢率,每处理屠宰2只鸡,测定胫骨长度。试验3测定微生态制剂对鸡产蛋性能和蛋壳品质的影响。设计4种日粮:(1)基础日粮;(2)基础日粮+0.1%微生态制剂;(3)基础日粮+0.1%加酶微生态制剂;(4)基础日粮+0.1%微生态制剂+0.1%尿素。450只48周龄笼养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试验期4周。粉料饲喂。试验1显示,与植酸酶组相比,复合酶a提高雏鸡体重和日增重(P<0.05),复合酶a和低蛋白微生态制剂降低耗料/增重(P<0.05),微生态制剂较复合酶b增加采食量(P=0.10)。试验2发现,负对照组生长性能与正对照组相当,但增加鸡粪DM(P<0.05)和Ca含量(P<0.01)。降低TP和AP水平,添加0.02%植酸酶,显著减少粪磷排泄量(P<0.01);与正对照组相比,提高采食量(P<0.01),趋于改善日增重、CP和P表观代谢率(P>.05),但增加粪中Ca含量(P<0.05)。负对照组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加采食量(P<0.01),提高粪DM(P<0.05)和Ca含量(P<0.01),胫骨最短。正对照组日粮添加0.02%植酸酶,降低TP和AP水平,P和CP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30.06%(P=0.09)和9.42%(P>0.05)。高麸皮日粮组(日粮2,3)与低麸皮日粮组(日粮1,5)生长性能相当。试验3表明,微生态制剂、尿素均趋于改善产蛋鸡生产性能;加酶微生态制剂和“微<WP=6>生态制剂+尿素”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对蛋壳质量略有改善。本研究结论认为:(1)植酸酶因不耐高温,不宜在蛋雏鸡(0~6周龄)颗粒日粮中应用;在6~12周龄蛋鸡低磷日粮(ME 11.76MJ/kg,CP 16.00%,Ca 0.82%,Met 0.26%,Lys 0.70%,TP 0.50%,AP 0.26%)或高麸皮(14.5%)低营养水平日粮(ME、CP、Lys和Met降低10%)添加0.02%植酸酶,降低磷水平至TP0.55%、AP0.27%,生长性能相当,但提高氮、磷利用率,减少排泄量,降低饲料成本,减轻环境污染。(2)小麦麸皮中存在谷物植酸酶,在6~12周龄蛋鸡日粮中添加14.5%麸皮趋于改善饲料养分利用和生长性能。(3)雏鸡分泌酶能力弱,消化酶为主、辅以非消化酶的复合酶a较非消化酶为主的复合酶b更适宜在雏鸡日粮中应用。(4)雏鸡抗逆性差,免疫功能不完善,微生态制剂因其维护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作用,可代替酶制剂+抗生素在蛋雏鸡生产中使用;但在6~12周龄蛋鸡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0.15%)未改善鸡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0.1%加酶微生态制剂改善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壳品质。(5)蛋雏鸡采食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获得与对照组相当的生长性能,但其日粮成本明显降低。

杨久仙[8]2005年在《饲用复合酶对蛋用种鸡生产性能和日粮磷利用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研究了降低日粮磷水平后,复合酶制剂对蛋用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日粮中磷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用酶制剂为ALLZYME SSF复合酶,其中含有植酸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等七种单酶。试验选用972只健康的24周龄罗曼褐父母代种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54只种鸡。3个处理分别为正对照组、负对照组和处理组。正对照组采用玉米-豆粕-杂粕型基础饲粮,总磷含量0.55%,非植酸磷含量0.4%,不加酶制剂;负对照组采用0.70%石粉和0.45%沸石粉替代基础日粮中1.15%磷酸氢钙,总磷含量0.40%,非植酸磷含量0.21%,不加酶制剂;处理组在负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200 g/t ALLZYME SSF复合酶,总磷含量0.40%,非植酸磷含量0.21%,加酶制剂。三种日粮其余营养指标相同,并满足罗曼褐父母代种鸡产蛋期营养需要。试验为期18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ALLZYME SSF复合酶并减少日粮非植酸磷的含量,对蛋用种鸡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骨骼发育和蛋壳质量(p>0.05)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蛋黄颜色(p<0.05)和蛋用种鸡对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利用率(p<0.05),极显著提高家禽对日粮中磷的利用率(p<0.01)。添加200 g/t ALLZYME SSF复合酶替代罗曼褐蛋用种鸡日粮中75%的磷酸氢钙能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罗曼褐蛋用种鸡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无不利影响。

单安山, 王安, 徐奇友, 石宝明, 杜鹃[9]2002年在《植酸酶的特性及其在家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 2.植酸酶在家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植酸酶在肉鸡、蛋鸡饲粮中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主要表明 ,在含有效磷 0 .39%~ 0 .35 %~ 0 .30 %的日粮添加 5 0 0 U植酸酶 ,可使肉仔鸡生产性能达到含有效磷 0 .4 3%~ 0 .4 1%~ 0 .38%的水平 ;低磷蛋雏鸡、生长期饲粮添加微生物植酸酶 ,可使生产性能达到正常磷日粮水平 ,在不添加或添加少量无机磷的产蛋鸡日粮中 ,添加微生物植酸酶能提高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 ,但含有效磷 0 .2 96 %以上的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没有作用

陈冬梅[10]2001年在《植酸酶和纤维素复合酶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壳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正常营养水平饲粮为对照,研究在营养水平降低6%的低营养水平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或/和纤维素复合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和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13个处理,处理1为不加酶的正常营养水平饲粮,处理2为不加酶的低营养水平饲粮,处理3添加200g/吨植酸酶(25000FYT/g),处理4添加200g/吨纤维素复合酶。处理5—处理13为纤维素复合酶(400g/吨,200g/吨,100g/吨)和植酸酶(300g/吨,200g/吨,100g/吨)的配合处理。试验用27周龄的海兰灰蛋鸡1872只,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36只蛋鸡。结果表明:在低营养水平的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和/或纤维素复合酶能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植酸酶与纤维素复合酶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者最适配合量为:每吨饲料添加植酸酶200g和400g纤维素复合酶。

参考文献:

[1]. 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J]. 王丽娟, 单安山, 宋金彩.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2]. 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D]. 王丽娟. 东北农业大学. 2000

[3]. 饲用复合酶对日粮营养物质消化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D]. 万志生.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4]. 木聚糖酶、植酸酶对肉鸡(蛋公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及肠道器官发育的影响[D]. 杨凤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5]. 饲料非营养性添加物生物学作用和有效利用技术的研究[J]. 单安山, 王安, 徐奇友, 杜鹃, 宋金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6]. 溢多酶对蛋鸡、肉鸡的生产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袁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7]. 改善蛋鸡日粮品质的营养学措施初探[D]. 韩进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8]. 饲用复合酶对蛋用种鸡生产性能和日粮磷利用率的影响[D]. 杨久仙.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9]. 植酸酶的特性及其在家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 2.植酸酶在家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J]. 单安山, 王安, 徐奇友, 石宝明, 杜鹃.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10]. 植酸酶和纤维素复合酶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壳质量的影响[D]. 陈冬梅. 四川农业大学. 2001

标签:;  ;  ;  ;  ;  ;  ;  

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