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的心理辅导_心理健康论文

论班主任的心理辅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班主任论文,心理辅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学生教育生活指导者的班主任,担负着塑造一代新人的艰巨任务。九年来,我努力从心理科学的角度,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对所教的五个高年级班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团结、温馨、奋发向上的班级集体。

一、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

(一)班主任工作引进心理卫生机制是现代教育的标志。

心理辅导是当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大贡献,也是以多种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的新兴教育方法,被认为是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班主任工作运用心理辅导,不仅能防治和解决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健康地发展,而且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发挥潜在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使班主任工作更符合当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从而更能收到实效,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举止动作受人欢迎的人。

(二)班主任工作引进心理卫生机制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班主任工作引进心理卫生机制对形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具有基础作用;对开发学生智力具有动力功能;对学生身体健康具有保证作用;对学生意志品质具有强化作用;对学生情操培养具有陶冶作用;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塑造作用。

(三)班主任工作引进心理卫生机制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法宝。

在引进心理卫生机制之前,班主任工作以灌输教育为主,引进心理卫生机制之后,班主任工作转变为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为主,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开展心理辅导,矫治心理障碍。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习潜能,锻炼了一批干部,培养了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班主任工作效率。

表一 高年级班主任每天工作对照

“表一”所示是我九年接五个高年级班级工作情况和前后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对比,很明显,现在由于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因此补课和批改订正的时间少了,学生心理稳定,自己会调解矛盾,以学生问题处理所花的时间也少了,相反教研活动、家访时间多了。每天还可抽出时间开展班队活动,促进全面发展,不再是临近毕业死读书,读死书,有精力参加各项活动,为班级为学校争取荣誉,大大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

二、班级心理辅导工作

(一)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

新的班级接班后,向前任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家教等方面情况,进行家访,请家长协助写好问卷,有“青少年心理卫生咨询表”、“个人心理健康调查”、“性格调查表”等,学生问卷了解个性特征、学业情况、兴趣爱好等内容。

2.进行科学测试,提供心理辅导的依据。

进行团体智商IQ的测试,SCL—90精神卫生量表的测试,艾氏行为量表(EPQ)测试,了解学生行为正常及反常的表现,再邀请心理医生咨询。科学测试的结果,五个班级不健康率占18.8%。

3.掌握观察、聆听、谈话技术是心理辅导的保证。

充分了解学生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所表达的涵义,善于观察其外表现象,直至内心世界。老师必须具有高度的领悟力,学会聆听、探索学生谈话中的弦外音。设立谈心日记,给学生一个宣泄烦恼的场所,让老师及时搭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有时我们还动员家长带孩子进行生理检查。因为有许多行为问题源于生理上的不适或疾病因素,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原因,例如九四届的小蒋同学,经常胃病发作,当排除胃病后,联想到是心理问题躯体化的表现。因为小蒋害怕上体育课,因此每天体育课就胃痛得大汗淋漓,找到病因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胃病也就不治而愈了。

(二)制订班级心理辅导计划。

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后,就要制订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计划。首先抓住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例如我教的九○届毕业班,一半学生是征地农民子女,社交能力较差,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一系列活动学会了交往。个别问题学生,我们设立了个案,写好个人心理档案、谈话记录和跟踪记录。班级里还建立心贴心小组,培训心理小辅导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帮助、互助和自助的目的。我们每学期都制订心理辅导计划,学期结束做好小结,看到成绩,找到问题。第二学期在此基础上再制订计划,尽量使计划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现健康的自我。

(三)落实问题学生矫治措施。

通过调查问卷、科学测试和观察咨询后,我们收集材料,整理分析;深入了解,追寻根源;适当归类,初步诊断。对问题学生设立个案,写好个案跟踪记录。首先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创设平等、尊重、理解、真诚的氛围,让学生愿意来咨询。然后不同个案制定不同的辅导矫治措施。例如表二

表二 举例说明不同个案采用不同辅导措施

表三 五个毕业班个案统计

从表三可以看到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率要占18.8%,这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另外后进生占63%,正因为心理不健康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也是成为差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表中看到好同学有心理问题的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提醒班主任不能光看学生成绩和表象,要使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能适应客观环境。有专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20%是智商,80%是情商,即能克制冲动,调节情绪,善解人意,激励自己,有愈挫愈勇的精神等。这也是班主任不能置之度外,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四)进行科学、系统的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卫生科学实用技术。训练中必须注意灵活性和针对性,切忌生搬硬套、机械刻板。因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灵活性,独特性和复杂性,一成不变的套用,必然导致失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原则。

1.找到学生问题后周密设计加强训练效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例:97届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得关心他人,容易和同学发生矛盾,和老师发生冲突,和长辈发生争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伙伴心理交流训练法、角色转换训练法,情景训练法、团体辅导“让周围人快乐起来”的训练,小组辅导“我怎样做个受人欢迎的人”、人际交往规范化训练法等,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方法,使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普遍得到提高。

2.心理训练要坚持专一性原则。每次训练解决一、二个问题,不要“全面开花,一拥而上”。例如九二届学生纪律较差,情绪不稳定。我用整整一个学期,进行心理稳定训练,通过肌肉松弛、深呼吸松弛和音乐辅导使学生心理渐渐稳定下来。

3.心理训练的成功取决于训练强度和时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能使心理训练达到科学的目标。

4.心理训练要有表式记录,训练前填写训练表,写明姓名、年龄、性别,训练目标、方式、具体步骤和出现的反应,训练后有小结和评语,这样才能及时反馈训练有效性。

三、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一)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就是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由自我了解而发展正常人格,个别辅导实质上就是一种个案研究,一般可分为了解、分析和辅导三步。了解是前提,分析是关键,辅导是目的。要对学生全面负责,必须对学生有全面、深入、具体、系统的了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采用家长、教师、学生问卷调查,了解身体情况,学业情况、个性特征、家庭情况等,再进行测试了解,用智力测试、艾森克人格测试、精神卫生自评表等。再进行观察、调查、写轶事记录(学生某一情景下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作简明、非正式的记录。)然后分析个案,进行根源诊断,再制定个别辅导计划,最后进行跟踪了解,个案小结。例如九二届的小王,胆小怕事,不善交往言谈,对人冷漠,根据躲避人群的轶事记录,整理测试材料中“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恐怖”分均高的记载,平时的观察、谈话、家访中了解到从小生活在父母不和,长期冷战、离了又合的破碎型家庭中的情况,初步诊断他存在分裂样人格障碍。针对他沉默、孤僻、胆却、退缩、缺乏进取、对人对己漠不关心,不爱社交,几乎无朋友的情况,我们采取了相应的辅导措施。首先老师尽量多与他谈心,进行情感交流,尽可能为他创设温馨而情意融融的环境。再提供示范楷模,介绍善于与人交往的同学作为他的模仿、学习的榜样,然后进行自信心训练,为他塑造适应环境的行为,鼓励他充满信心去实现这一目标,还创设情景考察他交往能力,最后进行肯定性训练,教导他一些能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使他能正确、有效、而且肯定地表达自己。经过两年的辅导,小王性格开朗活泼了,心理辅导使他从孤独中走出来。类似例子很多,我每个学期对1—2位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写出个案报告,对以后的心理辅导有指导意义。我还把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全班同学作为热线电话,学生发生心理问题,及时向我倾诉,组织全班同学写谈心日记,给老师讲悄悄话,设立咨询信箱,每周一句“心理辅导老师的话”,运用各种途径为学生创设宣泄的机会,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二)小组辅导

小组辅导是班级辅导活动的基本形式。以6—8人自愿组合为宜。小组活动不仅形式灵活,接近学生的兴趣需要,便于学生参与投入,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小组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心理辅导小组也是少先队的雏鹰小队,合二而一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开展各种队和心理辅导活动。我们培训心理小辅导员讲座,实例分析,还发“上岗证书”,对小组心理辅导起了指导作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当领导和被领导,学习自我教育等。活动方式也由学生自行选择讨论法、游戏法、宣泄法等。时间和内容也都以学生需要和实际效果为准绳。例如,本学期要进行干部改选,95%的同学都想担任队干部,根据学生需要我们开展了“差同学也能当干部吗?”小组辅导活动。运用讨论法、宣泄法,同学们畅所欲言,明确机会面前人人平等。通过小组辅导,大家增进了了解、沟通、增强了自信心,结果我们顺利地选出了单月、双月轮流上岗的两套干部队伍,也创设了执勤班长和见习班长岗位,使同学们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发挥显示才华潜力的机会。这样大大提高了干部工作能力,增强了凝聚力,成为市、区先进集体。类似的小组辅导,基本上两周一次,小组辅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孕育培植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实现自我发展。

(三)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以班级为实施单位,以全班学生为对象,以学生情况和需要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针对学生共性问题开展的辅导活动。它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一定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分打开内心世界。以讨论、调查、访问、表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例如在九六年我们针对刚刚实行双休日,同学们感到困惑无所适从的情况,共同设计了三讲:“双休日的烦恼”、“双休日怎么过?”、“愉快的双休日”,在此基础上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五彩缤纷的双休日”中队主题会,作为辅导活动的总结。获虹口区“五自”主题会一等奖,并向市观摩展示。此类根据班情自己设计的团体辅导,每学期安排一个系列,一般有3—4讲,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除了系列活动外,我们还通过心理知识的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进行自我修养。

(四)学科渗透。

班级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应是“全方位”渗透,学校的各科教学,其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不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因素。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心理素质对应点,结合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辅导。班主任老师上的课程比较多,有语文、思品、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活动课等,因此很多教材可以渗透。备课时寻找辅导结合点,根据教材列出相关内容,明确每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即针对学生实际、寻找心理辅导的结合点,例如第十册语文第五课《挑山工》,这是一篇渗透心理辅导,培养意志力的好教材。作者以挑山工不断登攀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奋发向前。联系实际,学生谈到无论是学习、做好事、练书法、学唱歌、做车模等只要一心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奋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五)家庭辅导

家庭社会因素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误区。有的家长重在生理轻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客观评价,期望值不适当;有的家长包办代替过于保护,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唯恐孩子不高兴,结果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都要为“我”服务,而不知道自己也应关心别人,于是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在学校家长委员会基础上,我设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由四位家长组成,及时反映学生家长的情况,多次召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交流经验,请不成功家长提问题大家讨论,对个别家长进行具体指导。我现在教的五(1)班学生小王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从小是“小皇帝”,长大是“小霸王”,小时候遇到有人和儿子发生矛盾,母亲就拖着儿子到对方家里大吵大闹,进小学后,她不能整天呆在左右,怕孩子吃亏的心理,教唆小王对同学要凶,打出事来妈妈出面,到不好收拾的程度,后为了制服他当众拳打脚踢,越打越跳,闻名全校。了解原因后,教她妈妈客观分析孩子,检查家长问题,指导家长改变打骂粗暴扼杀人性和自尊心的方法,再和家长一起帮助小王进行“角色体验”,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态度是别人接受不了的。再进行“厌恶疗法”,对以前蛮横的行为感到惶恐,感到厌恶。教“注意转移”法,渐渐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准备吵架时,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几圈;拔拳打人时,握紧拳头做深呼吸。我还和家长一起设计“代币制方法”记录表,这可是鼓励孩子克服不良行为非常有效的一种行为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家教水平提高了,小王也变了。

标签:;  ;  

论班主任的心理辅导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