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倍宏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人民医院 537600)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 年8 月至2016 年8 月来我院接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患者5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5)接受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n=25)在常规止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和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6.00 %,对照组为64.00 %,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镜止血可有效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hemosta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non-varicos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 collected in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6 to our hospital for acute the varices sex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the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patients,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25)the routine hemostatic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n = 25)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hemostatic treatment given endoscopic hemostatic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emosta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effec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hemostasis was 96.00 %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4.00 %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 recovery time,bleeding stop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hemostas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mostatic effect of acute non-varicos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and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Key words] acute;Non-varicose;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endoscopic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消化系统常见急症,其多是由于消化性溃疡、血管畸形、肿瘤、息肉摘除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所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较急、进展迅速[1],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止血干预,可造成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抑酸剂进行常规内科对症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技术在出血部位诊断和局部干预中均发挥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再出血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使用内镜止血技术进行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 年8 月至2016 年8 月来我院接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患者5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5 例患者接受常规止血治疗,作为对照组,25 例患者在常规止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镜止血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年龄25~58 岁,平均年龄44.18±5.62 岁,活动性出血10 例,血管裸露9 例,喷射样出血6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龄24~59 岁,平均年龄44.72±5.88 岁,活动性出血9 例,血管裸露9 例,喷射样出血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内科止血治疗,即术前常规禁食,给予患者止血、补液、抑酸、输血等常规治疗[2],休克患者积极给予抗休克干预,同时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必要的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内镜止血治疗,即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体温急性监测,及时补充血容量,避免患者应失血过多发生休克,使用胃镜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探查,发现病灶部位后,使用8 %去甲肾上腺素和0.9 %氯化钠溶液进行反复冲洗,将积血吸净,保持视野的清洗,对于小范围的活动性出血,可在胃镜直视下使用黏膜注射针在出血部位周围注射0.001 %的肾上腺素溶液,0.5~1.0 mL/次,注射3~6 处,以病灶周围黏膜肿胀、变白,停止出血为度;对于局部注射后仍存在少量出血的患者,使用离子体凝固器对出血点进行电凝[3],3~5 s/次,直至出血停止;对于上述两种方法止血效果均不理想的患者,使用血管夹钳将出血部位和周围组织夹闭,阻断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依据患者出血的实际情况,可放置2~4 枚夹钳,治疗结束后观察5 min,确认无出血后,治疗结束,术后禁食,给予患者胃黏膜保护、补液、制酸、止血等对症治疗,监测患者的血压、粪便性状和颜色,预防再次出血。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和预后效果作为评价指标。止血效果评价,显效:成功止血后第1 d,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停止,且未出现再次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有效:治疗后患者止血效果良好,治疗后第1 d,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停止,但出现再出血;无效:患者未成功之血或出血较治疗前更加严重。预后效果分别考察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预后效果的各项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止血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止血效果比较

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6.00 %,对照组为64.00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s)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其中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最为常见,约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总数的70 %以上[4],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止血干预,易造成失血过多休克,严重时将造成患者出现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凝血,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的常用治疗药物,其可有效的控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但是临床治疗中发现,约10 %的患者无法有效止血[5],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止血技术已成为消化道出血的基本诊治手段,其具有安全有效、起效快、操作简便,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特点,内镜止血过程中通过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有利于将出血点由模糊变清晰,利于操作者下一步手术治疗,使用电凝操作,可局部凝结蛋白质,有利于将出血处封堵,提高止血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内镜止血可有效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单婕,孙贤久,闫红林,等.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疗效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1):39-41.

[2]曾莉蓉,陈鹏飞,魏文斌.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137-139.

[3]侯义林.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96-98.

[4]阮国永,史薇,姜英杰,等.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成功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6):323-326.

[5]李彩丽,孙泽群,王斌,等. 超早期胃镜应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1006-1008.

论文作者:刘倍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4

标签:;  ;  ;  ;  ;  ;  ;  ;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倍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