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合群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建议论文_昝蕾

小学生不合群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建议论文_昝蕾

昝蕾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 2100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317-01

一、问题的提出

自有人类之日起,交往就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人,如果不通过人际交往,脱离社会生活,就必然造成身心缺陷。人类的形成和发展,个人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地意识到人类交往的重要性,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交往来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众多人物在事业上的成败因素证明: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便是“与人真诚的合作”,而导致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则是“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多重要。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是有交往能力的人。一个人在社会中孤军奋战是行不通的,不与人合作更令自己举步维艰。

二、小学生不合群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不合群性格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法和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形成的。因此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黄镇、吕锐、于华的家庭环境调查发现,不合群学生的家庭环境往往较差,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1.爱的过多,保护过度

从吕锐和黄镇的表现及和他们母亲的谈话中,我们不难发现: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往往交往能力差。

黄镇的父母是自由职业者,家里经济条件较为优越,每天上学放学都有私家车接送,吃的东西很讲究,玩具也比一般同学高级,穿的是名牌,过着“公子”般生活,然而正是这样过于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造成他不知道如何与外界的同学相处。一方面由于他自己在父母的骄宠下不“稀罕”结交朋友,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霸道、自私、爱逞能等缺点被同学拒绝。

这一切,与过于保护型的家庭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正是由于父母保护过度、溺爱导致了黄镇的不合群现象的产生。

吕锐由于是“老来子”,父母对他更是过分宠爱,使吕锐养成过分依赖、倔强、任性、适应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家长对孩子“捧在手心怕飞了,含在口中怕化了”的态度,到头来却害了孩子。

2.爱的不够,淡然置之

我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于华的父亲是继父。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二婚家庭难免会有不协调的亲子关系。于华的继父长期在外打工,一个月至多回家一次。所以,于华和继父交流、沟通的机会很少。于华的母亲在家务农,因为家务繁忙,又得照顾于华的弟弟,所以即便想关心于华可能也没有足够的精力。

通过分析发现,导致于华不合群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可能使于华产生自卑的消极情绪,觉得自己被人嘲笑,歧视,低人一等;另一方面,特殊的家庭结构缺少正常的父爱母爱。当她遇到烦恼时无人倾听、诉说。这些不良的刺激都会使于华过早地接受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体验,产生消极的心境,变得畏畏缩缩,自卑冷漠,过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终形成不合群的孤僻性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对小学生不合群现象的教育建议

老师和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孤僻、自私,总希望他们生活得丰富多彩、拥有愉悦的心情和真挚的友情。因此,老师应该和家长配合,共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积极鼓励引导,正确评价学生

交往退缩的学生,其心理常常表现为内向、脆弱。因此, 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应慎用或禁用呵斥、惩罚的方法,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甚至造成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加剧其不合群的性格。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特别是不合群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一个闪光点, 也要给予肯定, 也要用激励的语言进行表扬, 让他们获得成功交往的快乐。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们也同样应该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以其闪光点树立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避免给其他同学一种印象:连老师都说他,都让我们不要跟他玩。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师源性的认知偏差”。

2.创设交往的环境

集体活动可以给学生们创造交往的机会。因为只有在互动交往中,才能促进学生们建立起纯洁的友谊。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亲近学生,和学生取得感情上的融洽,以便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有意识地让学生与同伴交流,为他们提供交往的环境、营造交往的气氛, 培养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教师可以根据不合群孩子的特点、爱好等,在班级内为其安排相应的事宜,给他们提供主动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比如我安排于华当图书管理员,让她分发图书,在发放图书的过程中,她的积极性马上就表现出来了。她时常建议大家借阅时要排队,提醒大家小心爱护图书,在整理图书时经常总结当天的记录,而后渐渐地能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再比如安排黄镇、吕锐为大家收发玩具、课本;让嗓音较好的吕锐带领大家朗诵、唱歌等等。通过展示和锻炼,不但提高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还使其获得了愉快体验, 进而促进这些学生合群、乐群。此外,教师还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要多带他们到外面去多看、多听、多玩、多活动、多见识人和事物,使其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不要老是呆在教室里。

3.发动同伴共同关心帮助孩子,让孩子打开心结,参与到同伴中间来

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好朋友的开导与关怀是很重要的,因为从好朋友的口中他们可以知道真实的自己,从而增加自信。比如,我特意安排我们班上活泼开朗的语文课代表江心月和于华坐在一起,当她感到闷闷不乐、心情压抑、悲观失望的时候,让江心月多听她倾诉,多对她开导,两人渐渐成了好朋友,于是就无话不谈了。

4.与家长协调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得主海克曼教授把教育分成三种:一种是我们挂在口边的教育,即学校的教育;第二种是家庭教育;第三种是培养教育,即社会教育。他认为:从人才培养目标来讲,未来教育不能仅仅给人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价值观、品性、态度、生活和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培养,这些深层次的要素,都不是学校带来的,而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果。从我国古代孟母三迁为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王曦之对王献之的点染兴趣教育,到爱因斯坦父母“相信孩子”,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好奇感”的达尔文父母的“解谜式、”教育,以及宋氏三姐妹所接受的家庭朋友式的教育、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教条主义”做事务必专心的教育法,都令人赞叹,引人深思。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家长应该和老师、校方积极配合,共同关爱孩子。

总之,要使孩子由不合群到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来讲,如果家长能注意以上几点,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能把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善于与人合作、能适应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吴鹃.预防儿童不合群性格的几种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1):98.

[2]但加强.关注儿童的成长的烦恼之一:不合群的孩子是不是好孩子.少年儿童研究,2002(4):8.

论文作者:昝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小学生不合群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建议论文_昝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