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大学生村官论文

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大学生村官论文

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官论文,对策论文,大学生论文,实践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生任村官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主导的、有益于农民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全社会的重大工程,它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适应了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渴望,为解决农村的人才需求提供了新渠道。因此,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建功立业、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村官实践取得的主要成效

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后,村级组织能够调动的资源大大减少,村干部的价值趋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出务工经商的较多,“有本事的不愿干,没本事的不能干”的现象比较普遍。选派大学生任村干部有利于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有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大学生村官也改变长期以来村干部“土生土长”的“体内循环”的传统模式,是推进农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长期坚持下去,也许会引起农村现行机制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给农村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1.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

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汇集了一批熟悉农、林、水、种、养、加等实用人才。经过实践锻炼,他们大多数成为农村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好项目的示范者和先进文化的引导者。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帮助村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个人带头上项目,与群众联合上项目,帮助引进资金,修建乡村公路,兴建校舍、桥涵、饮水工程,建设新沼气池,推介优质良种,帮助发展养殖户、种植户、加工户,对农民进行农、林、水、种、养、加以及务工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使其依法进入村“两委”(村党支部或村委会)班子任职,这些人年轻有为,有朝气,有知识,有文化,又见过世面,思路开阔,相当一部分人雄心勃勃,想把握好这个机会,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闯敢干,使原来死气沉沉的农村基层组织重新活跃起来。这些人的到来,为党在最基层的农村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了积极因素。

3.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搭建了新的平台

通过实践锻炼,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从农村工作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被当地村民称为科技致富的“小专家”、农村工作的“多面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积极为他们考取公务员、参政议政、评优评先搭建舞台,推选其优秀代表为省、市、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的还获得了省、市“新长征突击手”、“五四青年奖章”、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4.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拓宽了新的渠道

2003年第一批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问题就已成为一个比较受社会关注的普遍现象。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情况,2005年高校毕业大学生338万人,一次就业214.3万人,待业仍达79.3万人,待业人数与毕业生之比为23.4%;2006年、2007年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仍在向上攀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不仅助推了企业改制、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而且拓宽了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逐步改变了就业观念,乐于面向基层择业,立志向农村基层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管理环节,把解决大学生角色转换、岗位成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这不仅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村级组织的年轻化、知识化,而且也使大学生自身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至少整体素质比较高),他们给农村带来了新气息,于是,农村出现了各种文化活动,有的村子甚至开始建网站、开博客,村民学电脑、学法律,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取得成就的同时,问题也很多。

1.政策缺乏连续性,随意改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性质

有些地方政府缺乏诚信,不能履行诺言,政策随领导随意改变,为大学生村官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如定安县政府公开招聘60名大学生村官,原定期限两年,期间每月工资待遇300元,期满考核合格则充实到基层或县事业单位。但由于报名人数不足,为保证质量,最终确定选拔30人。经过近半年的动员、报名、笔试,并请省内有关部门的专家面试,层层选拔出来的30名优秀大学生,在签订有关劳动合同后,大学生村官带着县主要领导在动员会上的嘱咐和关爱(待遇提到了350元/月),带着全县人民的期望,满怀信心地深入到了基层农村去扎根建功。但随着县主要领导的更迭,这些大学生被全部转到乡镇中学去任代课教师,一年后再考核转正,待遇不变,先进行上岗培训,再去所属学校报到,没有选择余地,使大学生村官无可奈何。

2.有些人首鼠两端,没有农村建功立业的长远计划

有的大学生过于乐观地估计工作前景,预期值过高,保留工资、择业标准较高,一味青睐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追求热门职业,向往收入高、福利好、工作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外企、合资企业,光想在人才已经饱和的城市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对农村不屑一顾。且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资、待遇与预期薪水、保留工资也落差太大,大学生对于做村官心理不平衡,不安心农村生活,不愿长久留在农村发展,而是把这当作一块跳板,认为到农村工作是镀金,是走上更好工作岗位的必要手段或过渡方式,加之有的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不够,当村官态度不端正,因此,人还没到几天就打算着开溜。

3.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工作实践中的应有魄力

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广,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自我价值体现的意愿较强,有想干、愿干、干好的意愿,但由于初出校门,任职时间短,接触农村的时间不长,对农业和农村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处理农村日常问题经验缺乏,问题暴露的比较突出。在处理农村及农民的各种矛盾时,特别是涉及农村家族矛盾、遗留问题和群体事件时,掣肘因素较多,加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商品意识、市场观念缺乏,家族性、血缘性、地域性、业际性等因素的影响,面对异常复杂的新环境,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有时实难适应,往往感到无从着手应对,缺乏相应的技巧和经验,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提高。因此,工作不敢放开手脚,工作魄力还不够大。

4.专业知识虽比较牢固,但农村法规政策掌握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安排主要是考虑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自身师资、培养能力等其他各方面的客观条件,根本不会也不可能从农村需要出发考虑问题、安排专业、培养学生,因此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农村社会现实需求脱节,相去甚远,或根本一点都用不上,而真正需要的农村法规政策却所学甚少;在培养模式上,大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尤其缺乏对情感智力(或情商)的培养,造成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失衡、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农村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其能力和适应性大打折扣,加之农村工作比较复杂,涉及面广、量大,各类涉农的法律、法规众多,农民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参政议事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因此,大学生村官虽然专业知识比较牢固,但在农村实际工作中却用不上,有点“牛掉进井里,有劲使不上”的感觉。

5.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没有一个严密科学的管理制度

大学生村官目前还是新生事物,因此在各地管理中各行其是,可谓是万朵桃花开,所采用的方法、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虽各有所长,但也都存在不足。而不同激励机制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工作很努力、成绩很突出却没有受到表扬和应得的奖励,而有些工作很平庸却被选为省、市、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还获得了“新长征突击手”、“五四青年奖章”、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这就打击了积极追求上进、立志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扎根创业者的积极性,助长了滥竽充数、企图以村官为跳板、“走门子”、搞不正之风、到农村“镀金”等不良现象,与党推行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解决大学生村官实践中问题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确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既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就不可能一开始就很完备,存在这样那样不足,甚至出现一些问题,都是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大学生村官实践的深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完善措施,严密制度,不断完善其用人机制,把选聘、任使、管理都制度化、科学化,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使其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建功立业,一展当代大学生风采。

1.制定政策,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

为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要紧密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政策创新。在工资待遇方面,在职人员由本单位保留编制、职级,工资待遇不变;非在职人员的工资,由市、县财政统筹发放,根据市县行政事业单位大专、本科学历人员工资确定待遇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要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报酬随着公务员工资的上涨和物价的上涨而不断提高;要按照市、县(区)事业单位人员标准,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保险。在政治方面,中共正式党员一般安排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一般安排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期满3年,使所在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且个人起重要作用、得到群众拥护、经组织考核符合条件的,要予以提拔使用。

2.坚持公道,严格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任使

为保证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质量,在进行大学生村干部选聘时,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可以采用公开选拔县(处)级干部的做法,面向社会公开组织笔试、面试和考察工作,在整个选拔过程中要始终体现“三公”(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证整个选拔过程在“阳光下操作”。同时,根据每个选拔对象的专业、特长和农村的实际需求,按照“属地优先、适当调剂、兼顾单位部门对口帮扶”的原则,因才施用。合理分派,为他们摆脱家族、宗族的干扰营造良好环境。对每次选拔的大学生村官都要及时进行岗前培训,为其开展工作备足“精神食粮”。

3.建章立制,强化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

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建章立制,从实际出发制订统一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细则》等有关制度规范,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来衡量,防止相同政绩而出现的褒贬不一,对遵守有关制度规范、纪律规定的情况要如实记录,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组织上要对大学生村官提出明确要求,如每月写一篇工作总结或调研报告,及时总结工作得失和经验;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工作座谈交流会,通过交流工作经验,扬长避短,查漏补缺;每年要开展一次民主测评,评比优秀工作者,并给予适当奖励,等等。同时,还要对其协助联系村干部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和村日常事务的情况、对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贡献作出客观具体的评价。

4.创新机制,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

首先是实施“政绩”考核,建立大学生村官个人“政绩档案”,作为半年和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其次是开辟“大学生村官工作园地”,把每一个大学生村官的相关资料规范整理上墙,开设专栏,方便广大干群了解其工作性质,规范其工作行为;第三是把大学生村官管理与“三双”工程(即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优势,配合村党支部落实好“三双”工程规划,协助农村党员和积极分子选定新的、好的发展项目,真正把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率先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上来,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轮换,提高村官们的工作能力,拓宽其视野,使其能极好地胜任基层工作,随时拉得出去、拿得出手、干得漂亮,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热情。

5.营造氛围,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安心扎根

要建立完善促进大学生村官珍惜岗位、安心工作的有效机制,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寓严格管理于真情服务之中,满腔热情地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有效服务;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使农村基层真正成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摇篮。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上级财政部门可以区分情况,在经济上予以补贴,使他们安心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工作;另一方面,主管部门、涉农部门、金融部门等方面要形成合力,在信息技术、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场地安排、贴息贷款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探索加强教育管理、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安下心、扎下根、干得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6.督查服务,搞好大学生村官的扶持帮带

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市、县委组织部要建立健全督查扶持帮带工作制度,成立专门的督查扶持帮带机构,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县级领导,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帮带、“手把手”传授,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保证其在岗履责、发挥作用,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为帮助大学生村官熟悉、了解农村,乡领导要做好指导员,帮助制定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阶段督导落实;加强乡情、村情、政策法规等培训,以领导带学、辅导帮学为主体,定期集中学习和以检查督学、制度保学为辅助的办法,要求其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同时,要抓好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六个一”(即理出一个好思路,介绍一个好项目,帮助一个贫困户,解决一个热点问题,种好一份责任田,树立一个好形象)活动,充实其工作内容。

7.倡树典型,搞好大学生村官的榜样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提倡典型、树立样板,让大学生村官向榜样学习。为此,必须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简报、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委关于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宣传各地加强管理的好做法、好经验。市、县两级党员电教中心还要拍摄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电教宣传片,在新闻媒体上轮番播出,通过影片充分展示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进一步激发他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要经常组织召开大学生村官经验讨论会,宣传推广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实际经验,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们学习先进、争创典型、树立形象。

标签:;  ;  ;  ;  

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大学生村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