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_苏进强

苏进强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罗定 527200

【摘 要】目的: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我院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患儿260例,按照患儿家属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观察组(n=130)和接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对照组(n=130)。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咳嗽、喘息和干湿啰音消失时间等均存在显著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运用具有理想的效果,患儿的耐受情况较好,且缩短了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211-0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为临床上较为高发的一种疾病类型,这一疾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均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患儿在临床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干湿啰音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影响着患儿的健康发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对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1-2]。本文将我院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患儿26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方法,实验结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我院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患儿260例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132例,女128例,年龄在3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0.49)岁。按照患儿家属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130)和对照组(n=13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镇静、氧疗、抗病毒、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雾化吸入的药液组成为:2ml生理盐水加2ml喘可治,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

1.2.1予以观察组患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将一次性的气动雾化吸入器与氧气管相连接,不在湿化瓶内放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器使药液出现稀释的情况,治疗过程中的氧流速6-8L/min,将面罩扣住患儿的口鼻部,直到吸入剂的雾气完全消失,每次治疗的时间应该在20分钟左右,在结束治疗时应该先取出雾化器之后在关闭氧气开关。

1.2.2对照组患儿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接通空气压缩泵的电源,打开开关后将面罩扣住患儿的口鼻部,根据患儿的病情控制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治疗结束时应该关闭电源,并指导患儿进行漱口和排痰。

1.3观察指标

对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咳嗽、喘息和干湿啰音消失时间等情况上存在的差异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供实验统计和分析。

疗效评定标准:患儿咳嗽、喘息和干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认定为治疗显效;患儿咳嗽、喘息和干湿啰音等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认定为治疗好转;患儿咳嗽、喘息和干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本次实验研究中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标准差(X±S)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卡方(X2)分析,组件构成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实验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3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注:观察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病程长且波及范围广的常见病,给患儿和家长均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在对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避免患儿出现低氧情况,为了改善其呼吸状况,会给予一定的吸氧治疗,并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目前,在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物形成雾状,让药物随着患儿的吸气进入其呼吸道,进而产生效果,在解除患儿支气管痉挛、通气功能以及缓解其临床症状的同时增加了其呼吸道内的氧气含量,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4]。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咳嗽、喘息和干湿啰音消失时间等均存在显著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为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运用具有理想的效果,患儿的耐受情况较好,且缩短了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顾建琴.超声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68-69,70

[2]张刚.雾化吸入疗法应用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152-153

[3]张俊丽.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06):78-80

[4]王志宏. 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73-74

论文作者:苏进强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_苏进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