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热按摩乳的研究

小儿退热按摩乳的研究

刘莉[1]2003年在《小儿退热按摩乳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实验小儿易接受又有可靠疗效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制剂,对小儿退热按摩乳的制备工艺、透皮吸收、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和药效学、毒理学进行了研究。方法:小儿退热按摩乳主要由黄芩、柴胡、青蒿等中药组成。根据儿科用药剂型的特点,结合药物特性及中药经皮给药和推拿的理论与方法,选择了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外用凝胶新剂型。采用正交设计法和气相—质谱联用等技术分别优选了柴胡、青蒿、桂枝、荆芥穗的提取工艺和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选择适宜的基质、透皮吸收促进剂,制成外用凝胶剂。以产品的成型性、细腻度、涂展性、树脂化现象和稳定性为指标考察凝胶的制备工艺。采用体外透皮实验,毛细管电泳法检测,以黄芩苷累积透皮吸收量为指标,优选氮酮的最佳加入浓度。对凝胶剂进行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对方中四味药做了定性鉴别,主药黄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做了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制定了质量标准。考察了制剂的初步稳定性。进行了药效学和毒理学的研究。结果:以超临界CO_2提取柴胡、青蒿、桂枝、荆芥穗中挥发性成分,以水煎二次酸沉法提取黄芩苷粗品兑入。选用高分子水溶性基质卡波姆为基质,二组分系统氮酮一丙二醇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制成凝胶剂。优选氮酮的最佳加入浓度为2%。透皮试验研究表明制剂以近零级速率释放药物透过皮肤。药效与毒理实验表明该制剂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抗病毒作用。对家兔皮肤无毒性、无刺激性。结论:小儿退热按摩乳为理想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凝胶剂。样品细腻、均匀、不油腻、易涂展,质量可控,稳定性好。功能发汗解表,清里退热。无毒副作用。

牟青慧[2]2011年在《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发热为其常见临床症状。我们采用小儿退热按摩乳涂搽穴位治疗小儿表寒里热型外感发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表寒里热证):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中

李燕宁, 张葆青, 潘月莉[3]2002年在《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儿退热按摩乳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用小儿退热按摩乳穴位按摩,对照1组行常规推拿,对照2组用小儿感冒散。分别观察总疗效、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总疗效、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但在部分伴随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则分别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疗效好、简便、安全、患儿易于接受等优点。

李华东[4]2006年在《古代推拿文献研究》文中提出推拿是一门古老的医学,是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卓越的临床疗效。但是,推拿古代文献繁杂,历代相承,特别是明清以前,由于没有推拿专着,其理论、手法、膏摩、证治等主要散在于历代类书、方书中,其中精华与糟粕俱在,至今缺乏系统的整理与总结,不利于推拿精华的继承与发扬光大。本论文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文献学方法,结合临床实际,首次对推拿的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对推拿的发展源流进行重新定位与再认识。论文以时间为轴线,按照推拿历史的发展脉络,分别对推拿的作用机理、膏摩、正骨推拿、妇科推拿、小儿推拿、按摩工具等内容朔本清源,去粗取精,挖掘古今有效的推拿手法及治疗方法、膏摩药物与方剂。力求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推拿临床,扩大推拿的应用范围,为提高推拿手法的临床疗效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谢小红[5]2012年在《特定穴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特定穴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为小儿外感发热提供简便、易行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本课题标准的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及对症处理,白细胞高于10.0×109/L者同时予抗细菌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并配合特定穴(叁关、六腑、天河水)刮痧治疗;3天为1个疗程。通过对比两组的体温及总体疗效的变化情况,评价特定穴刮痧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的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为4.47±2.93时,对照组的起效时间为6.57±3.50时。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8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刮痧后30min内,体温较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应用特定穴刮痧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明显缩短退热的起效时间和恢复正常体温的时间,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张翼宇, 张云洲, 郭佐, 何萍[6]2006年在《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近况》文中指出发热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症状之一,小儿以外感引起的发热最常见。中医无论是中药内服或是外治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就其中医治疗近况综述如下:1内治法1.1渗湿化热:主要用于湿热证。常用药物有青蒿、黄芩等药。李氏等[1]用新加正气汤治疗发热,方药组成:藿香、黄芩等

于世姝[7]2012年在《清降膏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应用清降膏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病例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分析清降膏治疗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对门诊治疗60例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中药清降膏敷贴配合口服银翘散加减,敷贴为1日1次,1次贴8-12个小时。清降膏成分为山栀子、吴茱萸、石膏等。对照组:单纯口服银翘散加减:方药组成(金银花、荆芥、柴胡、连翘、知母、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等),3天为一疗程,一般观察1个疗程。结果:1治疗组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临床疗效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实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药物治疗后,疗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1),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本次试验中未观察到患儿有心、肝、肾功能以及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清降膏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确切,在退热时间、主要症状消失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能明显改善临床各种主要症状及体征,起效迅速,退热持续,不易反复,缩短疗程,无毒副作用。

张新喜[8]2011年在《银葛清解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肺卫风热型)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多起病急,初起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喉炎、中耳炎、肺炎,甚至诱发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或引起高热神昏,抽搐,严重可危及生命。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比较理想的药物,因此开展中医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导师张骠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在实践中积累了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的丰富经验,认为外感发热系外有风邪,内有食滞,内外相合发病。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为邪侵,感邪后“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外邪迅速入里化热,加之小儿脾胃发育不完善,受邪后枢转不利,食滞不行,郁而生热。故治疗上以疏风清热,和中化滞为法,据古代乳食停留中焦不化,必发热恶食之说,应截断病势,免其内外合邪为害。故外感发热之治,重在疏风清热,和中化滞。据此,我们对以银葛清解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研究中对90例外感发热(肺卫风热证)的患儿分组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0%,与对照中成药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33%)进行了比较,差异显着。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银葛清解汤具有疏风清热,和中化滞的作用,对小儿外感发热(肺卫风热证)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冯晓娜[9]2011年在《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研究刮痧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即时效果,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系统的探讨了刮痧治疗外感发热的作用机理。方法:临床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外感发热64例,采取自身作为对照组,运用刮痧疗法后,观察刮痧对患儿体温的即时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研究64例患儿,治疗后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显示疗效显着,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即时效果明显。结论:导师冯晓纯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结合患儿平时吃药困难、打针痛苦及部分患儿发热后因药物的影响致使血象的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的范围,从而导致自身抵抗力降低不可继续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特点,应用刮痧方法在体表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进行刮拭,以疏通经络、透邪外达,达到预防和治病的目的。此种方法简单、方便、价廉、效佳。中医的外治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空间也趋于广泛,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

刘庆义[10]2017年在《芍药瓜萎甘草汤对急性乳腺炎早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初步评价芍药瓜蒌甘草汤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芍药瓜蒌甘草汤组。口服芍药瓜蒌甘草汤剂配合中医手法排乳和中药外敷。对照组:只予中医手法排乳和中药外敷。两组患者治疗五天观察并统计疗效。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总积分方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具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积分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患者乳汁排泄通畅程度、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结块大小、全身症状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尤其在降低退热时间、减轻乳房结块方面治疗组疗效显着,提示芍药瓜蒌甘草汤配合手法排乳和中药外敷对急性乳腺炎初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研究结论(1)通过对芍药瓜蒌甘草汤配合手法排乳和中药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应用芍药瓜萎甘草汤后临床疗效显着,有效率高达100.00%,疗效优于对照组。(2)芍药瓜萎甘草汤具有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消肿通乳的作用,其疗效显着,是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安全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小儿退热按摩乳的研究[D]. 刘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

[2]. 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C]. 牟青慧. 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1

[3]. 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J]. 李燕宁, 张葆青, 潘月莉. 新中医. 2002

[4]. 古代推拿文献研究[D]. 李华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6

[5]. 特定穴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D]. 谢小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2

[6].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近况[J]. 张翼宇, 张云洲, 郭佐, 何萍. 光明中医. 2006

[7]. 清降膏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于世姝.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2

[8]. 银葛清解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肺卫风热型)的临床疗效研究[D]. 张新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9]. 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临床观察[D]. 冯晓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

[10]. 芍药瓜萎甘草汤对急性乳腺炎早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庆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小儿退热按摩乳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