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困难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论述论文_陈吉珍

造林困难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论述论文_陈吉珍

身份证号码:46000119710805xxxx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注重环境保护,而植树造林是有效的环境保护方式。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有效解决才能改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的基本现状,并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更加有效的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植被恢复措施。

关键词: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西北黄土高原、华南花岗岩丘陵、南方岩溶山地和西南干热河谷既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也是非干旱气候区的造林困难地区。通过剖析建国以来人工造林和封禁治理的实践,检讨植被恢复工作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正在开展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以上# 区的大部分地区可以依靠生态修复恢复植被,但)层大面积裸露的华南花岗岩丘陵、严重石漠化的岩溶山地和侵蚀强烈的干热河谷泥岩坡地,通过生态修复恢复植被难度较大,应辅以工程整地、引进外来树种和种植植物篱、藤本植物等人工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1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现状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可能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生存的家园。现实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植被恢复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不足,造林模式单一,技术比较落后,这些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成为了限制因素。在传统模式下,主要采用裸根苗造林、小塘、冻拔等手段,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要全面分析原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应对,确保造林工程的顺利推进。

2 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技术

在对造林困难地区进行植被恢复时,不能将单一的树种进行种植,因为单一树种造林的恢复率很差。所以在造林时要丰富植被的种类,增加树种,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例如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可以选择种植阔叶树种,尤其是寒温性阔叶林,其很适合在造林困难的高山地区种植。此外,还应该积极创新造林模式,根据地形土壤等具体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造林模式,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使造林效果达到最佳。

2.1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技术

黄土高原在我国西北地区比较常见,其是由于长时间的水土流失,造成荒漠化非常严重。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很多植物都不能生长,虽然一直在开展造林工程,但效果并不明显。黄土自身的特性使得含水量低,无法满足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从整体情况来看,造林成功率很低。要借助自然界本身的生态修复功能,在森林地区加强树木的种植,在土壤水分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方法种树。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这样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

华南花岗岩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粤北、赣南、闽西一带,而这一带的植被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这一带的植被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不足。经过调查发现,对于花岗岩丘陵这种地形来讲,最好的选择是种植马尾松,其存活率较高。而对于崩岗地区的植被恢复,可以根据经验与崩岗的治理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条件较为便利的地区,可以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进行治理。同时对坡地的开发要加强力度,着重建设高产的果园或者观光林,以此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对植被进行选择时,可以选择一些外来树种,将外来树种与本地树种科学合理的进行搭配,以此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

2.3 南方岩溶山地的植被恢复技术

在南方岩溶地区,由于人们毫无节制的开采和过度砍伐,导致石漠化现象的出现。在石漠化现象不是很严重的地区,可以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进行植被的种植,成功率较高。而在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不宜采用这种方法,因为这些地区缺水较为严重,没有足够的土壤,导致人工造林的效果不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这些地区,可以通过工程整地的方式来聚集土壤和水分,解决植被在生长中缺水缺土的问题。而对于一些中、轻度的石漠化坡地,则可以选择生态修复的方法进行解决,在这种环境之下,植被是可以生存的。对于严重的石漠化地区,就需要人工技术进行种植,例如在土层充填的岩石裂隙发育地段,种植一些蔓茎植物可以将其覆盖住坡面、形成落叶层促进坡面植被的恢复,这些都是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的方法。

2.4 西南干热河谷的植被恢复技术

西南横断山区长江上游、红河、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河谷地带,由于焚风效应气候干燥,被称为干旱或干热河谷,面积约4万余km2,其中金沙江干旱河谷面积约1.2万km2。干热河谷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明显,以贡嘎山东坡为例,从海拔1150m的大渡河畔至4950m 的雪线,植被依次为疏树灌丛—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灌丛草甸—疏草寒漠;土壤依次为黄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土—漂灰土—草甸土—寒漠土。由于成土母质、地形和气候的原因,不同地区干热河谷的植被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受深大断裂的影响,干热河谷两岸坡地岩层多较破碎、稳定性差,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现象发育。干热河谷光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方便,是横断山区开发历史最悠久、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地区。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垦殖活动,干热河谷两岸坡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侵蚀强烈,土地和植被退化明显,林线上升。

干热河谷现有林线附近及以上山地的人工造林和封禁治理植被恢复的效果较好;但以下近河谷地带的坡地的植被恢复效果,由于土质、地形、气候等原因,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坡地往往存在明显差异。岷江上游茂县一带近河谷地带的坡地,由于气候过于干旱,人工造林一直未能取得成功;金沙江支流安宁河西昌一带河谷两岸的坡地,气候相对湿润,人工造林效果较好。金沙江干热河谷的云南元谋盆地,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工造林集中于泥岩坡地,和黄土高原梁峁坡地一样“年年造林不见林”;之后,科研单位通过岩土组成、土壤水分和植物生长的研究,提出了泥岩坡地不宜造林,阶地砾石层坡地适宜造林的观点。90年代以后,当地转移造林方向,龙川江两岸1000hm2的阶地砾石层坡地造林全部取得了成功。根据云南元谋的实践,除强烈侵蚀的元谋组泥岩坡地外,其它坡地封禁治理2~3a后,扭黄茅、车桑子等草灌植被均能恢复。干热河谷坡地的植被类型受气候、土质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制约。按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不是森林的地带,不宜恢复森林植被;是森林的地带,一般适宜恢复森林植被。坡地表层土壤流失,保水功能减弱,不利于幼树的成活,是部分干热河谷坡地造林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和黄土高原高位坡地相似,由于土质的原因,干热河谷泥岩坡地的自然植被大多不是森林,也不宜恢复森林植被。

依靠生态修复,大部分干热河谷坡地的植被可以自然恢复,但侵蚀强烈的泥岩坡地,单纯依靠生态修复,植被很难自然恢复,应辅以种植香根草植物篱等人工措施,促进植被恢复。人工造林要根据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进行规划,选择植物品种,土壤流失严重的坡地,应采用水平沟等工程整地措施,并辅以必要的苗期灌溉。

3 结语

总之,西北黄土高原、华南花岗岩丘陵、南方岩溶山地和西南干热河谷既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也是非干旱气候区的造林困难地区,通过建国以来人工造林和封禁治理实践的科学检讨,以上)区的大部分地区可以依靠生态修复恢复植被。但四层大面积裸露的华南花岗岩丘陵、严重石漠化的岩溶山地和侵蚀强烈的干热河谷泥岩坡地,很难通过生态修复恢复植被,应辅以工程整地、引进外来树种和种植植物篱、藤本植物等人工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参考文献:

[1]高英旭.苔藓植物耐旱性评价及在辽西地区困难立地造林中的应用[J].辽宁林业科技,2018(02)

[2]孙廷志.浅谈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条件的造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02)

[3]赵跃.浅谈造林困难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03)

论文作者:陈吉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造林困难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论述论文_陈吉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