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当"家"作主--"双主双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论文_段海兰

让学生当"家"作主--"双主双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论文_段海兰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5-007-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作出了如下阐述: 从小学至高中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游戏是儿童最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理论讲得再多,学生就像听天书一样,最后什么也不知道。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一堂综合实践课,在课堂中,我发现基本上是这位老师在讲我们要怎样怎样,这样做是不可以的,那样也是不对的。四十五分钟的一节课,这位老师用了大约三十多分钟的时间在那里给学生讲解,学生坐在座位上,有的在打瞌睡,有的三三两两在那里讲自己的。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整堂课都是那位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没有问过学生为什么,也没有学生提出过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后我找了几个班上的学生,我问他们:那节课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基本上能回答出老师所讲了哪些内容。我又继续问他们: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吗?学生左看右看,都摇摇头。从这可以看出,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这门课程的真正用意,大家理解的又有多少呢?

听了这位老师的课,我反思了一下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否也有那位老师那种"一言堂"的情况呢?那我又该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实践课真正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呢?

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在二年级进行长度测量的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两种方法让孩子去找到物体的长度。第一种:语言描述,让学生去想。我直接给孩子讲1厘米大约就是一个大拇指指甲那么长;1分米大约是粉笔盒的那么宽。给了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1厘米、1分米有多长的吗?这样的物体除了老师刚说到的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学生一下子愣住了,都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引导学生运用第二种方法:动手量。一听到动手两字,教室里马上就传来哗哗的声音--拿直尺的、拿三角板的,教室里马上就"热"起来了。我让他们用尺子量一量课桌、凳子的实际长度。不用我说,学生们自发的分成了小组,把尺子拼起来去量它们的长度,然后小组的同学就围着桌子你一言、我一句的商量起来了,最后他们兴高采烈的告诉我他们测量的结果。一节课就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结束了。学生们掌握了物体的测量方法,这比我们手把手教,取得的效果好太多了。适时的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做,自己去体会,这样他们才会学到更多,才能更快地成长!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作为教育者,必有引导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论文作者:段海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当"家"作主--"双主双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论文_段海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