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应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严红亮论文_严红亮

严红亮

安乡县人民医院 湖南安乡 415606

【摘 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T=1.201,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差异(T=6.524,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1,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抗菌药物;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效果;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包括两类疾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腹部疼痛,呈现周期性发作,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炎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2]。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在24岁~58岁,平均年龄(38.56±3.21)岁;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2.56±0.24)年。研究组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在22岁~60岁,平均年龄(38.95±3.26)岁;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2.74±0.2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本次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学会的批准。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胃镜检查和钡餐等确定为消化性溃疡;经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为阳性;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恶性溃疡;伴有其他系统合并严重疾病的患者;药物过敏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应用兰索美拉唑(厂家: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每片15mg,使用剂量是2片每次,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一周。

研究组:应用抗菌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兰索美拉唑(厂家: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每片15mg,使用剂量是2片每次,每天使用1次;克拉霉素缓释片(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每片0.5g),使用剂量是1片每次,每天使用1次;阿莫西林胶囊(厂家: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每粒500mg),每次1粒,每天服用3次,连续服药一周。其中兰索美拉唑在餐前30min服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在饭后1h服用。

1.4 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为0分;患者偶有症状发生或是临床症状较轻,不需要治疗,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影响,为1分;患者病情时有发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患者需适当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为2分;患者的病情呈现持续性的发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均带来严重的影响,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为3分。

疗效判断[4]: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胃镜检查,溃疡消失或是出于瘢痕期,判断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经胃镜检查,溃疡疾病消失,但仍有轻微炎症,判断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经胃镜检查,溃疡无好转甚至加重,判断为无效。

1.5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T=1.201,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差异(T=6.524,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粘膜长期受胃蛋白酶、胃酸等物质刺激,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紊乱现象。临床研究发现,消化性胃溃疡的病情易出现反复发作,疾病治疗周期长,病程长,临床根治的难度较大,对于消化性溃疡,临床需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癌变,因此对于消化性溃疡需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尽最大可能将患者的病情有效控制,预防疾病癌变的发生,在最佳治疗时间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5]。

慢性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大,近年来,临床上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原理是应用药物抑制胃酸的合成以及分泌,对胃内缓解的pH值有提高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抗菌药物自身的灭菌活动,极大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兰索拉唑是临床常见的一类质子泵抑制剂,能直接作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变处,通过抑制H+-K+-ATP酶的活性,对患者胃酸的环境有效调节[6].另外应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这两类广谱抗生素,通过阻断蛋白质合成,达到有效抑制细菌繁殖,达到抗感染效果,有效杀灭微生物,临床多应用于抗病毒、抗菌治疗,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在消化性溃疡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消化性溃疡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菌药物,能有效提高临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比例,且无严重的毒副作用,临床服用简单,患者治疗依从性好,且临床耐药率低,临床应用逐渐趋于广泛。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差异(T=6.524,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1,P<0.05)。结果说明,通过这三类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达到协同的效果,极大程度改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参考文献:

[1]赵娴,杜奇,祝珍芳.分析抗菌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7,23(14):14-16.

[2]何仁科.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杂志,2014,27(6):664-665.

[3]范大伟.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15(4):697-699.

[4]罗九芳.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学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145-146.

[5]郑方希,余梦,林丽.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12):56-57.

[6]王素娟.消化性溃疡应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文摘,2017,17(22):76-77.

论文作者:严红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  ;  ;  ;  ;  ;  ;  ;  

消化性溃疡应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严红亮论文_严红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