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海关促进开发区发展战略初探_海关论文

新形势下海关促进开发区发展战略初探_海关论文

新形势下海关促进开发区发展的策略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形势下论文,海关论文,开发区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形势下促进开发区加速发展的重要意义。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十年来,开发区遵循“以现代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方针,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至今,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已达32个,其中首批批准的14个沿海城市开发区已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进入收益期。1993年底,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7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实践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目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整体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建立,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吸引外资的环境尚不完善的条件下进行的。在经济技术水平较低、各方面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制约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需借助开发区已经形成的优势吸引外资,仍需利用这一改革开放的基地和窗口向内地传播先进经验和技术。充分发挥和不断强化开发区的辐射作用,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贸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开发区在政策优惠逐渐减弱,与其它地区政策上的差距缩小的同时,又承担着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带动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的艰巨任务;在面临着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海关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应站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因地制宜,重新研究和制定与开发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和促进、把关和服务相结合的策略。

二、我国“大经贸战略”对开发区发展方向的影响。

根据90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实际需要,我国近期制定了“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合作与交流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外经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大经贸战略”。这一战略的制定,不仅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而且为建立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基本格局和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外贸运行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开发区“三为主(以现代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办区方向必然随之发展,主要表现为:

1、外贸领域的扩大和外商投资领域的拓宽将使开发区呈现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趋势,势必对外资投向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第三产业将飞速发展。

2、随着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放格局的建立,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外商投资企业更注重开发国内的广阔市场,“以市场换资金”、“以市场换技术”成为利用外资的必然选择。

3、国内更多的企业在经营机制转换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因而将借助开发区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跳板”走向国际市场,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的国有企业合资项目将更多地进驻区内。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开发区在大经贸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将向着“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协调、利用外资和国有企业项目并重、出口创汇和国内市场开发同步”的综合性经济特区的方向发展。

三、海关深化业务改革,促进开发区发展的策略。

根据开发区发展方向和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海关应以优化开发区投资环境为中心,以促进整体功能为目的,以强化开发区辐射作用为重点,促进开发区在新形势下加速发展。

1、完善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

开发区在政策优势效应减弱的新形势下,主要依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来吸引外资,这就要求海关在开发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一是要促进开发区整体功能的完善,如协助筹建生产资料保税仓库和企业资产交易市场,完善其市场功能;设立区内出口卖断保税仓库,完善其出口基地功能;辟建进口货物海关监管区或仓库,完善其港口仓储功能等。二是大力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内利用外资进行土地成片开发、工业园区建设及其配套的生活、娱乐、金融、商业、旅游等资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项目,仍应保留政策上的适度优惠;特别是应从政策上鼓励外商以BOT方式、BOO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的建设,进行水厂、电厂、邮政电信等项目的开发运营,使外商资金投向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相互衔接,从而达到“引凤筑巢”、“以外引外”的目的。三是改善通关环境,充分利用开发区内企业相对集中、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的优势,加快EDI通关系统的开发和运用,尽早实现无纸报关;同时大力推行稽查制度的实施,真正做到前面放开,后面管住,提高货物通关速度,创造开发区良好有序高效的通关环境。

2、调整监管布局,发挥辐射作用。

开发区海关(或海关驻开发区办事处)大都是在开发区建立初期设置的,主要办理出口加工为主的进出口货物海关手续,对开发区实行区域管理。随着开发区发展方向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变化,海关监管格局愈来愈不适应开发区综合性、辐射性发展的需要,调整海关监管格局已成为深化改革促进开发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扩大开发区内海关机构的监管范围。在开发区与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依赖性不断加强,联系更加密切的情况下,开发区海关的监管范围应扩大到开发区所濒临的地区。这样,开发区附近的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才可借助开发区良好的通关环境就近办理海关手续,并获得更多的和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咨询服务机构交流合作的机会,使目前开发区建设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结合更为紧密,开发区外引内联的辐射作用能够进一步发挥。

——区域监管与项目监管相结合。对区内外资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项目、一些需出区加工的项目,可不受区域限制由海关实施项目监管,以便于外商灵活选择项目设置的区域,立足开发区跨地、跨市经营和嫁接改造老企业,形成以开发区为中心,区域监管与项目监管相辅相承的辐射式、开放式管理格局。

——健全开发区海关业务门类。由原设置于出口加工区模式上的海关管理机构扩充为服务于综合性经济特区的、业务门类齐全的多功能管理机构,如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可增设外商个人自带物品和国际邮件监管业务,以方便开发区愈来愈多的常住外商的生活和工作。

3、增强企业灵活经营机制,促进企业优化组合。

90年代,我国经济逐步由80年代的主要依靠有形资源投入和增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效益提高的集约式发展模式。在这一转变中,海关应从扶持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出发,促进企业的集团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一是推广保税制度,拓展保税制度功能,组建以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外资和内资,区内企业和区外企业相结合的保税集团,为老企业的嫁接改造铺路搭桥;二是对企业集团内部、区内企业和区外协作单位之间保税料件的深加工结转进一步简化手续,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享有更多的自主权;三是对开发区利用本地或腹地资源、增加产品附加值、由初级产品出口转为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出口的企业,准予其以技术转让和提供设备的方式全部委托外协加工,以带动腹地和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四是对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本地区优势产业及高附加值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可在实行稽查制度的同时,予以更为方便的管理措施,增强企业灵活经营的机制。

标签:;  ;  

新形势下海关促进开发区发展战略初探_海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