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不良信贷资产问题研究_信贷资产论文

解决不良信贷资产问题研究_信贷资产论文

化解不良信贷资产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贷论文,不良论文,资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银行信贷资产按质量形式划分为四类: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我们把逾期、呆滞和呆帐贷款称为不良信贷资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家专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数额约占银行信贷资产总额的1/4-1/3。巨额的不良信贷资产,不仅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沉重包袱,而且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巨大障碍。因此,如何化解不良信贷资产已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经济改革的燃眉之急。

一、对几种化解不良信贷资产的思路主张评析

第一种主张是挂帐、展期和核销企业不良债务,从银行资产中把呆滞呆帐贷款核销掉,同时从银行资产中核销相应的坏帐准备金或资本金。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顶多核销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第一,冲销企业债务固然“解放”了企业,但对银行来讲却不利。因为从银行资产中冲销债权的同时,还要从银行负债中核销掉相应的资本金,这必然降低银行资本的充实程度,降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如果全部核销,银行只好关门。第二,我国专业银行自有资本金很少,负债中70%以上是居民储蓄,如果要核销全部不良债务,就是核销居民储蓄。居民储蓄的所有权属于居民,如果核销那么多存款,就只好加速印票子,将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引发一系列难以收拾的经济政治问题。第三,采取全部或大规模冲销企业债务的办法,将会强化企业吃银行“大锅饭”的意识。本来不少企业就想借帐不还,如果可以冲销,银行债权的约束将更加软化,后果不堪设想。第四,挂帐、展期和核销并没有解决好债权债务纠纷和真正处理的不良债权债务,更没有起到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作用。

第二种思路是将已财政化的信贷资金由政策性银行承担,让专业银行轻装上阵。这也是不可取的。第一,与国家已成立的政策性银行是专门为国家宏观目的服务的作用相悖。况且,已财政化的信贷资金至少达信贷资产总额的30%,以1992年全国信贷资产393001亿元计,那么已财政化的信贷资金有11790亿元。这样,政策性银行背着这么巨额的资金包袱根本无法经营,等于刚出生就宣判死刑。由于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和债券的发行,而我国财政连年赤字,因而政策性银行也无法承担和消化巨额财政化的信贷资金。

第三种思路是由财政注资解决。可以有两种具体的作法:一是由财政拨款给企业,再由企业还贷给银行,从而解决企业的过度借贷问题,建立符合标准的债务股本比例关系;二是由财政直接划拨给银行去充实资本金,使银行有可能核销企业的呆滞借款。这种思路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这部分不良信贷资产(企业的不良债务)的规模太大了,有上万亿元人民币,目前财政无力支出如此巨额的款项。如果勉强为之,搞巨额财政赤字,最终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而且,这种做法在产权不明确的的情况下,同样会使企业和银行都更加习惯于吃大锅饭。

第四种思路,就是90年代初就开始的调整信贷结构,盘活资金存量的主张。这种主张在实践中实施好几年了,但并未取得较好的成效,不仅存量没有调整好,而且增量也陷入存量的泥潭中。如果他细考察90年代以来这种主张的实践,就会发现这种主张有如下缺陷。一是在手段上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对效益差的企业、与产业政策相左的企业采取支、帮、促和关停并转,没有依靠市场机制进行存量调节,反而在政绩和区域利益驱使下加强了行政干预和新的不良信贷资产产生。二是思路不宽,在范围上主要局限在国有企业中调节,而且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封闭性,没有突破所有制的局限,在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开放市场和国际市场分工中去考虑。三是改革措施不配套,在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转变政府职能的情况下,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不协调,不能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政府、企业和银行对于调整存量都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了了之。

第五种思路是进行不良债权换股权或债券。这种思路在经济、金融、企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做法在拉美一些国家曾实行过,有一定效果。此法较之前述的思路与主张更具合理性。它强调用市场机制解决,又不加重财政负担,不造成金融资产流失,减轻企业负担。但在具体操作中会存在下列问题:一是不良债权变股权或债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且限于有股份制改造前景的企业。低于市面利率的企业债券会无人买,高于市面利率的企业债券,倘若到期不能支付,在现行体制下,又将加重银行负担。二是专业银行自有资本金的日益减少,负债中70%以上来自居民存款,如果不良债权转为股权或债券,就是大量运用居民存款去直接进行实业投资,这与商业银行用股票和债券投资的国际惯例有实质性的区别,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将更大,更具有长期灾难性,也不符合巴塞尔协议对资产质量的要求。三是不良债权变股权或债券,实质上是银行对企业投资。现阶段银行直接经营企业,也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人才。

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的政策建议

众所周知,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化解不良信贷资产单方面从银行角度考虑是无济于事的,要着眼于整个经济改革进程。

(一)针对企业转机建制过程中的不同情况,国家应制定有关法规,明确和落实债权债务,以防止信贷资产流失。银行应依法办理:

1.对转制企业的债务清偿情况进行一次清查,银行应按合同收回贷款和利息,或与债务人重新签定合同,对已造成的损失由有关企业承担补偿责任。

2.凡有银行贷款的企业,在进行转制及债权债务的产权变动和经营方式调整时,必须经银行、经贸委和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审批后,才可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营业执照。企业转制前,其财产、资金、债仅债务的清理、评估、分割、交换和变卖转让处理工作,有关银行必须参加才有法律效力。未经有关银行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审查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一律不准冲销和冲减银行贷款本息。

3.企业改制与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发生变化,应按以下原则分别处理:

(1)企业变更法人实体或名字时,所欠银行贷款本息由新的企业法人承担。

(2)老企业改造为新企业或就地“改、租、卖”,划小核算单位和分立时,由新组建企业按有效资产的实际划分比例分担清偿老企业贷款的责任。

(3)被兼并企业的债务由兼并企业承担。

(4)企业发生合资、联营、分立等经济行为时,未经银行同意,不得动用已向银行设定抵押权的资产对外投资。

(5)企业解散、破产时、要成立由银行、经贸委、国有资产局及主管部门组成的清算组,清理企业的债权债务和资产。

(6)实行多种形式转制的企业,在清偿所欠贷款前,必须在原银行保持和开设基本帐户,不得转移帐户,转移资产。

(二)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化解银行不良信贷资产。

1.对大量亏损的小型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化。从发达国家看,小型企业是单业主制或合伙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必要补充,无论对所有制结构还是在经济的活动总量中,都不起决定作用,况且在经营上船小好掉头。所以,对于大量亏损的小型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公开竞争拍卖、有偿转让等办法民营化,这样可以收回全部或部分银行贷款,地方政府也可收回不少投资,增加税收,可有效减轻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这些亏损企业所花费的财力、物力和管理精力,将资金集中投向其他有效益的企业和基础设施部门,改善投资环境。

2.对于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中型企业,可以采用同外资嫁接,或者同乡镇、集体与私人企业合营的办法,变单一的国有企业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产权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银行可以下列方式化解银行不良贷款:把银行贷款拍卖;可把银行贷款变为股权,银行参与企业管理;或者让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利润中逐步归还银行贷款。

3.债权换股权或债券。对于涉及到国家经济命脉,在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大中型企业,具有股份制改造前途和市场发展前景的,贷款占总资产的50%以上,其中逾期超过30%的企业,可以考虑以两种方式进行债权变股权或债券。第一种方式是直接将银行的全部债权或部分债权变为股权,或者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第二种方式是在一定时间内(最长三年),银行挂帐停息,国家减免税收,让其休养生息,再进行债权换股权或债券。

4.通过组建企业集团转化不良信贷资产。这是重新优化组合企业资产存量的一种好形式,可以带活一批中小型企业,使之扭亏为盈,也是活化银行贷款的好机会。组建企业集团既可以是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也可以是劣势企业优势互补。如果是松散型的企业集团,银行贷款本息应由原有企业偿还;如果是紧密型的企业集团,银行贷款本息可由集团公司偿还,或者作为二级法人的原有企业偿还;或者集团公司和作为二级法人的原企业分别按比例偿还。

(三)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为活化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创造外部条件。

非国有经济是指已有的和正在形成的下列经济:如城镇集体经济、乡镇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经济、合资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要化解不良信贷资产,也就是要搞活国有企业,要搞活国有企业,就要安排企业富余人员,剥离非经营性资产,调整企业存量结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很难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封闭性解决的,只能依托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改革开放14年中,新增的就业岗位近80%是由非国有经济部门提供的,且实践证明,其资源配置效率大大高于国有经济。从国内有的地方经济实践看,非国有经济发展了,就有了企业改革的良好市场运作条件,也极有利于化解银行不良债权。

因此,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对非国有经济,特别是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偏见,各级政府要象抓国有经济一样抓非国有经济,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非国有经济的指导和服务,制定非国有经济发展纲要。

第二,加强产业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引导,让非国有经济从服务和加工行业向采掘、冶金、化工、机械等基础产业部门拓展。国家宏观政策要让非国有经济向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转变,以产业政策引导非国有经济发展,尤其是向不宜于国家垄断的产业、国家经营的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方向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否则将会使已严重扭曲的产业结构更加扭曲。优化了产业结构,也就是优化了存量,化解了不良信贷资产。

第三,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1993年,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57%,在GNP增长额中占70%,但现行专业银行对其贷款限制颇多,得到的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20%。这就迫切需要有为之服务的金融机构。比起国有企业来,非国有企业信用度高,债权债务都是硬约束,对利率反应很灵敏。市场经济下,物随钱走,如果有为非国有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也就为优化存量、化解不良信贷资产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

第四,指导和扶植非国有经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增强竞争力,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让国内资源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

第五,制订区域政策,推动非国有经济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均衡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不良信贷资产要比东部地区多,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日益增大,非国有经济发展更少,规模更小。让东部地区的非国有经济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的非国有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要采取更加特殊优惠的政策,让非国有经济加快积累,增强造血功能,从而为活化国有企业的存量创造市场条件。

(四)利用市场机制活化银行信贷存量。

银行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有企业资产的存量。我国现有国有资产(包括生产性资产、非生产性资产)为2.2万亿元,利用率一般只有70%左右,如果每年有一部分,比如5%流动,就等于有1100亿元的现实生产力得到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存量的流动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优化重组的。现实中,国有资产存量的交易额还不到应进入市场的1%。因此利用市场机制优化不良信贷资产大有文章可做。

1.利用经济周期盘活存量。

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是投资旺盛和高涨阶段,也是得用市场手段实现资源重组、用增量优化存量的良好时机。在我国,资金短缺长期存在,利用这个时机优化存量是弥补资金短缺的好手段。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周期重组存量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企业产权交易,盘活不良信贷资产。企业是各种要素商品的集合体,企业产权可以分解为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处置权。产权是一种商品,既包括物权,又包括债权;既包括价值形态,又包括实物形态;既包括有形资产又包括无形资产。企业产权交易既可以价值形态进行,也可以实物形态进行,或者二者结合。产权交易可以整体转让和部分转让,一次转让和分阶段转让。企业产权交易实质上是进行存量分解,实现资产存量优化配置,也是化解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市场手段。

从现实情况看,发展企业产权交易,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打破地方性、封闭性,发展中介组织,建立“全国企业产权交易信息网”,形成全国性大市场。(2)防止产权交易中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通过市场竞价进行交易。(3)正确处理银行贷款形成的资产,银行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产权交易牵线搭桥。(4)要尽快搞好产权交易的法规建设和配套制度的改革。(5)产权交易区别不同的企业、行业,分类推进,切忌一哄而起。

(五)在世界市场体系内利用外资盘活资产存量。

根据比较优势产业理论,国内资源的配置应放在世界市场体系中来考虑。

1.让外商承包和承租国有企业。一方面有许多外商资本雄厚,有能力通过抵押方式承包经营或租凭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有计划地让外商承包、承租一部分国有企业可以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加快对老企业和设备的改造,重塑企业的经营机制。

2.基础产业落后是制约我国存量调整的主要方面,对于部分落后的基础设施可采用BOT方式(建设——经营——转让),但要严格按国际竞争性招标的程序,以防行业特许权的流失。

3.利用国外投资公司收购国有企业,即通过收购、控股、包装上市,进行嫁接改造。不仅可以改变国有企业的资产结构,而且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落后、不合理状况,有利于放下国有企业的包袱,从而盘活资产存量,使国有资产市场化、国际化。

4.设立中国投资基金,大量利用国外居民储蓄和多种基金。这样的资金有长期性,且风险系数小。这些基金可用于基础产业和大中型企业的国有股(债券)出售。

5.向海外市场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又称可换股债券,由公司发行,允许债券持有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先预定的价格,将债券换成公司的股票。若债券持有人没有行使转换的权利,公司则需要在债券到期时清偿本金。现在各主要国际资本市场的利息都处于低水平。发行可转换债券有利于吸入海外资金,启动大中型企业转机建制。

利用外资,要从国计民生、国家利益等方面考虑哪些行业和产业可以利用,方式是什么。不过,无论是国外何种资本,以哪种方式流入中国,只要遵循中国的产业政策,都应接受。

(六)国家各项改革措施要配套进行,协调化解不良信贷资产。

(1)财政政策和贷币政策互相配合。国家要把财政和银行置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并用法律形式将二者关系确定下来,财政和银行部门在分工的框架之内独立行事,在业务交叉或政策需要配套时,平等协商解决。为防止经济过热,调整产业结构,保证经济协调持续高速增长,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宜紧中偏松(紧缩支出减少赤字,扩大投资)货币政策宜松中偏紧(对经济发展合理的资金需要应全力支持,对无效益贷款一律从严)。同时在不同阶段要注意两项政策工具协调配合。另外,财政与银行应共同设立呆帐准备金,或者财政减少部分专业银行上缴利润,让专业银行每年提高呆帐准备金2—3个百分点,逐年冲销一部分不良贷款。

(2)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对于产业政策优先、重点发展的产业,降低利率,对于产业政策限制的产业,或者不准贷,或者提高利率。对于基础产业应由全国性政策性银行和地方政府银行提供信贷。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制度基础、利益导向、市场供求、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发展变化,地区产业结构将逐步由趋同转向趋异,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支持改变由趋同转向趋异发展规模经济,从而也为调整存量结构创造条件。另外,国家进行宏观调整时,不可将信贷政策一刀切,应分行业、分地区区别对待,以免造成新的信贷资产死滞。

(3)财税体制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协调。我国长期以来,结构调整难以有效进行就是过去财税体制造成的地方利益刚性阻碍。现有财税体制进行改革,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但政府职能转变步履艰难,对专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压力很大,存量结构仍难以调整。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国有企业改革配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考虑工人的既得利益和历史造成的职工承受能力。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改革有稳定的环境。

(5)中央各部委与专业银行的政策要协调。

(七)按市场原则重建国家、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为化解不良信贷资产形成有效的制度基础。

1.在政府转变职能的同时,银行与企业也要同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现在企业正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而银行几乎没有触及产权问题。只有企业、银行都成为自主经营的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才能斩断血缘关系,才能构成新的银企关系。在现阶段,产权交易、债权变股权或债券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利用外资的新形式,都在逼迫着银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提供金融条件。专业银行与企业有高度的相关性,我们认为,银行改革有些方面可适度超前,有些方面可同步进行。

2.专业银行要稳步推进商业化改革。首先要将政策性贷款划归政策性银行,但现在最难的就是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标准难以为各方接受。我们认为总的原则是划分要均衡各方利益和尊重历史事实。第二,与金融改革配套,形成信贷资金三元供给机制。新设立的政策性银行主要为政策性业务提供资金。设立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几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为同省大中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产业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资金。第三,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一是实行利率双轨制,即将原有的企业贷款按低息计算,新增贷款利率在一定限度内按市场供求关系建立。二是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首先要解决好贷款限额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矛盾。风险管理是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依托的。而实行限额下的资产负债管理包括存量,贷款风险主要体现在存量上,因而资产负债管理要兼顾存量与增量衔接,使风险管理盘活存量。其次是加强汇差资金清缴管理,确立合理的二级存款准备金利率,系统有偿调拨资金,以解决规模与资金的矛盾。第四,试行债权换股权,将专业银行内的商业性贷款与投资性业务(债权变股权部分)适当分离,设立商业银行部和投资银行部(将信托改组),投资银行部可以发行自己的债券,以债券收入作为购买商业银行部出让的股权或债权。第五,弱化分支行目前的法人地位,实行一级法人制度的集中统一管理,真正统一资金调度。为适应组建企业集团和企业资产存量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优化组合的需要,打破按行政区域分配资金的格局和按行政区域管理的模式,实行按经济区域或产业结构分配资金的办法,组织总行、省分行和企业所在地开户行“三级联贷”,同时组织国内国际银团贷款。第六,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一是完善资金拆借市场,撤除地区行政封锁,以经济中心城市为依托,在全国建立若干与中心城市经济活动相联系,与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应的有形资金市场。二是稳妥发展证券市场,增加证券发行、上市种类和数量,发展证券经营机构,允许银行业有限制地参与证券投资,放宽对证券市场筹资主体的限制,发展多样化的证券融资工具,加强证券监督委员会对证券经营机构的管理。三是发展保险市场,积极发展专业保险公司,让专业银行参与保险,促进保险市场的竞争。四是积极稳妥发展投资基金市场,允许和鼓励国内外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收购重组,帮助国有资产的有效配置和重组。

3.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化解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根本出路。目前2/3的国有企业亏损,亏损的原因中81.7%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由此看来,造就善于经营管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扭亏增盈,偿还银行逾期、呆滞贷款的长久之计。

(执笔人:汪其昌)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解决不良信贷资产问题研究_信贷资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