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论文_蒋爱菊

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论文_蒋爱菊

蒋爱菊

(大屯煤电集团公司中心医院 江苏 徐州 221611)

【摘要】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白头翁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加0.5%甲硝唑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68.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西医治疗。

【关键词】白头翁汤;中药保留灌肠;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282-01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发生在结、直肠粘膜层的弥漫性的炎症性病变[1]。目前,西医治疗本病需长期用药,且毒副作用较大,部分患者难耐受[2]。笔者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1987年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诊断分型及治疗标准”。⑴临床方面:具有慢性腹泻、粘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性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患者仅有便秘或不出现血便。⑵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①受累结肠粘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呈弥漫性分布。②结肠粘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到粘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3~70岁。

1.3 排除标准

病理检查排除肠道肿瘤,肠结核,肠阿米巴病及克隆病

1.4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25~70岁,平均46.76岁;病程0.5-6年,平均2.68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3~69岁,平均47.21岁;病程0.5-5年,平均2.7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g/次,3次/天;加0.5%甲硝唑100ml保留灌肠。治疗组用白头翁汤加减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口服药用白头翁30g,赤石脂20g,赤芍10g,地榆10g,当归10g,丹皮10g,黄连,黄柏各10g,木香,枳壳各6g,甘草6g.水煎后于早晚饭后口服,每日1剂。中药保留灌肠:败酱草20g,白芨20g,槐花炭15g,藕节炭15g粳米15g,银花10g,甘草6g。水煎后取300ml,经纱布滤过备用。待药温约38℃时,用点滴法灌肠,每晚1次。

两组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影响本研究的其他中西药物,饮食清淡为宜,禁食辛辣厚腻之品。

2.2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近期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3.结果

表1 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近期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6 16 35 5 91.1

对照组 50 6 28 16 68.0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68.0%,经佚和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饮食、精神、免疫、感染等有关,且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复发率高,与结肠癌关系密切。中医称本病为“大瘕泄”。《临证指南医案.泄泻篇》所说:“泄泻,注下症也。……塘泄之肠垢污积,湿兼热也。”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若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饮酒无度,或素体湿热内蕴,或感受暑湿之邪,均能使脾之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热盛肉腐成脓,故见腹痛、里急后重、腹泻、下利脓血等症[4]。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临证加减用于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口服汤方中白头翁性寒,归胃、大肠经,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重用为君药;臣以赤石脂涩肠,止血,生肌敛疮;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佐以赤芍、丹皮凉血散瘀;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当归活血镇痛;木香、枳壳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甘草为使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又可调和诸药。

中药保留灌肠能够使局部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可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疗程,降低医疗成本[5]。处方中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金银花清热解毒;白芨止血、消肿、敛疮、生肌;槐花炭、藕节炭收敛止血;粳米益脾胃,止泻;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本研究表明,白头翁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且疗效稳定,无肝肾损害等西药副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0-401.

[2] 王苹.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318:153-15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3

[4] 王秀珍.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体会.天津中医,1999,16(5):11-12.

[5] 郑利,韦东,李秋勇,等.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87.

论文作者:蒋爱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论文_蒋爱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