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表检定中时钟偏差的原因及优化方案论文_孙小丽,刘荷,张宏,田桂林,魏彩霞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青海西宁 810008)

摘要:智能表是现代智能技术发展的结果,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对整个电力系统电量计量的作用,是电力企业抄核收工作的重要依据,智能表的计量精准度会直接影响抄核收工作,其中时钟偏差属于较为严重的故障问题,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明确时钟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分析了智能表检定过程中时钟偏差的原因、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案。

关键词:智能表;检定过程;时钟偏差;计量精准度;计量功能

1 检定设备执行校时与时段投切操作的原理

1.1 校时操作

参照我国计量检定与智能电能表技术的相关制度,全检验收过程中,各项实验操作的进行都应该凭借对电能表时间的调整来达到目的。要想提高电能计量设备电计量的精准度,在相关的检定操作实现后,就要围绕电能表实施GPS校时操作。对于智能电能表来说,其校时方法较为特殊,应该利用通讯接口,例如:RS485等实施校时操作,具体的操作包括广播校时、时间参数设定。前者校正时限应该控制5分钟以内,超出5分钟以后,则需要重新进行密码验证,在此基础上来设定时间参数,再开始校时操作。

1.2 日计时误差

参照相关技术规定,智能电能表的日计时误差应该控制在0.5s/d,时段投切误差也要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要在5分钟以内。

2 时钟偏差的产生与影响

智能表检定通常选择以下检定设备,例如程控功率源、脉冲采样器、误差计算器等。这些检定设备中设有电流回路,作为负载回路,发挥着检定电能表的作用。具体的检定过程为:来自于程控功率源的电流,流经挂表架,再返回程控功率源。不同表位都设置了一个通信线路,通过几路总线进行连接。上位机选择RS通信端口同检定设备连在一起,上位机同被检测的电能计量设备之间采用并联、串联两大连线方式。具体的通讯线路结构如图1所示:

时段投切过程中,上位机将有效识别被检定的电能计量设备的相关参数、数据、信息等。选择统一的通讯线路,来检测控制所有的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计量设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通讯协议,其中明确了相关的信息传输规范。上位机则负责集中并输送相关的通讯信息,并收录、处理来自于电能计量设备的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对流程的逻辑控制。

智能电能表有着属于自己的计时系统,且处于独立运行状态,时钟偏差问题的出现,不会对计量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太大的影响,然而,其中的时段平移问题却不容忽视,因为这其中存在计时误差,长期下去会对分时电价制度的公平执行带来影响。

3 智能表检定中时钟偏差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案

3.1 内部时间因素

智能电能表检定过程中,可能产生时钟偏差问题。其中内部时间作为关键的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费率的切换。一般情况下,费率存在差异时,对应的电价也是参差不齐的。由此可见,智能表检定过程中,时钟偏差问题会极大地影响到智能表的计量准确性。时间因素是影响时钟偏差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内部时钟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参考标准,关系到电价控制、关系到电力企业抄核收工作质量。电力企业应该加大力度重视智能电能计量设备的时钟偏差问题。

3.2 芯片因素

芯片是时钟整体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件,支持着整个时钟的运行,如果时间芯片质量不合格、型号不合理等,将直接影响时钟的准确计时,从而导致偏差问题。各类电能表都有自己的时钟芯片配置形式,既有独立运行的芯片,也有同中央处理器同步运行的芯片。对于前者,即使中央处理器出现故障,时间芯片依然可以正常运行;相反,对于后者则要求中央处理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时间芯片才能如此工作运行,当CPU故障时,时钟将受影响,出现偏差问题。总的说来,应该优选独立运行的时钟芯片,能够控制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要想有效防范时钟偏差问题,维护智能电能表的常规运行,就要保护好时钟芯片,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保证电源供应质量,维持电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维持外部电源的持续供电,减少由于不同电源间切换所导致的供电不稳问题,从而维持芯片的安全。

3.3 校时方案因素

检定设备中,设有一个电路回路,此回路属于负载回路,发挥主要的电能表检定功能。检定过程中涉及到时段的投切、校时操作等,上位机则负责及时读出电能计量设备中的相关参数、数据等,再利用一条通讯总线来对应调控一切被检测的电能计量设备,电能计量设备设有相关的通讯协议,其中也对实际的通讯模式、信息传输过程等做出了详实规定。

实际的校时操作中,必然伴随着设备响应、通讯传输等过程中,这其中必然会耗费一定时间,对于一个电能表来说,所耗费的这些时间不会对计量结果的精准度带来太大影响,然而,如果表位逐渐增多,累计的时间消耗则会延长,对应会出现时间偏差,导致被检测的智能表的校准时间也会有所偏差。

3.4 时段投切方案因素

时段投切误差,一般通过两大方法测试得出:其一,脉冲法;其二,电量改变法。脉冲法的误差实验过程中,无论是日计时误差,还是投切判断均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投切结果带来偏差性影响,然而这一方法相对可取,因为其所产生的偏差不会太大。电量改变法也会带来一定的误差,该误差的产生是因为电流走字过程中,会发生时间记录,对应形成偏差。如果是大电流,会很快改变电量,不会对投切误差结果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投切误差中也包括了电量改变的时间,也会对投切误差结果的精准度带来影响。

对于时钟误差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优化方案:第一,校时方案优化。先读出上位机系统中显示的时间,参照电能表通讯协议的相关规定来组织指令报文,向首个表位发出校时指令,并收到回应信息。经过一系列的优化,能够控制由于表位过多引起的时间偏差,从而维护了检定的智能表数据的精准;第二,读出高峰时段,电能表中的数据,假设电能表时间为峰段时间前s,对应得到此表位设置时间前的系统时间为T1,让电表带电流走字运行,并对走字功率做下记录。接连读出用电高峰时电表中的电量,并对应分析后面获得的峰电量同之前峰电量之间的关系,假设前者大于后者,同时其他时段的电量也处于稳定状态,意味着此电表时段被真实切换,对应做下时间标记。

4 结语

智能表检定过程中产生的时钟偏差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重视的大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导致时钟偏差的因素,并提出科学的优化方案,通过不断优化时钟误差计量方案,能够全面提升电能计量设备时钟运行的精准度,从而为阶梯电价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周克西,阴靖宇,楚刚.电能表检定装置误差数据高效率传输方法[J] .水电能源科学,2010,28(11).

[2]李士林,王艳.智能电能表对阶梯电价的支持功能分析[J] .河北电力技术,2011,30(1).

作者简介

孙小丽(1968-2)女,山东泰安人,华东电管局职工中专学校,助理工程师,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电能计量检定,邮编:810008。

论文作者:孙小丽,刘荷,张宏,田桂林,魏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  ;  ;  ;  ;  ;  ;  ;  

智能表检定中时钟偏差的原因及优化方案论文_孙小丽,刘荷,张宏,田桂林,魏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