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效果初步分析论文_高志文1,童庆好1,余万庆1,张海波2

高志文1 童庆好1 余万庆1 张海波2

(1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 安徽六安 237000)

(2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目的:初步分析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把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电休克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精神病效果根据疾病分类,治疗效果最好是抑郁症,其次是躁狂症,最差的是精神分裂症。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无抽搐电休克;重性精神病;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38-02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为患者通电治疗之前,为患者注射肌肉松弛剂,根据电流刺激患者大脑,使患者丧失意识,起到无抽搐发作治疗的效果。改良电休克治疗克服了传统治疗患者发生骨折或脱位等不良情况,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和家属更容易接受[1]。而且减少了应用电休克治疗容易产生的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2]。为探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把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1.2±6.9)岁;病程5个月~30年,平均病程(10.5±3.6)年;27例为精神分裂症,14例为抑郁症,9例为躁狂症;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2.5±6.8)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病程(11.2±3.5)年;25例为精神分裂症,15例为抑郁症,10例为躁狂症;两组性别、年龄、精神病类型等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普通电休克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过程中,两组观察患者脑电图、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保证治疗安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痊愈:减分率≥75%;显著进步:减分率≥50%;进步: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抑郁症评估,根据躁狂量表对躁狂症评估,根据简明精神病量表对精神分裂症进行评估。治疗效果=痊愈+显著进步+进步[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精神病效果根据疾病分类,治疗效果最好是抑郁症,其次是躁狂症,最差的是精神分裂症,见表。

3.讨论

改良电休克治疗安全有效,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精神病临床治疗,主要治疗重性精神病患者,其中有躁狂症、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应用改良电休克治疗疗效明显,而且见效较快,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过程中,应用药物肌松剂或麻醉剂,会消除患者肌肉痉挛及强直等不良反应,可以明显減轻患者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患者可以很好的配合完成治疗,是临床治疗重性精神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精神病效果根据疾病分类,治疗效果最好是抑郁症,其次是躁狂症,最差的是精神分裂症,与他人研究结果相符[4]。可见,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最为理想,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抑郁症患者常规治疗口服抗抑郁药物用药二周左右才能发挥作用,而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1-3次后就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可见,重性精神病患者电休克治疗首选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总之,重性精神病患者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秀萍,杨庆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450例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6):869-870.

[2]江慎辉,黄声江,魏利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4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57.

[3]杨丽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急性期重性精神病的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3):332-335.

[4]王绍抑.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56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521-522.

论文作者:高志文1,童庆好1,余万庆1,张海波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效果初步分析论文_高志文1,童庆好1,余万庆1,张海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