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性与思维的交融方法_理性思维论文

论理性与思维的交融方法_理性思维论文

浅论情理交融思维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理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感思维与理论思维是人类交流情感、传递信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两大思维方式,由此形成的情感智商与理论智商,既是人类个体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又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而使情感思维与理论思维融汇起来形成的情理交融的思维方法,则是人类战胜自然也战胜人类自身弱点的重要武器。因此,了解情感思维与理论思维的内涵,掌握情理交融思维方法的真谛并且自觉地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情感思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形态之一

情感思维又可称为动作思维或姿态思维,它是借助于以面部表情为核心动作、姿态来表达喜怒哀乐或传递某种信息的思维。当然,情感思维也应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但语言本身也是声带或事物有规律的动作的产物。作为情感思维的高级形态,形象思维也不例外。

情感思维是人类最早出现的思维形态。在人类出现清晰的多音节的语言之前,情感思维担负着信息传递的主要任务;在人类出现清晰的多音节的语言之后,情感思维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强化或减弱理性认识的作用。刚出生的婴儿,由于还不具备语言的思维,情感思维便成了婴儿表达各种要求并与母亲交换信息的主要工具。当婴儿饥肠辘辘或因尿湿了被褥而感到不舒服时;当他身患疾病痛苦不堪时,他们便用手舞足蹈并配以尖利的哭声来表达。这时,啼哭、动作和面部表情就成了婴儿表达自己欲望的工具。随着年龄的增长,清晰的多音节语言产生,原始的或初级的情感思维的作用开始弱化,而高级的、理论化的情感思维的作用则日益强化,以至成了理性思维不可或缺的伴生的思维形式。

情感思维作为人类的思维形态,具有以下重要的特性:

(一)情感思维是人类进化的推动力之一。兴趣,是情感思维积极取向的具体表现。一旦对某件事物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它就可以激发起人们去探索、实现某一目标的巨大热情。同样,惊讶可以促使人们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加快对不同事件的积极反应;轻蔑可以让人产生某种优越感,增强思维主体的自信心;害羞则引导人们作自我反思,产生自知之明,培养强烈的自我意识;愤怒可以刺激人的大脑,调动人的思维能量。如此等等。可以说,情感思维不但有利于自我思维的积极调节,而且有利于整个人类的和谐与进步,形成人类进步的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情感调控能力的大小或者适度,是每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情感思维是人脑固有的机能之一。从生理角度考察,情感思维是由皮下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引起的。它一方面受到大脑皮层的指导和调节,一方面又直接影响到内部器官的活动和腺体的内分泌功能。所以,情感思维总是伴随着内部生理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某些变化,这种变化是可以进行测量的,甚至肉眼就可以观察得到。如人在发怒时,心跳加速,呼吸快而短促,血压升高,有时脸部还伴有肌肉的抽搐,等等。人的情感、情绪、欲求等,是与生俱来的,又是受大脑支配的,归根结底,是由大脑——思维来决定的。因此,情感思维是大脑的固有功能,它与大脑的右半球有密切联系,是大脑——思维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

(三)情感思维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走向自由的历程。与之密不可分的情感思维也有一个逐步发展、丰富和提高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人类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对人的精神活动,对非理性因素给予重视和研究。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自由度增大,人类情感思维的总的发展趋势是逐步从残缺、扭曲向完整、健全转变;从片面、单一向全面、立体转变;从自发的、人兽不分的情绪向人的自觉的理智的方向转变。正是情感思维的不断发展,促使了情感思维的最高形态——文学艺术思维的蓬勃发展,在今天,理论化了的自觉的情感思维,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实践的动力。例如,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造发明,总是同强烈的美学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于科学事业的真挚情感相联系的。

(四)高级情感思维是人类自我反思、总结、文明熏陶的产物。所谓高级情感思维,是指受着理性支配、社会伦理规范、美学价值取向制约,其目的并不仅为着自身的愉悦,而是同时为着他人,为着建构一个美好和谐的理想社会的情感思维,因而它是一种贬恶扬善、追求大众幸福的具有高尚情操与美学价值的思维,它所塑造的形象和潜心追求的目标,已不是单纯的个人物欲要求,而是整个社会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因此,它的核心内容是由道德感、理智感以及美感共同融会的高级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同情、反感、眷恋、疏远、尊敬、轻视、妒忌、羡慕等等属于道德感;好奇心、求知欲、对真理的热爱与追求,对偏见的鄙视与幽默等属于理智感;对大自然、社会、人类的赞美以及文学艺术的价值取向则属于美感。

高级情感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在这种思维中,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密切结合,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用这种情感思维去指导科学研究,可以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用这种思维去指导处理人际关系,可以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五)高级情感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恩格斯指出,不同的历史时代,思维会有完全不同的样式。考古的发现和人类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情感思维经历了动物的情感思维、类动物的情感思维、原始人类的情感思维和文明人类的情感思维这样一些阶段,而在人类文明思维的发展历程中,又可分为动作思维、意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1、动作思维。动作思维源于动物的情感思维。在文明人类的思维中,动作思维主要表现在婴幼儿阶段。婴幼儿的动作思维可以看作是动物情感思维与原始人类的情感在人类个体早期阶段的重演。但又不是完全的等同。

动作思维在文明人类的情感思维中,自身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主要阶段大体可分为:幼儿的动作思维;成年人的动作思维;老年人的动作思维;特化了的动作思维。

幼儿的动作思维,这是幼儿由于生理需要引发的一种情感反应。当幼儿因饥饿、尿床而感到不舒服时,就会哭闹甚至手脚乱踢乱动;而当幼儿吃饱喝足,对环境也感到舒适时,则会自己玩得很好,面部表情也很愉快。由于婴幼儿的语言能力还不完备,尚在形成的过程中,动作思维就成了他们表达愿望的主要形式。

成年人的动作思维。由于这一时期文明人的语言能力已具备,动作思维已降为辅助的地位,主要用语言而不是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但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动作思维依然存在着并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作用。

老年人的动作思维。这时的文明人类思维经过了高峰发展阶段,重又跌入了波谷,原来不占主要地位的动作思维,这时重又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但这时期,语言能力并未完全消失。完全丧失语言能力的老者除外。

特化了的动作思维,这是指经过人们的潜心研究而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艺术化了的动作思维。具体讲,就是指音乐、体操、舞蹈、戏剧等等表演艺术。它们以特有的语汇和表演动作来传递感情为特征,所以,特化了的动作思维,是动作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

2、意象思维。意象是由表象抽象概括而成的意识中的理性形象,用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话说:“意象是在一刹那间里显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意象是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来的,体现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用这种象征意义的情感化了的形象进行思维,就是意象思维。它具有这样的特点:

主观随意性。意象是由意与象、情与景两个方面构成的,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对于客观存在的景与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比如同时面对一轮明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就会有不同的情感抒发。

直接感受性。这是说,意象必须有客体对感观的直接激发,而后才有意象的发生,所谓触景生情,即为此意。故而,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均可发生意象。

寓意象征性。意象思维的进行,离不开象征和比喻。通常,比喻愈新奇,比喻效果愈好。象征也是如此。

3、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情感思维的高级形态,它是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形象、生动地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情感思维理论化了,将动作思维、意象思维综合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并使之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因而,在形象思维中,无论是动作还是意象,都深刻地反映着描写对象的内在本质,从而创造出了人类文化宝库中无数不朽的艺术珍品。

情感思维既是进行文艺创作的主要思维工具,又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力量源泉。进行理论研究,主要手段固然是理论思维,是与理论思维相适应的各种逻辑工具。但是,在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对研究课题没有热情,对要实现的目标没有热切的期盼,就不会有创作的灵感、激情发生,也就会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因此,情感思维无论对艺术创作还是对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感智商比起理论智商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只有驾驭情绪的人,才能游刃有余地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才能遇险不惊,对事业充满激情。

二、理性思维是人类情感思维的升华

情感思维可以成功地解决文学艺术的创作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理性认识的问题。人类为了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认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理性思维,因而,思维按照自身的辨证法,必须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使情感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性思维是对情感思维的扬弃。

理性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工具把握现实的思维。概念是反映、把握思维客体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与之相对应的是语词或词组;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与之相对应的是语句;推理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已知为真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与之相对应的是各种句群。

理性思维的任务,不是要描述事物的外部轮廓,也不是要使某个观念具有某类事物的典型特征而使之形象化。相反,它是从对事物的外在反映深入到内在本质的反映,从形象的描述进入到抽象的概括,从而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

理性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发展而来的,在人类思维发展的长河中,抽象思维的发生晚于形象思维。当人类的理性思维产生以后,人类与动物的完全脱离便最后实现了,因为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之外的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有的。人类理性思维能力越发展,说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越大,人与动物的距离也就越远。

理性思维本身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事物是按一定的层次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之后,也是按照自身的层次向前发展的。从已知的情况看,理性思维至今经历了抽象思维、辨证思维、立体思维等发展阶段。

(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从感性认识发展而来的,是理性认识发展的起点或初始阶段。

抽象思维以分别把握的形式截取事物的各种本质。反映事物各种本质的思维形式是抽象概念、抽象判断、抽象推理等。反映的特点是把本来联系和运动着的事物加以割裂,分别地、逐一地进行研究。列宁指出,抽象思维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使之僵化,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这就是说,抽象思维要把认识的对象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中逐一分离出来,分别地确定其性质,这是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不可缺少的。但这也是很不够的,它只能孤立地告诉我们认识对象具有什么或不具有什么,而不能把握认识对象的运动状态和矛盾对立,它着重反映事物的规律性、相对稳定性,而不反映事物的矛盾性、运动变化的灵活性。因此,它所要遵循的规律乃是普通逻辑的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人类对抽象思维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当时中国、古希腊及古印度的一些学者,为了更有效地认识事物和进行思想交流,便对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从而创立了古典的演绎逻辑,这是人类思维从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状态的重要标志。所以,古典演绎逻辑的创立是对抽象思维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成果。从此,人类对自身思维能力的了解,开始由自发的认识进入自觉的认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更有成效。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在今天,人们的认识方式已开始从抽象思维这个层次转向更高的思维层次,人们对思维的研究,也开始发生转移。这种对思维研究中心的转移,是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规律的要求的。

抽象思维层次的确立,是人类认识能力的一种飞跃,也是人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重要本质之一。人类如果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性,就会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处于盲目的境地,始终都是客观世界的奴隶,同时,也不可能真正从动物中分离出来。

抽象思维帮助我们认识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这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够的。认识世界的需要决定了人们的思维不能总是停留在抽象思维阶段,它要冲破局限向前发展。

(二)辩证思维。亦称具体思维,这是比抽象思维高一层次的思维阶段。这个阶段是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以其抽象的范畴作为自己思维的起点。把抽象过程舍弃掉的各种规定重新综合起来的思维过程。因此,具体思维的科学抽象,不像抽象思维的抽象那样,每认识事物的一种规定,就同时舍弃事物的另一些规定,以致概念的外延愈广,概念的内涵就愈少。相反,具体思维的科学抽象,外延越广,内涵就愈丰富。列宁说:“物质的抽象,自发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注:《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55页。)这是因为,具体思维中的范畴或概念,应包括一般、特殊、个别三个环节,因此,一个真正称得上是具体的概念,就不但应当了解这个范畴或概念在一般环节上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要了解它在特殊环节上和在个别环节上的内涵和外延。辩证思维中的范畴的范围(外延)越大,它所反映的诸种规定性就越多,反映在这个范畴中的内涵就越丰富。

辩证思维承认思维的确定性,并把这种确定性作为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前提,着重研究思维确定性与思维灵活性的辩证统一,着重考察事物的变动性和矛盾性。由于辩证思维是在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对立统一中,着重把握事物的矛盾本性,因而这个思维层次,必须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永恒的运动或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来反映事物。据此,辩证思维借以反映现实的工具,不是抽象思维——普通逻辑中使用的那些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是与客观辩证法相对应的辩证概念、辩证判断、辩证推理和辩证理论、观念等等。辩证思维要遵守的规律,除了普通的逻辑的规律之外,更主要的是遵守反映着客观辨证法要求的辨证思维规律,例如同异对立统一律、层次递进律、反复深化律等等。

由于辩证思维的上述特点,它在把握认识对象的过程中,已经成为最能保证思维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成了当今任何一个民族攀登科学高峰不能不了解和不能不掌握的一种理论思维。

(三)立体思维。又称综合思维或整体思维。立体思维是在辩证思维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发展和完善的结果。它是采用时空四维的形式,对事物从事多角度、多方位、多学科、多手段的观察和探索,以把握事物的整体为目的的思维形式,是在综合思维对象各个方面、各种层次、各种规定的基础上,再现思维对象所处一定时空的位置、结构、网络、本质及其运动轨迹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方法不是仅仅反映思维的个体,也不单是反映思维的某个一般,而是所有个别、一般以及由此组成的大小辩证系统的总和。据此,这种思维形式主要用于揭示事物的主体结构,反映认识对象的整体。现代科学的大量事实证明,各种事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立体结构,各种不同的立体结构决定着为该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本质。立体思维通过多角度、多学科、多途径的协同作战,既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各种外在规定,又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各种内在本质。了解这一事物内在的各个系统和外在的各个系统,从而在一个更广阔的大系统中全面、完整的再现事物。

立体思维是辩证思维的进一步完善化,它与辩证思维一起,构成了现代科学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等的理论基础,也是医学科学、各门综合性科学例如生态学等等的理论基础。一位具有数十年中西医经验的老大夫认为,立体观念是每个医生都应该具备的思维形式,如果在诊治过程中医生缺乏立体观念,就难免要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养成立体思维的习惯,才能真正贯彻辩证思维的要求,更好地克服主观性和片面性。同时,由于立体思维既能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各种内在本质,又能逼真地反映事物的整个外貌,因而是进行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科学发明的主要形式。深入地研究立体思维,无疑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理性思维可以透过现象而把握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从而使人类的实践活动开始由盲目状态走向自觉的状态;理性思维可以把复杂的联系再现在人类面前,展现微观、宏观、宇观和渺观世界的运动轨迹,从而使人类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去把握一个生动活泼的动态世界;理性思维能把大千世界中的万千事物作为系统而综合起来,揭示出事物相互交织的立体网格,从而更加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世界。然而,理性思维并非思维发展的尽头,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认识事物的方法——思维方式或模式,也会随之发展与变化。因此,人们永远也不要奢望企图得到一种万无一失的思维模式,而是应当不断追求、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人类现今的思维形式。

三、情理交融思维法是现实思维的主要方法

情理思维帮助我们产生激情,强化信念,但是却难以深刻揭示思维客体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可以说,情感思维是科学创造的催化剂,但却不是科学的创造本身。理性思维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但理性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又往往使人望而却步,缺乏应有的吸引力。要克服这两者的局限,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交织。

(一)将口头语言与形体语言结合起来。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的往来和思想交流的。这种交流的方式,一种是通过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传递给对方;另一种则是通过形体的各种资势(动作)语言进行信息传递。在不少场合,如在发表讲话、进行演讲时,把两种信息交流的方式结合起来运用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个成功的演说家,要使自己的思路、思想观点为人们所接受,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流畅的语言,还可以借助于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恰倒好处的手势及其他动作强化思想的表达。列宁的演说之所以会那样打动人心,像“万能的触角”一样,紧紧地抓住听众,固然是由于他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无可挑剔的语言表达;同时,也与他生动的面部表情和坚定有力的手势不无关系。

形体语言属于情感思维的范畴,是表达人的情感的主要工具。人是一种极富情感的动物,姿势、手势、动作的不同,往往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例如握手,不同的动作、力量的大小、握手的方式和握手时间的长短,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有的表示热情,有的表示冷淡,有的表示真诚,有的只是应付,有的却粗暴无礼等等。在恰当的语言表达的基础上配合以适当的手势和姿势,能够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效果比单纯的语言表达或单纯的动作表达好得多。澳大利来著名的人体语言学家爱伦·皮斯,曾把人类的形体语言分为下面四种类型:A型常常表示“漠不关心”、“屈从”、“无可奈何”等态度。B型可以暗示出一种“自满”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用来表示“厌烦”或“漫不经心”的态度。C型传示的信号一目了然。一般表示“害羞”、“扭捏”、“谦恭”、或“悲哀”的心理状态。D型给人一种“傲慢”或“好斗感。另外,亦可表示“惊奇”“怀疑”、“犹豫”等态度。(二)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统一起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并无绝对不可逾越的界限。它们一经产生,就具有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辨证关系。

从抽象思维来看,作为抽象思维的科学——逻辑学,尽管它主要功能是保证思维的确定性、科学性或严密性,普通逻辑中的基本规律、各种思维形式中的具体规则的制定,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但是,其中一些逻辑规律、规则及逻辑方法的妙用,也能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发生作用。广西歌剧《刘三姐》中,当刘三姐向三个秀才提出“为何富少穷人多”的问题时,三个秀才这样回答:

穷人多者不少也,

富者少也是不多。

少者非多多非少,

快快回答莫罗嗦(财主骂秀才话)

按着普通逻辑的规则,给一个概念下定义是不能同语反复、恶性循环的。而这三个秀才对“穷”与“富”的回答,正是典型的同语反复和恶性循环,可三个秀才竟还自以为是,神气十足。一段唱词将他们那种妄自尊大、愚味无知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科学概念本来是用于表达论证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抽象理论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成为形象思维的手段。例如,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就是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和显微镜是人类用来扩大自己视野的科学仪器,在这里借用这两个概念比喻马克思主义的功能,使得抽象的东西转化成了形象、具体的东西。还有抽象的数字本来是用作科学计量的,对于科学数量统计,要求高度的准确性。然而,同样的数字到了形象思维里,却可以成为夸张、比喻的工具,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毛泽东的“万里长江横渡”,陈毅的“海酿千钟酒,山栽万囱葱”等诗句中的数字,就已转化成为夸张的艺术语言。这说明,抽象思维的形式如概念、判断等,虽然主要是在思维的准确性方面发生作用,但它们在思维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方面也有意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的辅助工具。

从形象思维来看,形象思维的形式及其方法,固然首先是为塑造人物和环境服务的,在小说、诗歌、音乐、戏曲等文艺创造中起着作用。但是它对思维准确性的表述论证方面,也有意义。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为了说明“反动派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道理,就不是进行纯理论的论证,而是借用古希腊的一则寓言形象地说服人的:

“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

这则寓言故事,对反动派的本性不会改变这一道理,说明是深刻的、令人信服的。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作者没有靠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具象化。因此,形象思维固然主要是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作用,但也不能排斥在特定的场合成为抽象论证的工具。

可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如果人为地把两者作用的领域绝对对立起来,以为形象思维就是抽象思维的真空,一旦闯进了抽象思维,就会影响形象思维的有效进行,那是很不妥当的。如果谈起抽象思维,就绝对地排斥形象思维,以为抽象思维就是形象思维的禁区,在抽象思维过程中,容不得半点形象思维的东西,否则就会影响理论的升华,那也是违反思维的客观实际的。法国史学家兼文艺评论家丹纳曾经指出:了解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一共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艺术,人在艺术上表现基本原因和基本规律的时候,不用大众无法了解而只有专家懂得的定义,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之于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的人的感官与感情。“他还认为,科学工作者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文学艺术家在设计环境和塑造人物时,要注意环境与人的逻辑关系,人物肉体、思想、感情、个性的内在关系。(注:《艺术哲学》第31页,第19——20页。)这就说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虽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但是也有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一面,两者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实际思维里,总是抽象的思维中有形象的东西,形象的思维中又存在着抽象的东西。抽象思维有时要以形象思维作为表达的手段,使某些不易为人理解的哲学形象化和通俗化。同样,形象思维要以抽象思维的准确性作为自己的前提,而且,只有以准确或真实性为前提,艺术形象才是可信、可以被人接受的创造。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存在相互渗透的现象并不奇怪。列宁说:”任何一个(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注:《哲学笔记》第363页。)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世界上的事物,完全的纯是没有的,不纯才成其为自然界,才成其为社会。因此,抽象的东西包含着形象的东西,形象的东西包含着抽象的东西,这是事物和思维的应有之义,是毫不足怪的。

(三)在思想教育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是世间一切事物中最可宝贵的。在各项工作中,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增强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和凝聚力的前提。只有人的工作做好了,人的积极性、能动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做好其他工作。

要做好的人思想政治工作,有两种方法是必不可缺的:其一是说理;其二是感化。

人首先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应该遵循一定的社会公德,并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当受教育者在某些方面出现偏差,教育者应该对其诉之以理,站在平等的立场上,讲清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因此,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是非常必要的。

人又是有丰富感情的动物,这就决定了说理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情况下,教育者还要与受教育者进行感情的交流。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动之以情,真正理解、体贴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一方面教育者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必要的自我批评,一方面耐心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并予以热心鼓励。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十分复杂的工作。教育者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工作对象——受教育者的特点,把摆事实讲道理和情感上的理解、体贴结合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比光讲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情理交融思维法是处理人际关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如一位首长所说: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一定要从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出发,把说理教育、情感教育统一起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然而,它们也并非万能。当被教育者有实际问题或物质利益需要解决的时候,如果这个问题应当解决而没有得到解决,那么,说理教育、情感教育的效率便会受到很大的抵消。因此,必须把合理的物质与精神要求纳入情理的两维教育中,使其形成情、理、物相结合的三维的或立体的教育新系统。

标签:;  ;  ;  ;  ;  ;  ;  ;  ;  ;  ;  ;  ;  

论理性与思维的交融方法_理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