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爽

探讨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50001

【摘 要】目的 分析中药药性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药性改变,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翻阅和查找国内、国外关于中药炮制的文献,总结和归纳炮制处理对于中药毒性、归经、升降浮沉以及四气五味等的影响。结果 中药炮制对其药性具有一定影响,能够增强、缓和甚至改变药性。同一种中药经过不同方式炮制以后,其药效也具有较大差异,中药药性变化的表现特征为药效的改变,实质为物质基础的改变。结论 临床中的中药应用应该参照不同证候进行炮制品的区别进行。

【关键词】中药;炮制;证候;药性;药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rocess of processing,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Methods to review and searc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bout the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ummarize and summarize the effects of processing on the toxicity,meridian tropism,ups and downs,four Qi and five flav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ults the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its properties,which could enhance,alleviate or even change its properties. After the sa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processed in different ways,its efficacy also has great differences. The chan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ange of efficacy,which is essentially the change of material basis.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refer to the difference of processed products in different syndrom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ocessing;syndrome;property;efficacy

中药炮制指的是依据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同时参照中医辨证实质的需求,对中药材进行切制、净制、炮炙等的处理,将其加工成为一定规格的饮片,以增强或缓和、改变其中药药性。经过不同方式的炮制,中药材在外观改变的同时,也会发生药理作用、药性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充分发挥中药的药用价值,提高临床疗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得到不断的揭示,笔者查阅国内外关于中药炮制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探析中药炮制对中藥药性的改变,现做一综述,具体如下。

1 中药药性及其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

中药药性属于中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和研究中关于中药药性的报道较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献中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原理,依据不同中药的具体药性特点,可将中药药性物组分成五种,即五味物组、四气物组、比较药性物组、毒性物性组、归经物组,为研究中药药性提出新的方法[1]。有研究提出中药均具有热性和寒性两种性质,经过适当的炮制处理能够使其中的一个特征发挥突出作用。

在机体功能的角度看,温热药材对机体发挥作用,通常表现为功能亢奋,需要下号机体较多的能量,进而产生较多热量。而寒凉的药材对机体发挥作用则体现为功能抑制,机体消耗的能量较少。研究显示,寒凉性的中药材能够减少血清中的促黄体生成素、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增加垂体内3种激素含量,说明寒凉药物会对激素释放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内分泌系统,温热药材则起相反作用[2]。此外,实践研究发现对寒证病人应用热性药物治疗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患儿的血压、心率和体温水平,增加17-羟皮质类固醇及尿内儿茶酚胺排出量增加,而对热证病人应用寒凉药材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3]。

2 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2.1 四气五味

四气是依据药物在人体中发挥作用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疗效和发生的不同反应而做出的归纳,及温性、凉性、热性、寒性;五味是根据药物的功效及滋味结合进行的总结,及咸、酸、甘、苦、辛。药物味多或者偏弱、偏胜均不能够良好的满足临床需求,通过炮制加工则可解决这一问题。中药炮制对其四气五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缓和温热和寒凉的药性:中药太寒或太热会对机体的阳、阴造成损害,中药炮制则可缓和其药性,以制其过。中药的性味缓和有“以寒制热”、“以热治寒”两种。有研究显示,黄连经过吴茱萸汁炮制,饮片中的生物碱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吴茱萸汁中含有的苦味素类、酚酸类及生物碱类增加,这可能是黄连寒性缓和的物质基础[4]。另有研究显示,经过甘草汁的炮制,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的含量明显下降,对于吴茱萸的温燥特性发挥缓和作用,对其药性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5]。第二,增强温热、寒凉的药性:中药的药性太过会造成机体损伤,但是药性太弱则不能发挥很好的药效。经过炮制加工后,可对中药的部分药效起加强作用。如,当归性热、味辛,在临床中用于活血通络的效果不佳。有研究显示,氧自由基增加是导致血瘀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显示,酒当归较之生品当归具有更好的氧自由基清除效果,由此可见,经酒炮制的当归具备更好的活血通络作用。此外,尽管部分药物的自身药性较强,但是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仍觉得效果不佳,也可以采用中药炮制的方式改善其药效,例如,胆汁黄连具有更好的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第三,改变中药寒性、热性:中药生品的药性均具有固定性,但是经过炮制加工后,部分中药的性味会发生一定改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药物的功能,扩大了药物来源。如,天南星药性温和,通过胆汁炮制以后药性转为寒凉,研究认为这是因胆汁中成分进入天南星内部,在根本上影响其理化性质,使其药性变得寒凉。也有研究显示,经过炮制的地黄,药材中的梓醇含量明显下降。

2.2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中药的一个重要理论,指的是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通常,味甘、味辛的,性热、性温的中药材具有升浮的作用,性凉、性寒,味咸、味酸、味苦的药材具有沉降作用。部分中药经过炮制加工会改变其升降作用,炮制加工对中药材的升降浮沉影响情况可总结为以下四点:第一,升者益升: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生品黄连主要作用于上焦,发挥清心泻火的作用,经过黄酒炮制加工,可借助黄酒的升腾之力引药上行。有研究对比酒黄连和生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可见酒黄连较之生黄连更具亲脂性,这可能是酒黄连较之生黄连更具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第二,生升熟降:生品砂仁可温中、止泻、止呕,化湿行气,作用于中焦。研究表明,经过炮制加工的砂仁可明显提高缩尿功能,证实盐制砂仁能够下行温肾,作用在下焦。另有文献研究生品莱菔子水溶性成分群,证实生品莱菔子入煎剂会使萝卜苷在煎煮过程中转化为含硫化合物B221、A209[6]。而经过煎炒的莱菔子入煎剂就可以对这一过程发挥抑制作用。第三,降者益降:生品杜仲具有益肝舒筋的药用价值,经过盐水炮制加工则可直至下焦,增强安胎、强筋骨和补肝肾的作用。文献研究显示,经盐炮制加工后的杜仲,药材中的杜仲胶会被破坏,但是不会损害其中的有效成分,且有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煎出[7]。第四,生降熟升:经酒炮制加工的大黄中含有的蒽醌苷会分解成为蒽醌苷元,缓和其泻下能力,酒炒后可引药上行,清头目之热,临床治疗中主要用于齿龈肿痛、咽肿等。有研究显示,熟大黄较之生品大黄中的蒽醌苷元成分少,者可能是经酒炮制的大黄化学成分改变的结果[8]。

2.3 归经

中药炮制对归经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改变归经:中药经过炮制加工会改变其归经,不同炮制方法,其归经变化也不同。如,生姜具有驱寒功效,炮制后可止泻暖脾,干姜可回阳救逆。研究显示,生姜中的色氨酸经过炮制会消失,姜辣素是生姜中的主要成分,经加热或干燥炮制后会形成姜酚,干姜经过砂烫形成炮姜,产生姜酮。第二,增强归经:有时一种中药材具有若干归经,同时对机体的多个经络和脏腑发挥作用。经过炮制加工能够增强其中某一种归经的作用,使中药材具有更加具体的治疗效果。许多中药炮制都在归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如青皮入胃、肝、胆,通过醋炒加工后能够加强其对肝经的作用。柴胡通过醋制可借助酸味入肝经,进而发挥疏肝解郁的作用。

2.4 毒副作用

很多中药材丢机体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经过炮制加工能够实现减轻毒副作用的目的。不同的炮制加工方式具有不同的解读原理,如斑蝥经过米炒可降低斑蝥素含量,马钱子经过沙炒可通过高温降低士的宁的含量。

参考文献:

[1] 彭迎新.活血祛瘀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97-98.

[2] 姚锋梅.活血祛瘀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878-879.

[3] 李海红.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与作用影响的问题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306-1307.

[4] 张 村,李 丽,肖永庆,等.炮制与药性相关性研究方法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6):876-881.

[5] 杜庆山.中药苍术炮制方法及理论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2,09(7):439-441.

[6] 杨春云.中药疗效与中药炮制的关系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5):534.

[7] 钟凌云,孙莹莹,龚千锋,等.炮制影响黄连药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草药,2010,41(2):323-325.

[8] 文冬梅.“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疗效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59-260.

论文作者:王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探讨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