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H股现状、成因及改进途径_投资论文

国有企业H股的现状、原因及其改善的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途径论文,现状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状

从1993年7月青岛啤酒H股在香港上市以来,到1996年11月为止,上市股票共计22只,发行金额共计274.88亿港元。这虽然是国有企业H股发行的初试阶段,但也显示了股票境外发行在筹集资金方面潜在的巨大作用。此外,国有企业股票的境外发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育证券市场等方面也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确定无疑的。

但当前国有企业H股的发行都存在着不良状况。1993年7月~1996年11月25日发行的22只H股中,现价低于发行价的有19只,占总数的86.4%;现价高于发行价的只有3只,占总数的13.6%。分年度看,1993年发行的6只中,现价低于发行价的有5只,现价高于发行价的仅1只;1994年发行的9只中,现价低于发行价的有8只,现价高于发行价的也只有1只;1995年发行的两只均是现价低于发行价;1996年发行的5只中,高于发行价的也仅1只,其余4只均低于发行价。这些现价低于发行价的H股遍布许多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交通产业和机电产业等。与上述情况相联系,对H股的认购倍数呈急剧下降趋势。1993年发行的H股,认购倍数最高的达到627倍;1994年最高的下降到22.5倍;1995年最高的只有1.5倍;1996年最高的虽然达到7倍,但多数只有1倍。这是就国有企业H股本身状况所作的分析。

如果把国有企业H股指数与香港恒生指数做一比较,还可以进一步看到这种不良状况。在1994年12月31日、1995年12月31和1996年11月25日这三个时点中的香港恒生指数分别为8191.04,10073.39,13239.39;1995年比1994年上升了23.0%,1996年又比1995年上升了31.4%,1996年比1994年上升了61.6%,呈大幅度直线状的上升趋势。在上述三个时点中,国有企业H股指数分别为1069.15,755.55,802.02;1995年比1994年下降了29.3%,1996年比1995年虽有上升,但只上升了6.2%,1996年比1994年仍下降了25%,呈大幅度曲线式下降趋势(详见下表)。当然,时点比较不完全准确,但基本趋势如此。这样,国有企业H股指数的变动趋势与香港恒生指数的变动趋势刚好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当然,上述1996年的时点是11月25日。此后,国有企业H股指数又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述的不良状态。有资料表明:1996年1~11月,国有企业H股指数与恒生指数的比值(以后者为1)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只是到11月中这个比值才开始反弹。但到12月初,这个比值也仅由0.60上长到0.75。此后又趋下降,到12月下旬又下降到0.70以下。

国有企业H股指数与恒生指数、境内A股和B股指数之比较

上述国有企业H股的不良状态已经产生了多种消极后果。国有企业H股一级市场不活跃(就认购倍数的急剧下降而言),二级市场不景气(就多数国有企业H股的市价低于发行价而言),必然限制H股的境外筹集资金的作用,有损国有企业的形象,阻滞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还要提到:据有关专家预测,在香港股市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香港股市总市值有可能从目前居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4位。但如果国有企业H股的上述不良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变,就有可能在某种限度内影响到香港股市发展的这一进程。因此,对国有企业H股的上述不良状况值得重视,并需依据其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成因和对策

造成国有企业H股的不良状况的原因和对策是多方面的。据我们在香港调查及阅读有关资料,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一般说来,投机与股市是相伴而生的。但股市投机性是受到股市规范性制约的。即股市规范性愈强,投机愈弱;反之亦然。表中所列的境内A股指数、B股指数和H股指数的变化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一点。就是说,香港股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相对说来,股市比较规范,投机性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国有企业H股的不良状态归结为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欠佳,企业利润下降。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比如,1995年,在发行H股的18家公司中,仅有7家利润是增长的,其余11家的利润都是大幅度下降的,其中有的公司利润甚至下降了9成。这是形成国有企业H股不良状况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必须从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境外投资者对H股的投资。为此,需要着力、切实在“三改”、“一加强”上下功夫。当然,也需要加强政府对发行H股的大型骨干企业的必要支持。

第二,当前发行H股的国有企业虽然都已经建立了股份有限公司,但并未真正、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其突出表现就是政府行政干预过多,有些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变动不符合应有的程序,有碍公司独立自主地经营。在这些公司中,真正能驾驭现代企业经营和股市运作的企业家也为数不多。不少公司又没能按照国际惯例谨慎地对投资者负责。比如,有些公司没有及时向投资者披露信息。以致有的境外投资者说有些发行H股的企业是“拿钱就跑”。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到境外投资者对H股投资的信心。

因此,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必须建立完善现代朴业制度,严格按照股份公司制度和股市规则运作,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培训,加快培养企业家的市场。

第三,H股的运作还未完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有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多。这也是境外投资者对H股投资信心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此看来,加快证券法的出台,是很重要的。

第四,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境外的投资机构很难和很少到发行H股的公司进行实地观察,他们了解情况不多,很难写出有利于投资者树立信心的报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境内的有关机构很少参加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发售工作,对这些公司也缺乏专门研究;而且对境外投资者在这方面的需要也不是很清楚。因而,在这方面也难写出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这两种情况对树立境外投资者在这方面的信心都是不利的。

因此,加强境外投资机构与发行H股的公司情况交流,加强境内有关机构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都很必要。

注:1996年11月汪海波应香港证监会、联合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等单位的邀请赴香港讲学,以此期间对国有企业H股的情况作了调查。回京后与梁云波同志合写了此文。

标签:;  ;  ;  ;  

国有企业H股现状、成因及改进途径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