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跃读论文_陈鲜

阅读·悦读·跃读论文_陈鲜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陈 鲜 江苏省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 210007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努力体现语文阅读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努力体现实践性。

例如:在教《爱之链》一文时,本来鉴于教参的提示,课后第四题的练笔“以‘乔伊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想让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因为本课的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从乔伊和他的妻子的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后来通过听同年级组老师课的启示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调整了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在带领了学生品读了第一和第十两个环境描写的段落后,告诉学生们:“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另两个要素是人物、情节。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是随便写的,它是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下边内容做铺垫。

如本单元第6课《最后的姿势》里“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惨剧的发生。第7课《船长》中“薄雾笼罩着大海……沉沉夜雾中……”预示着沉船的悲剧。这时你就不能写“天空艳阳高照”或“小鸟啁啾”,它与后面课文的情节发展不符。在讲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后,我开始让学生们做课后第四题的练笔,当然题目做了修改:“请你写一段符合人物心情的环境描写,以‘清晨,乔依醒来……’为开头,要用上这一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接下来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练习写话。班得瑞的《清晨》弥漫在教室里。因为知晓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后,同学们一会儿就写好了。

同学甲写到:“清晨,乔依醒来,看见窗外阳光普照着大地,积雪慢慢融化了,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唤醒着沉睡中的人们。穿上妻子为他准备好的衣服,开门准备去找工作。扭头发现,妻子正在忙活着,虽挺着大肚,但精神饱满,还哼着小曲儿。乔伊上前抱住妻子,深情地说:‘我爱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妻子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同学乙写到:“清晨,乔依醒来了,太阳爬上了山坡,乔伊看见窗前的那棵树上,虽没有多少绿叶,但还是倔强地长出了一棵嫩芽。小鸟在树上整理着自己的羽毛。他转了头,发现妻子正在做早饭,他看到这一切,心情变得舒畅起来。床头有妻子帮他拿好的衣服,乔伊穿好衣服,匆匆吃了早餐,就出去找工作了。临走之际,乔伊和妻子告别并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孩子们不仅会用“阳光普照”、“小鸟歌唱”这样的景物来描写人物境遇的好转,而且还用上了“倔强地长出了一棵嫩芽”这样带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来表情达意,此外孩子们在描写环境的时候景物随着文意的需要任意放置前后,显得格式灵活多变。一节课就在同学们优美的诵读和老师有针对性的点评中落下帷幕。

学生的认知存在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篇研读往往流于同一平面上的解读,为滋生各种形式主义提供了土壤,难以达到立体的、纵深的突破。如果能尝试着重组教材,进行专题式探究性学习,势必能将学生的解读能力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二、倾力打造语文阅读的情感性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之中。”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课改初期,有些老师不自觉地松开了语文的缰绳,使得课文课堂少了“语文味儿”。随着“本色语文”、“简单语文”的提出,这一现象有所改观。但是我们也要警惕,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排斥人文性。正如陈先云老师所说,我们对“人文性”内涵的理解还不正确,对其在实践中如何具体落实更不清楚,继承传统,与时俱进,才能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更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极力拓展语文阅读的空间性

根据新课改所提倡“语文教学应当向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及新课标提出的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的精神,我利用一切的机会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

如秋游去雨花台生态观,我让学生们结合我校大队部近期开展的环保教育写一篇参观记。动员孩子们参加省诗歌竞赛,而且在修改稿子时尽量尊重孩子们的原意。每天让孩子们带一份报纸到班级来分享阅读。每天的语文课预备铃响后,让学生说一句话新闻,其他同学给出评议。上个星期五家长会,我适时地给出周记题目《家长会后》(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只要写出真情实感)……

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只要合理运用,寻找切入点,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会精彩纷呈,魅力无限!

论文作者:陈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阅读·悦读·跃读论文_陈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