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分析论文_贺元文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416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乙肝患者实施病毒学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择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病毒学检验,主要检测乙肝五项,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评估在乙肝诊断中病毒学检验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HBsAg阳性率为80.77%、HBsAb阳性率为17.95%,HBeAg阳性率为15.38%、HBeAb阳性率为58.97%、HBcAb阳性率为89.74%,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乙肝携带率为80.77%,大三阳占比为15.38%,小三阳占比为58.97%;对照组乙肝携带率为10.00%,大三阳占比为2.50%,小三阳占比为7.50%。结论:对乙肝患者实施病毒学检验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乙肝;病毒学检验;诊断价值

乙肝指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通常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可通过体液和血液进行传播,呈现出慢性携带状态。在我国,乙肝流行广泛,感染率比较高。乙肝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且存在多样性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均有典型临床表现,所以需要通过临床检查进行确诊[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肝患者,分析对其实施病毒学检验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所选患者均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相符合,其中40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最大为56岁,最小为20岁,平均年龄为(30.5±5.6)岁,病程最长为21个月,最短为3天,平均病程为(3.6±2.2)个月;另择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最大为42岁,最小为19岁,平均年龄为(27.8±5.3)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病毒学检验,主要检测乙肝五项,在检测之前12小时受检者需要确保睡眠,不使用任何药物,保持清淡饮食,禁烟禁酒,避免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在第二日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液采集,采血量为5ml,采集之后静置于室温环境下,时间为15分钟,之后放入离心设备中,以每分钟3000r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5分钟,根据试剂盒说明书通过PCR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病毒学指标。记录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HBeAb阳性率、HBcAb阳性率。

1.3判定标准

病毒学指标阳性判定标准如下:①HBsAg阳性:>0.5ng/ml;②HBeAg阳性:>0.5PEU/ml;③HBsAb阳性:>10mU/ml;④HBeAb阳性:>0.2PEU/ml。⑤HBcAb阳性:>0.9PEU/ml。统计分析乙肝患者大三阳检出率(HBsAg、HBeAg、HBcAb)、小三阳检出率(HBsAg、HBeAb、HBcAb)。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HBsAg阳性率为80.77%、HBsAb阳性率为17.95%,HBeAg阳性率为15.38%、HBeAb阳性率为58.97%、HBcAb阳性率为89.74%,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乙肝携带率为80.77%,大三阳占比为15.38%,小三阳占比为58.97%;对照组乙肝携带率为10.00%,大三阳占比为2.50%,小三阳占比为7.50%。见表1:

3讨论

乙肝具有较高的发病概率,若不能得到及时干预治疗,则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引发肝癌、多器官功能性病变、肝硬化、多器官器质性病变等,最终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针对乙肝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检验对临床治疗干预非常重要,同时对提高预后效果来说也非常重要[2]。本次研究,探析在乙肝诊断中病毒学检验的价值,结果显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抗原阳性检出率比健康人群高,而针对乙肝患者病情,病毒学检验结果相对准确,所以可以在乙肝病情评价中应用病毒学检验。

HBsAg作为糖蛋白之一,通常在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Dane颗粒外部存在,HBsAg以静脉血自凝为标本收集以及检验的主要方式,通过免疫吸附试验、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据相关研究指出,这些技术可以对HBsAg进行全面采集。HBsAg检测的意义在于作为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标志物,可以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无症状肝部炎症、急性乙肝等患者血液中检出[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106,由多个种类多肽混合形成,含有蛋白质、糖类以及脂类等,耐低温,甲醛可以使其活性降低,持续10小时温度在60℃以上,则使其抗原性降低,当持续5分钟温度在100℃以上则可实现完全灭活。人体对HBsAg会产生HBsAb,HBsAb可中和HBsAg,在发病3-6个月患者可存在HBsAb,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可以通过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HBsAb进行检测。HBsAb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有保护作用,HBsAb对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脏细胞有阻碍作用,HBsAb水平是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水平的反映。若血液中检测出HBsAb则说明病毒基本得到清除,若注射乙肝疫苗,则HBsAb可能为阳性[4]。HBeAg作为可溶性蛋白,这一抗原通常是前C基因编码生成,其生长、消亡与DNA多聚酶、病毒体消长相同。若该抗原为阳性,则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处于活跃期,感染性较强。HBeAb具有特异性,由HBeAg刺激后产生,对该抗原进行检测有重要临床价值。HBcAb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由HBcAg刺激而产生,据相关研究指出,该抗原包括三种类型,其中IgG型对机体无益处,可阳性通常可常年持续,部分患者甚至为终身阳性[5]。根据病毒学检验结果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使临床治疗和预后得到改善。

结语:

对乙肝患者实施病毒学检验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吕思锐.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02):64-65.

[2]李红春,郭洪君,孙化,等.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01(03):292-293.

[3]陈晓.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4):1992-1994.

[4]岳枫.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172-173.

[5]朱澜.探讨病毒学检验应用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02(03):104-104.

论文作者:贺元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  ;  ;  ;  ;  ;  ;  ;  

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分析论文_贺元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