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孙焕武论文_孙焕武

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嫩江 161400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X线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共15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比较两组分别采用X线与CT对病症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诊断方法,经研究得出观察组采用CT进行诊断比对照组采用X线进行诊断更有显著效果,组间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诊断的效果比使用X线对其进行的诊断的临床效果好,比X线片更能观察病症的变化,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X线;CT;强直性脊柱炎;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ray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Methods: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75 cases.The clinical effect of X-ray and CT in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diagnosis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CT for diagnosi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X-ray for diagnosis more significant effect,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CT scan on the diagnos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X-ray.It can be use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the disease,and it has clinical value.

【Keywords】X-ray;CT;ankylosing spondylitis;diagnosis

近年来,我国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症的人数逐年增加,强直性脊柱是一种慢性炎症,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轴关节过度受累及骶髂关节病变。其发病人群往往在16岁至38岁之间,多为男性病人。这种病症十分隐匿及缓慢,让人很难察觉。本文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共150例,将分别采用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共150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女性病人占35例,男性病人占40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1.83±2.63)岁;观察组75例,女性病人占36例,男性病人占39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0.92±3.24)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X线进行诊断,具体包括:采用西门子DR机,让病人保持正侧位的姿势,对其胸椎、腰椎、骨盆的X线平片进行拍摄。

观察组:采用CT进行诊断,具体如下:(1)首先准备PHLILIPS16排螺旋CT仪器;(2)将电流设置为110Ma-150Ma,电压为120kV;(3)让病人保持正侧位的姿势,对其胸椎、腰椎、骨盆的X线平片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依据相关标准,将疗效程度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Ⅰ级:病人病症情况出现可疑的变化;Ⅱ级:病症出现轻微情况,关节间隙无显著变化;Ⅲ级:病症情况明显异常,关节间隙内过宽、局部伴有硬化、侵蚀,为中度骶骼关节炎;Ⅳ级:病人病症情况十分严重,患有重度骶骼关节炎。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 检验,组间率对比采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分别对两组病人使用X线与CT对病症进行诊断,得出对照组中0级病人共8例(10.67%)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中Ⅰ级病人共28例(37.33%)高于观察组24例(32%);对照组中Ⅱ级病人共28例(37.33%)低于观察组37例(49.33%);对照组中Ⅲ级病人共11例(14.67%)低于观察组12例(16%);对照组中Ⅳ级病人低于观察组2例(2.67%);同时,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验,其中CT确诊75例(100%)高于对照组确诊67例(89.33%),两组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常用MRI、CT、X 线检查等。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血清阴性的脊柱性关节病,也是一种以脊柱产生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疾病,是属于风湿病类[1]。这类病人在早期常常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例如,全身乏力、厌食、身体消瘦以及轻度的贫血等,也可能引发一些关节病变,如胸椎病变、骶髂关节炎、颈椎病变以及腰椎病变等[2]。甚至还可能使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身体的多个系统受到侵犯,例如神经系统、眼部、心脏、耳部、肾部、肺部以及前列腺等,同时,还引发病人出现慢性中耳炎、心绞痛、脊髓压迫症、肺炎等。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病人的关节软骨遭到破坏以及关节韧带、关节周围的组织和腰椎间盘的钙化。

因此,在本文研究中,分析了2013年9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共150例的临床资料,经研究得出观察组采用CT进行诊断比对照组采用X线进行诊断更有显著效果。初期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临床症状比较轻,需要定期体检,如果发现有疑似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就不要延误病情,而应该及时就诊,避免失去最佳的治疗时间而造成病人严重后果。在病变活动期的临床表现与骶髂关节CT上的破坏有关。其病理的改变主要有几方面:骶髂关节面受破坏,轻度滑膜炎症引发肉芽组织出现关节面软骨及软骨下的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间隙变窄、强直[3]。若发现X 线临床检查有异常征像,尤其是双侧的骶髂关节出现病变,就应该想到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需及时做CT检查。因为骶髂关节的早期病变用X线平片不能发现,而CT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所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要准确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不能只靠CT检查和X线检查,还要结合病人出现的症状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的支持。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对疾病分级和分期的判断以及预后都具有指导性意义,而CT检查对病人强直性脊柱炎的初期诊断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振山,张静.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诊断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427-2428.

[2]陈瑞科,朱锐,杨铎等.磁共振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2):18-20.

[3]洪伟.X线平片和螺旋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59-62.

论文作者:孙焕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X线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孙焕武论文_孙焕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