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神经鞘瘤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房佐忠,童杰,彭振宇,周若舟,陈斌

椎管内神经鞘瘤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房佐忠,童杰,彭振宇,周若舟,陈斌

房佐忠 童杰 彭振宇 周若舟 陈斌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2.3~5.8h之间,平均(3.6±0.8)h,术中出血量在280~820ml之间,平均(460.5±50.8)ml。有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脑脊液漏,2例在麻醉清醒后1d内有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随访10~3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复查显示植骨融合良好,且内固定稳固可靠,未见椎体失稳、滑脱现象。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能使椎管内肿瘤充分暴露,以便于将肿瘤完全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椎管内良性肿瘤疾病,其在椎管内原发性肿瘤中的占比约为25%[1]。神经鞘瘤会对神经根、脊髓造成压迫,引起严重的神经根、脊髓受压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还可能造成截瘫[2]。所以,神经鞘瘤一经确诊就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以免导致严重后果。我院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椎管内神经鞘瘤。男18例,女12例,年龄26~87岁,平均(48.6±3.7)岁。临床表现:根性疼痛18例,肌力减退与麻木8例,渐进性尿潴留、尿频2例,便秘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脊柱MRI和X线片检查,MRI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脊髓受压移位,边缘光滑;T2WI呈高信号,存在坏死或囊变的情况下,可见内部信号不均,行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强化明显。肿瘤位置:颈段11例、胸段11例、腰骶段8例。其中多节段肿瘤3例、单节段肿瘤26例,跳跃性生长肿瘤1例。脊髓髓内肿瘤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27例,硬膜外肿瘤1例。瘤体最大径1.3~8.2cm,平均(3.3±1.6)cm。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取俯卧位。入路方式为后正中入路,以肿瘤所在节段为中心,将皮肤、皮下组织、肌层依次切开,让棘突、关节突和椎板充分暴露出来,根据患者情况行全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切除术或半椎板联合关节突切除术。在肿瘤所在椎体中置入椎弓根螺钉,使用侧块螺钉对颈椎进行固定,对咬下的椎板、棘突骨质做植骨融合。在减压前先快速静滴1000mg甲基强的松龙,以免突然减压造成脊髓缺血而发生再灌注损伤。将相应的椎板、棘突咬除,根据肿瘤位置确定有无必要将小关节突咬除,哑铃形肿瘤均将一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便于更充分地显露肿瘤,然后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对于位于一侧的、较小的肿瘤,可行半椎板切除术让肿瘤充分暴露,对于较大的或位于中间的肿瘤,则需行全椎板切除术以充分暴露肿瘤。将硬脊膜纵行切开,并进行悬吊,明确肿瘤位置后将蛛网膜小心分离开来,使用脑棉片进行覆盖,以免脊髓受损,轻轻地将其拨向另一侧以暴露肿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暴露充分且较小的肿瘤,可在术中将肿瘤完整切除,对于难以完整切除的肿瘤,则要先在包膜内进行分块切除,在将瘤体缩小后再连同包膜一起切除。切除后使用无创缝合线对硬膜进行连续缝合,在对伤口进行缝合时要缝合紧密,不要留有死腔,并置管引流。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脱水治疗。常规戴胸腰支具或颈托制动3个月,嘱患者定期回医院做X线片复查,必要情况下可进行MRI和CT复查。

2 结果

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肿瘤均完全切除,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2.3~5.8h之间,平均(3.6±0.8)h,术中出血量在280~820ml之间,平均(460.5±50.8)ml。有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脑脊液漏,通过采取去枕平卧、引流、局部加压包扎、补液等措施后症状消失。2例在麻醉清醒后1d内有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1例的感觉障碍平面有上移趋势,且下肢出现了运动功能障碍,经MRI复查诊断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营养神经、脱水、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患者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症状逐渐减轻,并在14d内完全消失。

本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0~38个月,平均(22.6±1.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8例患者的根性疼痛症状在术后7d内消失或显著改善,肌力减退患者术后30d内肌力提升到5级,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者在术后1年恢复正常,且未见病理反射。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复查显示植骨融合良好,且内固定稳固可靠,未见椎体失稳、滑脱现象。

3 讨论

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起病隐匿、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等特点,所以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3]。临床诊断椎管内神经鞘瘤应辅助应用MRI、CT等影像学手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等,予以确诊,以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唯一有效手段,行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尽量将肿瘤完整地切除,以解除肿瘤压迫,使神经功能、脊髓功能得到恢复[4]。在手术治疗中,如何选择手术入路,需结合肿瘤与脊髓的关系以及肿瘤位置来进行综合评估,能够最大限度地暴露肿瘤及其邻近重要结构,同时又不会对周围血管及神经造成较大损伤是最为理想的手术入路。后路椎板切除入路,能够将椎管内结构完整地暴露出来,位于腹侧、外侧、背侧的肿瘤均能得到很好地显露,所以绝大部分的椎管内肿瘤都可采用该入路方式[5]。本组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入路手术后,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复查显示植骨融合良好,且内固定稳固可靠,所有患者都表示对本次治疗的效果十分满意。

综上所述,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能使椎管内肿瘤充分暴露,以便于将肿瘤完全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林,傅先明,牛朝诗等.高位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59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1):34-37.

[2]陶海莉,陶海鹰.椎管内神经鞘瘤58例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12):852-853.

[3]聂继跃,汲传波,赵冬青等.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治体会1例[J].颈腰痛杂志,2012,33(1):79.

[4]陈剑舞,薛毅辉,王晨阳等.单侧椎板多点开窗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14例[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9):877-878.

[5]李储忠,桂松柏,朴明学等.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3):103-105.

论文作者:房佐忠,童杰,彭振宇,周若舟,陈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椎管内神经鞘瘤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房佐忠,童杰,彭振宇,周若舟,陈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