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林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人民医院 陕西 汉中 723100)

【摘要】 目的:研究和观察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来本科室就诊的2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采用传统鼻筛窦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一组是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14,P=0.014);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方式,效果好,总有效率高,具有推广价值,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057-02

慢性鼻窦炎是较为常见的鼻科常见病,是一种鼻窦慢性化脓性炎症,其病因较为复杂,如致病菌、牙源性感染、外伤等,临床症状表现为脓涕、鼻塞、嗅觉障碍、头痛等,甚至会出现耳鸣、耳聋等,严重时可致癌。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方式是外科手术,传统外科手术主要是通过开放术来切除鼻窦,但是这种方法由于没有精密仪器的辅助,只凭医师直视很难清理彻底,很容易出现组织病变。因此,本科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进了鼻内窥镜手术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来本科室就诊的2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传统鼻筛窦切除术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18~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9±10.01)岁,病程时间在9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在(8.36±2.39)年,其中I型患者29例、Ⅱ型患者46例、Ⅲ型患者25例。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在18~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68±11.38)岁,病程时间在10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在(8.46±2.48)年,其中I型患者28例、Ⅱ型患者46例、Ⅲ型患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慢性鼻窦炎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于I型患者术前无需用药,Ⅱ型、Ⅲ型患者需要在术前口服抗生素一周。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鼻筛窦切除术,具体措施为:患者采用仰卧位,并进行局部麻醉,之后面部消毒铺巾,用晓刮匙(Mosher curet),锐口向外,置于鼻腔外侧壁中鼻甲前端之隆起处;此处为筛泡,内为较大之筛房,骨壁薄,稍施压力即可进入筛泡开筛房,见窦内粘膜,无明显水肿、息肉或积脓,则没有必要将筛窦全部彻底切除;如遇因出血难以控制,术野不清楚,一时不能确定是筛房,或病人合作差等情况,宁可分次手术,而不要勉强冒进。术中尽量保留中鼻甲,作为手术时的标志,又可起到保护筛板的作用。如不影响引流,则完成筛窦切除后,也不必将其切除;如息肉肥大明显,妨碍引流,可放在最后作部分切除,但一般仍宜保留其附着部约0.5cm宽度,以作再次手术时的标志。去除中鼻甲可用中甲剪刀、圈套器,残留的粘膜或骨片用筛窦咬钳或咬骨钳,不要用息肉钳强行撕下。

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具体措施为:患者取仰卧位,进行麻醉,面部消毒后铺巾。应用杭州桐庐精锐牌鼻窦内窥镜及北京凡星光电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监视系统,在视频图像监视下对患者鼻内情况进行观察,确定解剖位置,之后根据解剖位置进行操作,利用筛泡进行清除鼻窦,如果出现因中鼻甲前端肥大、息肉样变等情况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问题,应引流至鼻筛窦切除做部分清除。操作完毕后,采用膨胀海绵鼻腔填塞止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和术后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和术后情况以均值±标准差,采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14,P=0.014),见表1。

3.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疾病中较为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反反复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为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而一些患者不得不进行多次手术来进行治疗[1]。特别是临床中较为传统的鼻筛窦切除术,由于在手术中缺少检查鼻窦的精密仪器,这就使得医生不能完全清理彻底鼻窦[2]。而且由于鼻窦炎病因在临床中尚不明确,这就使得很多医师只能从患者的生活中、工作中或者是患者本身来分析病因,如解剖变异、内环境紊乱、遗传因素、致病菌等,这就使得患者在采用传统鼻筛窦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时,只能起到指标不治本的作用[3]。而随着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由于鼻内窥镜手术相较于传统鼻筛窦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疗效高等优点,使得该技术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4]。特别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是在精密仪器的辅助下进行的,能够更加规范的实施手术操作,特别是对感染性鼻窦炎,能够确保彻底的清除病灶,再联合一些药物的情况,还能起到彻底治愈的疗效[5]。

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先采用鼻窦CT进行仔细诊断,在进行手术时要保留鼻窦粘膜、中鼻甲,从而可以保证各窦通畅引流[6]。在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时,要注意一些情况,如中鼻甲肥大者,可采用微波热凝、中鼻甲反向弯曲者,需进行折断整复、鼻中隔弯曲者,需进行先期矫正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会增加手术和术后清理术腔的难度,另一方面则会使鼻窦容易潜藏,不易发现,特别是在一些鼻中隔偏曲严重者,不仅与鼻窦炎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会造成引流不畅等问题[7]。因此,在进行手术时,必须利用内窥镜观察术腔,确定无障碍后才可以进行手术。

目前,临床中治疗I型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较佳,基本上能够达到百分百的有效率,但是对Ⅱ型、Ⅲ型鼻窦炎患者却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特别是对Ⅲ型鼻窦炎的治疗,更是难以彻底治愈,这是因为Ⅲ型鼻窦炎的致病因较为复杂,往往会在治疗之后产生并发症[8]。而且由于传统鼻筛窦切除术只能依靠医师的直视来完成,因而会随着鼻窦炎病情的程度效果会严重下降,进而就使得鼻内窥镜手术方法在Ⅲ型鼻窦炎手术时效果较佳[9]。研究结果也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14,P=0.014)。因此,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方式,效果好,总有效率高,具有推广价值,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春杰,韩磊.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249-250.

[2]林秋利,林仙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5-56.

[3]何贵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26例慢性鼻窦炎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149-150.

[4]杨子江,张梅,聂渝琼等.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65-3166.

[5]何贵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26例慢性鼻窦炎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88-90.

[6]蔡润茁,那学武,张品等.影响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5(6):589-590.

[7]伍素英.鼻内窥镜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58-59.

[8]张帮才.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7):1609-1610.

[9]胡亚平.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农村卫生,2015,10(8):59-59,60.

论文作者:李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