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并发症及防治论文_朱焕林

PICC的并发症及防治论文_朱焕林

朱焕林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 114007)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预见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129例,分析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组加强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率。结果 妊娠期有严重的合并症、多次流产史、精神因素、分娩史、凝血功能障碍、双胎、巨大儿、产时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的等因素都可能引起产后出血。护理组产后出血率22.37%,对照组产后出血率41.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加强妊娠期保健及积极控制合并症,产时注重用力指导和协助胎儿、胎盘娩出,可以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结论 对产后出血高产妇高度重视,规范产前检查和助产方式,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 原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74-0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道外营养及危重症患者抢救等诸多护理领域。PICC有其优点,但亦存在并发症和危险。近年来,随着PICC的广泛使用,对其并发症防治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1 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通常与穿刺插管时的机械性损伤有关,后期出现的静脉炎与化学刺激及病人的特殊体质有关。研究发现,静脉炎的发生与PICC导管选择是否合适,导管尖端位置放置是否准确,导管在体外部分固定是否牢固,病人凝血状况及体质有关。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手臂,局部热敷或硫酸镁湿敷,避免剧烈活动,也可理疗。若处理后2-3d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应立即拔管。

静脉炎的预防:

1.1 严格无菌操作,消毒时消毒剂不宜过多,待干后再行穿刺,否则消毒剂可沿穿刺部位侵入血管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1.2首选贵要静脉,送管时动作轻柔,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性损伤。

1.3在输液流速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细小孔径的PICC导管为佳。因为硅胶细孔径PICC导管是一种极柔软的高弹性亲水性导管,对血管壁和周围组织损伤小,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

1.4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严格消毒,加强换药,疑有感染及时做细菌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原因可分为两类: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前者是由于血液返流,在管腔内形成血凝块或血栓所致;后者例如导管扭曲打折,体位压迫,药物结晶沉积,异物颗粒堵塞等。如发现输液速度变慢,冲管时阻力加大常表明导管有堵塞。

导管堵塞后首先检查导管是否打折及病人体位。导管扭曲打折一般堵塞部位在导管体外段,经仔细检查便可发现。血栓形成堵塞导管通常发生于导管体内末端,因血液返流形成血栓堵塞导管,此时可采用肝素或尿激酶溶解血栓。

导管堵塞的预防。

2.1正确合理地利用导管。PICC的导管官腔狭窄,直径0.3-0.6mm,易形成血栓,故不宜经导管输血,抽血。

2.2尽量应用输液泵输注,防止血液倒流。

2.3正确的冲管封管。防止血液在导管内凝聚,用肝素液冲管。

3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浅静脉或深静脉。置管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在临床上应当尽可能选用细的导管。

4 导管移位或脱出

导管移位是指导管位置移动0.5cm以上,但功能没有丧失,而导管脱出是指导管意外脱掉或移动,致使不能继续使用。其原因有固定不当,活动过度,胸腔压力改变等。固定不当是这一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导管置入后或每次换药后都应妥善固定。

5 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也是PICC的常见问题,主要与血管变异,病人体位不当,经头静脉穿刺及有纵膈肿块有关。导管一般异位至颈内静脉,腋静脉或右心房,以颈内静脉最常见。导管异位的危害在于可明显增加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尚可发生一些特殊的危险,如椎体旁积液,房颤等。

为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经上肢静脉,尤其是头静脉穿刺时,应注意当导管到达肩部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以便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如导管异位距离短,因导管非常柔软,有时可自行复位。如异位距离较长,可将导管退拔5-7cm,此时细软导管尖端可随回心血流入上腔静脉。

6 导管断裂

导管断裂有体外部分断裂和体内部分断裂两种情况。其原因有插管时的因素和置管后护理不当。前者如撤导丝时损伤导管,送管时镊子损伤导管等,后者主要有高压注射冲管,不正确的固定或换药不当。导管体外部分断裂可进行修复,严重者拔管。体内部分断裂应立即处理,先加压固定导管,用手指压住导管远端的血管或上臂近腋窝处扎止血带,明确位置,行静脉切开取出导管。

7 导管相关感染

PICC导管相关感染主要有3种类型: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局部感染是指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cm以内;隧道感染是指感染症状沿导管插入方向延伸超过2cm;CR-BSI定义的标准是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

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重视手卫生,严格进行皮肤消毒,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穿刺部位及敷料,按时更换给药设备、输液接头和静脉输注液体,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置管和维护等。

认为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通过规范PICC置管和维护过程中各环节的护理行为,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无菌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8 导管拔除困难

常见的原因有导管置入时间过长和静脉壁粘附,情绪变化所致的血管痉挛,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导管处软组织肿胀等。拔管遇到阻力时,不可强行拔管,否则易引起导管断裂。因血管痉挛不会持续太久,拔管困难时可稍后再拔。对静脉部位进行15-20min的热敷亦有利于导管的拔出。如果2次拔管仍有阻力,则先将导管固定好,12-24h后再尝试拔管。

在使用PICC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早采取措施,近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吴国豪.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2.9(3):181-184.

[2]王春妹. 护理操作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护理研究, 2004,18(6B):1 099.

[3]周秀华,张静.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95-196.

论文作者:朱焕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0

标签:;  ;  ;  ;  ;  ;  ;  ;  

PICC的并发症及防治论文_朱焕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