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源教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经验介绍论文_单乃,芦源

芦源教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经验介绍论文_单乃,芦源

1.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医西结合美容方向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沈阳 110032

【摘 要】本文介绍芦源教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经验,芦源教授认为本病在临床上与青春期痤疮不尽相同,其病情易反复,有些患者发病时间持续长达10年以上,常常伴随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乳胀、腹痛等表现。病机以“肝郁”为主,且多兼“气滞”,故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兼以理气活血,同时辅以背俞穴刺络放血疗法、中药面膜外用,达到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目的。

【关键词】女性痤疮;肝郁;中医药疗法;经验;芦源

芦源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美容学的科研、教学、临床诊治工作,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此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就导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经验择其精要介绍如下。

1.病机以肝郁脾虚为主

临床上将25岁以后才开始发生的痤疮或青春期痤疮一直延续到成年不愈的疾患称为青春期后痤疮(postado lescent acne),以女性患者居多[1]。临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少数为深在性脓疱、结节、囊肿[2],Pill sbury 分类法以I、II度为主。好发部位主要为额和颊部,其次为下颏[3],且皮疹多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胀腹痛,平素性情急躁。痤疮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皮肤炎症,中医称为“肺风粉刺”“酒刺”等,俗称“青春痘”。其特点是颜面、胸背部出现针头或米粒大小的丘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青年男女为好发人群。临床发现很多女性在青春期后,甚至成年后才发生痤疮,另有一些患者从青春期发病一直持续到成年,长达10余年,形成迟发型痤疮[5-6]。

《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渣鼻第八十一》记载“肺风粉刺由肺经血热而成。”传统医家多认为面部皮肤主要为肺经与胃经所司,多责之于肺胃热盛,治疗亦从肺、热论治,一般采用清泻肺胃、凉血解毒之法,芦源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观察发现该法对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一些苦寒的清热药物会引起女性经期量少不畅,甚至痛经。青春期后痤疮女性患者的皮疹多发生于额、面颊以及颏部,且多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常因精神紧张、愤怒等情绪因素加重;认为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病位多在肝,“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旺乘脾,脾虚运化失职,湿邪内停,入里化热从而导致月经不调或者面部痤疮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临床辨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肝喜条达恶抑郁,当代女性家庭、工作繁忙,处于长期压力当中,性情急躁易怒、情志不舒可导致经脉不畅以致气滞血瘀、血瘀凝结发为结节囊肿;脾主运化,升清降浊,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生湿热,湿热循阳明经上蒸于头面部而引发痤疮。“肝郁”是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发病之根本所在。

2.疏肝健脾为治疗大法

吾师根据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病因病机特点以及患者特有的自身特点在疏肝健脾为基本治疗大法的原则上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兼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解郁安神等治疗,收获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基本方药组成为柴胡10g、白芍15g、白花蛇舌草15g、丹参10g、黄连5g、连翘25g、酒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生地黄10g、夏枯草20g、益母草15g、栀子10g。根据患者的体重增减药量,上方每日300ml水煎服分三次口服,月经期停药。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合女贞子、墨旱莲、益母草调理冲任;白芍为引经药,入肝脾血分,能养肝柔肝;连翘为疮家之圣药,合白花蛇舌草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其味微苦、微甘、微涩、性微凉,无毒,能通活血祛瘀;栀子清胃热、清肝,泻三焦实火;夏枯草散结消肿,清泻肝火;生地黄既有凉血之功,又兼养阴生津之效。加减化裁根据患者发病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全身或局部症状,芦教授随证加减治疗此病效果确切

随证加减:脾虚湿盛者加茯苓、泽泻、山药;月经色暗有血块者加当归;眠欠安者加酸枣仁、合欢花;脓疱结节重者加鱼腥草、败酱草。

3.佐外治法以标本兼治

吾师遵循中医“治病求本”观念,尽量满足患者的诉求,在运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外治法辅助治疗,得到了很好的疗效。

3.1 中药面膜

面部红斑、丘疹,疹色鲜红、炎症较重者选用我院门诊自制1号消炎面膜,具体组方:连翘、黄柏、丹参、马齿苋等比研细过100目筛制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法:洁面后,取面膜粉20g,加适量蒸馏水或蜂蜜混合,搅拌成糊状,均匀涂于面部,厚度约2-3mm,形成面膜,上覆一层保鲜膜加以封包,避开眼睑、鼻孔、唇部,保持30min后清水洗去中药面膜,每周3-4次,连续用4周。其中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疖,治十二经血凝气聚,是治疗疮痈要药。《本草正义》:“连翘,能散结而泄化脉络之热。”《神农本草经》:“主瘰疬,痈肿疮疡,瘿瘤、结热、蛊毒。”现代研究报道连翘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高度敏感性,对毛囊上皮角化有显著治疗作用。丹参性微寒、微苦、无毒,通利血脉、凉血消痈,有止痛、镇静、抗菌、活血化瘀、改善面部微循环、减少渗出、调节组织修复和再生功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等作用[7]马齿苋清热泻火解毒,合而为膜达到内外兼治,活血消炎的作用。

面部丘疹以囊肿、结节为主的患者选用我院门诊自制2号中药面膜,具体组方:丹参、连翘、当归、虎杖、五倍子,制备方法和用法均与1号面膜相同。其中当归能改善皮肤微循环,且当归[8]对黑素细胞分泌的酪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能抑制黑素颗粒的形成,还有抗氧化、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加快新陈代谢;虎杖能清热解毒、散瘀,五倍子酸寒可收顽痰,合而为膜达到消痈散疖的功效。

3.2 背俞穴刺络放血

吾师常取之穴位有:大椎、灵台、心俞(双侧)、肺俞(双侧)、肝俞(双侧)、脾俞(双侧)、胃俞(双侧)、大肠俞(双侧)。操作方法:每次取两个穴位,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用75%的酒精或碘伏将受术部位消毒,用无菌采血针快速点刺施术部位皮肤3-4下,然后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用镊子夹取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 3 圈,再急速抽出,并迅速将罐扣在选定部位的皮肤上,留罐10-15min,起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净血迹,每周2次,4周一疗程。操作结束后嘱患者24h内不洗澡,48h内不汗蒸。点刺大椎穴亦能够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使得皮脂腺油脂分泌减少,还具有抗炎功效。取心俞、膈俞可清血循环之郁热;取肺俞可清散肺经之郁热;取肝俞则能疏肝泻火,取大肠俞则能泻大肠之郁热,通便排毒。且此方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对痤疮的治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4.医案举例

杨某,女,28岁,销售员,2017年5月1日初诊:面部反复起红斑、丘疹近3年,加重1个月来诊,面部自觉瘙痒,皮疹色红且于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自述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夜眠欠佳,眠浅梦多,偶有胁肋胀满不舒,大便时溏时秘,舌淡胖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滑。查:螨虫(—),痤疮丙酸杆菌(+),面部油脂分泌较多,双侧面颊、口周密集分布红色丘疹、个别有脓头。诊断:粉刺病—肝郁脾虚证。治疗:疏肝健脾。方药:柴胡15g、白芍10g、丹参10g、连翘15个、女贞子20g、墨旱莲20g、生地黄10g、益母草20g、茯苓15g、泽泻10g、酸枣仁10g。14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5月16日二诊:两颊口周少量新发皮疹,原有脓头消退,情绪较前缓和,大便较前情况变好,白带量增多,舌淡苔白、脉弦。上方加鸡冠花20g,14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患者由于职业对外在形象要求高,希望能加速治疗,予我院门诊自制1号消炎面膜配合使用,因患者惧怕针灸,未予放血拔罐治疗。

6月23日三诊:患者在当地继续口服14剂后来诊,除口周基本无新发皮疹,留有色素沉着,大便基本正常,舌淡苔白脉弦。上方去鸡冠花、酸枣仁,余不变继续口服半月以巩固治疗,消炎中药面膜口周局部继续外用以消炎退疹。停药后随访,患者临床痊愈,未再复发。

5.小结

芦源教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内服外用相结合,内服中药汤剂以调理患者脏腑平衡和气血通畅,促进皮肤炎症的吸收和损伤细胞的恢复;同时外用中药面膜、刺络放血疗法改善局部微循环,刺激经络运行,改善皮肤新陈代谢,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此外,芦源教授认为,痤疮的治疗不仅仅是治疗面部的皮损,最重要的是避免其发病的原因。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所以芦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强调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常嘱患者少熬夜,规律作息,不吃辣的刺激的食物,少吃油炸食物、甜食、奶制品等。

参考文献:

[1] Goulden V,Clark SM,Cunliffe WJ.Post-ado lescent acne:a review of clinical features.Br J Dermatol.1997;136(1):66-70.

[2] 韩烨.青春期后痤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实用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153

[3] 王爱民.98例青春期后痤疮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6):366-367

[4] 刘邓浩,王峥,秦张燕.疏肝健脾为主周期调治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体会[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7):671-673

[5] Maneschi F,Note G,Pandolfo MC.Anrogenice valuation of women with lateonsetor persistentance[J].Minerva-Ginecol,1989;41(2):99-103

[6] 王建琴,曾仁山,唐绍生,等.迟发性或持久性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J].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00,14(1):8-9

[7] 吴军,仁和平,郑红,等。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杂志,2004,18,(10):638

[8] 邓燕,杨柳.当归对体外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3,23(3):239-24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课题编号:SATCM-2015-BZ(284)

论文作者:单乃,芦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芦源教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经验介绍论文_单乃,芦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