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能够被广泛运用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降低了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代表了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但是这项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对其继续进行研究分析,不断完善优化,解决不足之处,推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问题,旨在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要点;质量
前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和各方面的发展。现如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处在发展阶段,在这段时间内,施工企业要重点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断创新技术,扩大应用范围,探索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继而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运用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中去,充分发挥其价值,降低其他资源能耗率,减少施工成本。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是建筑行业变革发展的产物,它不仅符合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代表。装配式建筑通常指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这个角度分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归类为装配式建筑。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则是指从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钢筋部件,施加一定的预应力进行连接并对混凝土实施浇筑,以此组成的整体结构。因为该类建筑的工业化集成度特别高,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满足当今建筑行业绿色发展需求。
2预制装配式结构特点
2.1便于操作
在施工现场,预制装配式结构模式具有一定的方便性和卓效性,由于预制装配式结构不用在施工场地制作构件,只需直接安装构件便可,从而实现高效处理,减轻施工作业量,缩减工期,加快进度。
2.2效益成本高
在处理预制装配式结构时,其效益成本非常高,不光减轻了施工作业量,在施工操作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预制装配式结构处理不用花费太多的养护流程,节省了养护资金。另外,底模的节省效果也非常显著,使周转材料的投入量大大降低,提升效益成本。相对于施工材料浪费情况而言,合理掌控预制装配式结构也不是难事,进而防止出现材料浪费现象。
2.3绿色环保
在处理预制装配式结构时,绿色环保效果较为突出,从而实现“四节一环保”的发展目标。根据预制装配式结构中的绿色环保,其耗能量低,排放效果低,对周边施工环境的影响较低,从而提高总体施工文明环保水平。在应用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法时,需将绿色环保价值体现出来。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预制构件要点
装配式混凝土的结构对于预制品的质量要求极高,因此在预制品部件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标准要求。首先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选取和技术的运用必须依照严格的技术标准,通过合格合理的科学手段将施工工艺的质量提升到最优化,严格控制并且实时检查模板的各类参数指标。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各种型号的预制配件,为了加快施工进程和速率,需要采用科学的运输计划确保每一个部件能够准确到达施工现场,确保每一个部件的质量不被损坏。最后在预制品部件叠放的过程中,尤其是墙板部件的堆放,需要对于场地内部的安全范围进行检测,确保堆放过程中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保证实际的预制品部件质量。
3.2PC板安装技术要点
安装PC板时,第一要做的就是固定好临时支撑架,当PC板构件进入施工场地时,结合PC板安装标准,把它安置在堆放架内,在吊装环节要绑好上方的预留吊环,随后完成吊装任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安装PC板过程中,PC板与预制板中间不能出现裂缝,需要整体进行拼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拼接完以后,方可完成PC扳校正工作,校正结束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3.3灌注技术
灌注过程是对于预制墙体进行灌注施工,该过程直接影响了未来墙体的承重能力和导热系数等等性能。在灌注施工之前,需要工作人员首先对于墙体有一个预判和总结,判断该墙体的稳定性及各类可变因素。灌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墙板的承重和密封程度,同时对于墙板的硬度有相应的预判控制,从而保证墙板能够满足建筑模式的施工标准。若遇到墙板部件问题,需要在进行校正整改之后,再进行最终的灌注工作。
灌注过程中,需要按照施工要求对灌浆料进行拌和,每次尽量少拌,拌合前在桶内加入适量的水,将搅拌时间控制在3min左右,而后再次加水,确保其达到均匀状态后,先静置排气而后再灌浆;其次,实际灌浆阶段应当对灌浆量进行科学控制,避免出现外溢情况,确保灌浆达到充实状态,然后将实际灌浆量与预期标准对比,如果实际用量超出标准时,则证明灌浆的充实状态良好。
3.4混凝土浇筑
在墙柱混凝土浇筑前期,应当首先在底部浇筑厚度适中的水泥砂浆,当浇筑完成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要确保浇筑间隔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在精准把控振捣时间的基础上促使其保持均匀状态,一旦发现其表面呈现浮浆状况,要及时停止振动;其次,混凝土浇筑振捣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观察,尽可能的避免与预埋件及钢筋等直接接触,在浇筑施工结束后,还应当对钢筋及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4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4.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施工之前就要及时、详细地了解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功能,并且编制出配套的、科学的设计方法、施工制度、验收标准,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4.2严格遵循预制装配的工序
施工单位在现阶段开展预制装配式的全过程施工时应当秉持现行标准来完成。作为施工操作人员来讲,只有做到切实遵照现行规范,才能严格约束预制装配式的各种基本施工行为,从而达到保障装配式建筑物总体质量的目标。具体在预制装配式的操作流程中,施工人员对于既定的预制装配环节不可随便改动,并且还必须按照既定工序展开质量监管。此外,作为各个部门及各个单位都需要强调经常的交流,做到及时清除现存的施工安全威胁。
4.3在确定精细化施工流程的基础上,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
首先,应当以工程实际情况为主导,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前样板先行,不断在提高组织策划水平的同时,将构件生产、运输、现场堆放、吊装、安全管理等紧密衔接在一起,通过实时跟踪,明确质量标准及安全技术措施,促使施工顺序更加精细化;其次,应当不断加大施工人员培训力度,着重培养自有施工队伍或者长期合作高水平劳务队。
4.4加大质量管控力度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任何细节问题都需要进行实时的安排处理,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岗位安排,让每个施工人员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可用性和劳动力,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结束之后,同样需要对于整体施工和细节施工有更深层的监管排查,对于细节和关键处进行安装检验和评分,得出有效的评分报告和建议,并且适当对检测问题进行最后的有效整改,以确保能够迎合用户的需求和生活安全质量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目前,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随着实践的发展,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加大对其施工要点的掌握和施工质量的把控,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9,26(04):155-156.
[2]马永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01):249-251.
[3]吴红斌.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J].居舍,2019(05):66.
论文作者:殷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部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