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_文化产业论文

国际观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新机遇论文,文化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过去10年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升到理论政策的高度,把文化改革发展置于整个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中,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各项任务,凸显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文化体制为什么要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扫清一切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这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当然是一个利好消息。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充满新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我们文化产业关系很大。纵观国际发展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全球化的浪潮空前迅猛,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一种全新的经济成长形式已经来临,于是顺势而为,纷纷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战术布局。文化产业在规模上从第三产业中脱颖而出,成为21世纪引领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产业。所以,文化产业是转型升级的重点。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当前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多年形成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两高一低”发展模式,使得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文化产业,既是我国当前实现经济转型的迫切任务,更是我国对当前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积极应对。根据我国对于产业类别的划分,文化产业包含了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网络文化等八个方面,而实际上文化产业的范围应更广泛些。由于这些行业产品的生产可以重复使用文化资源,对能源的消耗与使用并不多,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等负面效应更是微乎其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产业就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市场和各文化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文化市场有机整体。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既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产业健康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初具规模,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传统市场格局初步打破,资本、产权、信息、人才、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但是,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比,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水平整体上还不够高,还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加强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在生产经营体制、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背后,是产权关系的确立、对市场规律的认可、对产业链的认同,显然,这比以往以舆论监督为导向的一元化管理方式又前进了一大步。对文化产业影响最直接的无疑是政府的态度,从《决定》中的新提法,我们感到是在逐步地放开。从资本的角度,我们这两年明显感觉体制内文化企业可投的、值得投的不少,而且有很多是成长、退出都非常明晰的投资机会。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而今后文化产业有望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体制内企业的改制和证券化、资本进一步加速,其中会产生大量的整合并购机遇;二是大文化企业的长线发展机遇。显然,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构建,必然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全方位、跨越性发展。

      《决定》一方面强调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同时指出要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必须融入到世界发展潮流中,主张世界各国文化在相互尊重的过程中平等交流、交锋,实现共融。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成为近年来国际关系领域最流行的关键词。在约瑟夫·奈看来,世界力量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无形的权力资源即价值观的力量越来越重要,霸权越来越靠“硬力量”和“软力量”的共同支撑才能维持。

      “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政治中得到所希望的结果,因为它国想追随它,欣赏其价值观,效仿其模式,渴望达到其繁荣水平和开放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国际政治中通过制定议程来吸引他人,与通过威胁或使用军事或经济手段来强迫他人改变立场同等重要”。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我们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通过我们的文化、国内政策和在国际上的作为表现出来。文化竞争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源泉。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格局中,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和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是文化竞争力的源泉。人们通过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来进行消费,谁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占领市场,谁就拥有竞争力。有了竞争力,就不仅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还可传播和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通过文化影响创造国际化的对中国文化亲善友好的外部环境。而要占领文化市场和保有文化竞争力,一个国家及其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决定》提出,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应该看到,中国国有企业目前主导着文化产业,除了电影、游戏、互联网这几个主要的之外,大部分主流文化产业还是在国有控制之中。另外,国有企业在其他领域存在的问题,一定会折射到现在的文化产业,比如任命机制问题、奖励机制、用人机制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是由于自身体制所共生的。而文化产业实际上是需要极大调动创作者个人积极性的产业,所以还需要非常灵活的机制。实际上,民营文化企业、小微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中有独特的优势,非常具有创造力。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对民营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带来了伤害。比如,有些大型国有企业会更为便利地获得资金、资源的扶持补助。民营企业却享受不到相同的待遇,后者无法与前者在同等条件下竞争。三中全会彻底打破了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歧视和不信任,强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这是对民营企业地位的最高肯定,也是民营企业权益的合法保障。可以预期,随着《决定》的落实,民营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将和国有文化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得到更公平的待遇,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总之,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潜力巨大,机遇难得。抓住这一大好机遇,文化产业必然会异军突起,真正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产业。

标签:;  ;  ;  

国际观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_文化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