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供电系统维修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_张弘

地铁供电系统维修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_张弘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00

摘要:我国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多,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出行需求,落实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的工作要求,各个城市都越来越重视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其中,地铁运营、电力先行,地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地铁运行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地铁运营年限增加和经验积累,各个城市地铁已经普遍解决了如何提高地铁供电系统安全和稳定的问题,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向如何在保障安全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维修成本。

关键词:地铁;供电;成本;控制

引言:维修成本是在维修过程中消耗一定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把这种消耗用货币形式反映出来即构成维修单位的生产费用,完善维修成本管理能够降低维修成本。

1、在地铁供电设备维修中影响维修成本的因素

根据维修成本的概念,辨识地铁供电设备维修中影响维修成本的因素,在保障乘客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的同时,提高地铁供电系统的质量,降低地铁运行的成本。

1.1变电站建设先天不足

地铁变电站设计基本采用室内站设计。由于地铁建设成本综合考虑、建设工期压缩,以及施工质量等方面因素,地面和高架部分变电站普遍与室外直接通过排风设施换气,地下变电站普遍存在封堵不严密及地下返潮问题,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地铁变电站的运行环境不受控制,尤其是雨季及环境温差变化明显导致的站内潮湿、地下区段活塞风引起的粉尘进入等现象,长时间会导致设备老化加速、绝缘强度降低等问题,既对电气设备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也增加了人员维修成本的投入。

1.2维修计划安排不够合理

地铁变电站普遍采用计划性维修,根据检修规程对低压、高压、直流、二次等供电系统进行周期性维修。在实际检修作业过程中,经常存在缺乏线网统筹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各条线路各自独立开展作业,同一作业时段,不同线路维修不同的供电设备,以致在线网层面增加了检修方案及计划编制、更换备件及耗材准备、作业工种安排的复杂性;二是同一线路,各供电系统作业内容和顺序缺乏统筹,以致增加了供电系统停电、倒闸操作的次数,降低了供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故障发生的概率。

1.3设备维修不够科学

主要表现为:一是维修作业做了,但是不代表做好了。目前,国内地铁供电系统普遍采用外包维修模式,虽然维修成本会有一定降低,但是由于外包单位的责任意识、外包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外包人员队伍的相对不稳定性,势必存在维修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鉴于维修成本考虑,不可能通过每项维修作业都有自主人员跟踪验证予以解决;二是维修作业做了,但是做多了或是做少了。地铁供电系统的检修周期一般参照厂家技术需求和行业或地方标准制定,对于不同运行环境或多或少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三是对于保护装置中的电子板卡、二次回路中的继电器等关键元器件,缺乏足够的深度维修和维修保养,往往加剧部件的老化和小问题的质变。

1.4物资备件储备策略问题

地铁设备维修人员对于物资备件储备的思路经常是多多益善,既可以保障设备故障后的快速更换修复,还可以规避部件升级、停产等市场变化。但是这样一来,同时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大量占压资金成本,二是大幅增加库存压力。尤其是,地铁成网运行时,上述问题影响将成指数式增长。

2、地铁供电设备合理控制维修成本的解决策略

2.1以免维修为目标提高变电站建设标准

目前,变电站的发展趋势:首先是简化电压层次,用高电压深入负荷密集地区,以减少变电站数量、建设投资和电能损耗;其次是在设备方面向高可靠性和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力求其具备防潮、防火性能和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要求,以及尽量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和减少检修工作量,达到免维修的要求。因此,对于既有线路的变电站通过设施改造,提升其防尘、防潮、温湿度稳定的等级标准,虽然存在前期资金投入,但是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工作量等方面考量,综合成本和维修成本均会有所下降。

2.2以设备状态为导向科学制定维修策略

(1)解决维修计划缺乏线网统筹的问题。一是执行线网作业一致性原则,主要适用于规程性维修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地铁变电站一次设备结构的相同性,在同一检修周期内,各条线路同步开展相同结构层级或部分的设备维修项目,可以极大地方便作业计划的制定和统计分析工作,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不同线路供电设备运行表现的“生物钟”;二是执行线路作业打包原则,以变电站为单位,以减少站内倒闸次数为目的,对不同供电设备的维修项目合并同类项,不仅可以节约作业人员工时,而且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解决设备维修不够科学的问题。一是人,验证供电设备维修质量,特别针对线路较多且采用外包维修模式的地铁单位,利用有效的人力资源,应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抽样判断设备维修质量,实现对维修计划和维修工艺的双重管控;二是机,应用或改造加装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自动生成设备状态参数报表和变化趋势曲线,对设备状态的历史参数进行趋势分析和相对比较,实现设备状态的初步诊断,进而改变唯检修规程论的单一维修,而是计划修和状态修相结合的维修模式;三是料,针对保护装置中的电子板卡、二次回路的继电器等关键元器件,采取周期的轮换修,进行线下的维修保养,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法,应用RCM分析方法。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起源于美国航空领域,它的正确应用使飞机的故障率明显的下降,同时在保证安全性和资产可靠性的条件下,将日常维修工作量降低了40%~70%。通过RCM分析所得到的维修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了“多维修、多保养、多多益善”和“故障后再维修”的传统维修思想,使维修工作更具科学性,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降低维修成本。

2.3站在企业层面制定物资备件储备策略和机制

(1)测算物资备件储备标准,并通过数据积累不断优化。第一,根据设备部件的在线数量、影响可靠性的关键等级、一定时间内的消耗使用数据,以及升级、停产等市场变化,综合测算其安全库存量,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备件储备;第二,筛选线网通用性设备部件,不是简单的对线路安全库存量的加法计算,而是制定通用备件的线网级安全库存量,对不同线路共享使用。

(2)开展物资通用性整合,提高采购工作效率。第一,设备国产化改造,根据备件的技术指标和功能参数,开发出相应替代品或国产化产品,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周期;第二,整合线网备件种类,对于同一功能部件,选择质量最佳、市场成熟的品牌进行统一选型改造。

(3)建立“零库存”储备机制。对于市场相对成熟、采购单价相对较大、故障发生频率较低的设备部件,与设备厂家战略合作,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对于合作范围内的设备部件随需随采,避免现金和库存的占压。

3、引入电力直接交易方式等机制节约用电成本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将市场化改革作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正式拉开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帷幕。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相继研究并出台了《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目前,北京铁路局天津供电段、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南京地铁都参与了电力直接交易,充分享受了电力直接交易的红利。此外,结合地方电价优惠政策,地铁用电成本可以在多种选择比对的情况下,实现成本管控收益最大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围绕全面质量管理“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对影响地铁供电系统维修成本因素展开分析,研讨其解决方案,同时充分利用支持性政策、引入创新机制,可以在保障地铁供电系统安全与可靠的同时,较为有效的控制维修成本,实现地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彬,林燕.地铁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及其运营管理功能[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12(02):2-5.

[2]张建平.南京地铁设备维修管理创新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07):6-9.

[3]刘伯鸿,孙丽芳.地铁设备维保模式综合评价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9(03):91-95.

[4]赵宏宇.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维修模式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6):159-160.

[5]刘伯鸿.浅谈地铁设备维修管理[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03):65-66.

[6]章扬,陈辉.综合监控系统下的地铁设备综合维修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59-61.

论文作者:张弘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地铁供电系统维修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_张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