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人才--关于深化北京市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_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论文

如何管理人才--关于深化北京市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_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论文

人应该怎么管理——关于深化北京市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该怎么论文,人应论文,人事制度改革论文,关于深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应当把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并且,要有创新,要有突破。

当前改革的任务

1.从历史经验看,每当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取得明显成效之后,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就大量暴露出来,也就酝酿着、呼唤着新的突破。

目前,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遇到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1)近年来,小学在校生人数减少,小学教师富余, 有些地区和学校明显超编;中学在校生人数处于高峰期,教师缺编。这种教师又缺又余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盘活教育人力资源来解决。

(2)前几年进行的改革基本是单项的、局部的、学校内部的, 改革的政策措施不完善,仍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北京市教职工岗位聘任制暂行办法》的某些内容与教师法以及与教师法配套的北京市有关规章不一致,聘任程序不规范,随意性比较大,制约、监督机制不健全,有效的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尚未形成。校内结构工资方案不完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有关校内结构工资水平与学校办学水平挂钩、教师结构工资收入与个人工作质量挂钩的原则没有完全实现。

(3)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在校长队伍管理上, 机械地按照重点中学、完中、初中等学校规格把校长分别定为正处级、副处级、科级并享受相应的待遇,仍然套用国家行政机关的定级和管理办法,缺少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机制和激励进取的机制,挫伤了一大批校长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改革处于“胶着”状态,妨碍着改革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2.从教育外部看,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和困难并存。

为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相适应,国家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确定了以下两点:

(1)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脱钩、分类、放权、 搞活”的要求,改变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来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党政机关的人事制度脱钩,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等级规格,并相应地确定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下放相应的人事管理权,建立健全用人制度上的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一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搞活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

(2 )改革的近期目标是:逐步推行以聘用合同制为主要特征的用人制度改革,完善行政领导人员的任用制度。建立符合管理人员特点和成长规律的职员制度,建立符合以技术人员资格和执业资格为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晋升为核心内容的符合工勤岗位特点的管理制度。围绕建立事业单位新的用人制度推进配套改革,其中包括考核制度、人才评价制度、工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人员流动制度、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建立和改革。此外,还要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

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为中小学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近几年,党政机关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人才、劳务市场的培育,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已经为中小学的改革创造了比较有利的社会背景和氛围。应当说,这些都为中小学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机遇。

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中小学在用人和分配方面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统分、统管、统包的管理制度,所以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可原有制度存在的许多弊端并未消除。面对建立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新形势,教育内部在思想观念上还未根本转变,还不适应。对于与建立新制度有关的教育人才流动制度和服务机构,教育系统未聘人员的安置、辞退,以及医疗、养老、待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措施,尚未有过探索和试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中小学的课程计划、教育教学内容和工作安排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而与之相适应的中小学编制管理和教师工作量标准,已明显地不适合建立新型人员管理制度的需要。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建立新型的中小学用人制度的障碍和困难,必须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

深化改革的设想

1.修订原有的《北京市中小学校职工岗位聘任制暂行办法》,使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适应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并且为下一步实行聘任合同制在思想观念和实际操作方面打下基础。

修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不称职人员(分为十种情况)的辞退办法;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师聘任争议的调解、申诉制度和组织;规范聘任工作程序,力求合情、合理、合法,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拓宽人员流动、安置渠道,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安置办法有五种),使之既要有利于学校工作,又要有利于社会安定;统一有关岗位聘任的文书档案,包括《岗位应聘意向表》、《岗位聘任协议书》、《自愿提前退休申请审批表》等,使岗位聘任制的每一步都有文字档案纪录,从而既保障教职工择岗受聘和享受相应待遇的权利,又维护学校择优用人的权利。

2.以中小学用人制度为深化改革的重点,进行聘用合同制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工作。

(1)实行聘用合同制,学校和教职工双方按照平等自愿、 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建立聘用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再签订岗位聘任协议,落实岗位职责、任务和待遇等。经过试点探索,使中小学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逐步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岗位职务聘任双向选择,能上能下、能高能低,工资待遇随岗而定,教师职工合理流动、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

(2)实行校长职级制, 使中小学校长的等级与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脱钩,工资高低与学校的创收脱钩,职级晋升、工资提高与德、识、能、绩挂钩。①目前拟定的方案是: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按照国家规定的校长任职条件和北京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设置校长职级系列,并分为五级十等;每位校长经过考评,依据对德、识、能、绩的考评结果定级定等;以后每年都对校长进行考核,凡连续两年考核称职者升一等,连续两年不称职者不得再任校长。在定级定等的同时,建立校长职级津贴制度,并且完善考核、监督、审计制度。②进行校长职级制试点的目的是:积累经验,逐步建立符合中小学教育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形成校长队伍持续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学校领导干部的合理流动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

标签:;  ;  ;  ;  ;  ;  

如何管理人才--关于深化北京市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_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