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论文_李亮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论文_李亮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由此可见,这意味着发展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是中国未来关注的重点。加大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的增强,也可以有效化解金融风幕对中国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促使中国从海洋大国转变成为海洋强国。目前,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具有海洋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劳动效率持续提高等优势,同时,也存在技术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建立产业联盟;重视配套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建立健全有法律保障的政策环境,推进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能过剩;技术创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工政策;战略规划

前言: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有机构成,海洋工程装备是指应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发以及储运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装备,具有技术密集、投人产出高、高风险、成长潜力大等特点。海洋油气开发,离不开海洋大型钻井作业平台;深海勘探需要深潜器;海洋能开发对海洋电力设备的需求、远洋运输和捕捞对特种船舶的需求等等,都要求世界各国在开发经略海洋时,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以下简称“海工业”),也是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年份,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深人分析我国海工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促进海工业的发展对策,有利于促进海工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将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我国海工业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重点在于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然而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我国海工业经历了一个相对缓慢的发展时期。2000年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海工业进入较快发展阶段。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发展迅猛,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工企业,产业集聚态势已然形成。在浅水油气装备方面已基本实现自主设计建造,深海装备制造技术也已取得一定突破,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品牌效应明显,装备技术水平持续提高。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海工业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还远不能适应国内国际深海油气开发的需要,核心技术依赖国外;海工企业扎堆于浅水和低端深水装备领域,高端、新型装备设计建造领域涉足相当有限,整体上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产业发展滞后,缺乏总承包能力;等等。

(1)产业聚焦于制造领域,发展水平处于第三阵营

当前,全球海工业基本形成了欧美设计、亚洲制造的发展格局。如果将海工业可分为三大阵营,那么,欧美企业处于第一阵营。作为最早发展海工业的国家,欧美等国从中低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逐渐撤离,但依然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前期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拥有大量的关键核心设计技术和专利技术。韩国和新加坡属于第二阵营,具有较强的海工装备制造和改装能力,拥有一定的研发设计能力,在总装建造领域的发展迅猛,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近几年来,在中国和巴西海工装备快速发展的冲击下,其市场份额正在减少。中国、巴西和阿联酋等国则处于第三阵营。其中,我国的海工发展方兴未艾,势头强劲。2014年,已拥有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约41%的份额。但是,由于长期注重产业规模扩张,技术水平提升有限,导致了产业仍集中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低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产业发展处于幼稚期,属于产业链的低端,国际竞争力不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海工业发展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够实现产品质的飞跃从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我国海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参照或直接引进国外技术普遍,低端海洋工程产品订单承接多,产品技术含量低,核心专利技术多由国外垄断,限制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快速发展,导致产业扎堆于价值链的低端,研发力量不足,基本以总装为主。部分企业产品竞争力弱,更新换代缓慢,主要从事外国产品的代理工作,以求快速获取利润。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海洋资源开发向深海进军的现实需要。

二、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1)继续强化技术研发投人,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技术研发。而技术研发对科研人员素质的要求很高,可能需要很长的周期,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美国、日本、韩国等都不断加大对海工业的研发投人,实践证明,发达国家海工业迅猛发展主要依赖政府大力投人进行技术创新,我国海工业应树立自主创新的理念,在充分利用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技术基础上,政府应加大财政投人,通过对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特别是要以大型海工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发展为龙头,促进海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首先,发挥造船技术的优势,力争关键海工建造技术的重大突破。现代化造船是我国海工建造的基础,对于推进我国海工总装建造技术、专业模块制造、系统调试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我国海工企业在大型平台平地和浮态建造技术及浮太建造的动态测量与反变形控制技术、半潜式平台甲板包整体液压提升合拢技术、海工产品无余量建造技术、大型动力推进器水下安装技术、桩腿总成技术、提升锁紧系统的研发和制造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无不与现代化造船息息相关。因此,要继续发挥造船技术的优势,并在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过程中,设立重大海工装备制造业研发风险基金,降低企业研发风险,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使企业敢于投人,也乐于投人。其次,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人,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科技专项等支持,以海洋观测、深海勘探及极地科考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海洋基础研究事业持续发展。打通产学研之间的壁垒,加强骨干海工研发制造企业和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交流与成果共享,并在重点企业中尝试设立国家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机构,全面支持海工企业技术研发,将企业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费用,纳人到税收优惠政策之中予以减免相应税费。再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学习、吸收、消化国外先进设计技术和建造经验。同时,鼓励通过产学研等联合方式实现重大科技自主创新。

小结:海洋强国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保护力度,提高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战略性重要举措。面对丰富的海洋资源,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研制建造相关装备以提升国家竟争力。未来一段时间,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面对竞争,抓住机遇,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是一个值得深人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杜利楠.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潜力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赵金楼,徐鑫亮,李红前.基于Web的海装项目进度监控系统的设计[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9):199-208.

论文作者:李亮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论文_李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