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要点论文_杨秋艳

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要点论文_杨秋艳

广西鸿林建设有限公司 530022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与新建材的推广,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混凝土施工技术能保障建筑施工安全与防渗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施工中应重视混凝土施工质量,严格规范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管理,对混凝土施工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的控制,明确混凝土施工要点,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这个建筑工程质量。本文在此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技术要点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混凝土裂缝

前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根本,在整个施工工艺过程中,各工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因此明确全过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对确保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概述

混凝土通常包括水、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添加剂等,其中水泥是一种胶凝材料,可以促使混凝土在拌合的过程中随着水化反应胶结成为一体,成为一种可以流动浇筑、凝固成型的材料,并且这种成型的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较高,性能较好,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很广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以混凝土施工技术最为关键,除了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完整性、耐久性以外,施工中还必须对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原料进行选择和控制,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二、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1、原材料选择

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骨料、水等基本材料,还有一些调节混凝土性能质量的粉煤灰以及外加剂等其他原材料。在选择这些材料时,需要严格把关材料质量,确保所有的原材料质量都能够符合技术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等级必须要符合要求,骨料的含泥量与含水量都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水中不得含有侵蚀性物质。而对于外加剂,增加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选择最合理的外加剂,以满足混凝土的性能需求。

2、混凝土配比

应根据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进行科学的设计,按照混凝土搅拌物的性能标准进行配比试验,保证其适合工程施工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在通常情况下应当禁止经验配比的方法。另外,要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有效的改善,减少泌水,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在进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一般砂石的实际含水量与配比设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搅拌之前就要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科学的测定,同时应提高混凝土作为非均质材料的宏观均匀性,避免产生薄弱区域。最后,科学的使用掺合料,在选择掺合料时,要选择性能优越的外加剂,以此来实现对水泥集体与集料的界面结构状态的改善,增强界面的粘结强度,以此来增强建筑物结构整体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变形能力,从整体上促进建筑物结构的增强。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工艺技术要点

1、搅拌

通常混凝土的搅拌都是在搅拌机的作用下进行的,但是依靠搅拌机和操作工还是不够的,需要施工单位在搅拌工艺中去制定整个混凝土的搅拌制度,具体而言就是搅拌的顺序、搅拌的时长以及一次投入搅拌的混凝土量。在搅拌过程中要严格依照混凝土搅拌工艺的各种技术要求和标准来进行,这样才能够形成质地均匀的混凝土。进行良好的混凝土配料和搅拌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质量,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

2、浇筑

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要分段分层次的进行,要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自吊斗口倾落高度以及与振捣器作用部分的距离。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施工时,要快插慢拔,均匀排列插点,按照预定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一个方面,保证振实均匀。在移动过程中,间距不能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在进行上一层的振捣过程中,要有效消除上下两层之间的接缝。表面的振捣器移动要保证覆盖到振实部分的边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连续进行,如果出现间歇,要控制和管理好间歇时间,要根据水泥性能、施工现场气温以及混凝土凝结条件进行确定,但是间歇时间不宜过长,要在之前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下一阶段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另外,在浇筑过程中,要模板、钢筋、预留孔洞以及预埋件等有没有出现移动或者变形情况,如果出现问题,要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不能影响到混凝土浇筑施工正常进行。

3、振捣

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捣实。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要保持垂直或者斜向进行振捣,插入式振捣器一般要采用取垂直振捣方法进行振捣。如果采用的是斜向振捣,要使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保持在40-50°之间。为了避免漏振,要均匀排列振捣器的插点,采用行列式或者交错式顺序移动,一定不要混用;要保证每次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的移动间距;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要保证在其作用半径1倍之内的间距。模板与振捣器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内。

4、施工缝留置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柱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板边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在浇筑柱、梁、楼板、墙等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若要继续浇筑,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浇筑。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以清除。当清理杂物和冲洗受到模板阻隔时,应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待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另外,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砂浆一层。

5、混凝土养护

除预应力构件外,一般采用自然养护。即在平均气温高于5℃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一般在最高气温低于25℃时,浇筑完毕12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最高气温高于25℃时,应在6小时内开始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洒水养护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水泥品种,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应不小于7昼夜;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小于14昼夜。另外,凡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均不小于14昼夜。

6、混凝土裂缝处理

导致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温度、混凝土的配比以及浇筑完成之后的处理等。针对裂缝采取的处理步骤包括:其一,在达到泵送与施工条件之后,应该尽量减小混凝土的坍落度,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应该在卸料之前先高速的运行20-30s,之后在通过反转将混凝土卸出。在施工的过程不能够随意的添加水;其二,为了有效的降低由于水化热而导致的温度应力,因此要尽量选择水化热低且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并在其中掺入缓凝剂或者是高效的减水剂来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并演唱混凝土达到高温的时间,尽量减少干缩现象的发生;其三,尽量选择粒径较大,颗粒形状较好,且级配比良好的粗骨料,可以减少水的用量;其四,在达到泵送与施工要求的前提之下要尽量采用低流动性的混凝土,并对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单位体积内混凝土的用水量,降低水化热的释放量。

四、结语

综上,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进行施工,控制好混凝土的材料和配合比,对施工过程中浇筑、振捣及养护等几个关键的工艺要点做好控制,从而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保证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以此来促进我国房建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魏娜,王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2]杨海文.搅拌站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浅议[J].科学之友.2011(7).

论文作者:杨秋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  ;  ;  ;  ;  ;  ;  ;  

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要点论文_杨秋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