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论文_阿依古丽·艾山

初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论文_阿依古丽·艾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中学 843000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逆反心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中学生逆反心理存在着危害。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在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有的表现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教师本人的恶感。如果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还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已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看: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较快,渐趋成熟,但心理却很不成熟。这一时期充满了矛盾,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时期,中学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为易犯错误的“危险年龄”。

(1)思维发展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喜欢争论,不盲从和轻信老师、家长及书本知识,进入青春期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拿到“解放证”,但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知识浅薄,思想单纯,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主观武断,有极大的片面性。比如:讲“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有的同学就说“不平等”,“权大于法”。

(2)自主意识的形成。从心理的角度看:初中生随着生理的发展,心理急剧变化,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他们开始对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照,过细的嘱咐和种种限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反抗。他们要摆脱教师的束缚,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他们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他们对教师之言不再惟命是从,往往嫌教师管得太严,太唠叨,对教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个人需求不稳定,不实际,不能满足时,会采用不正当行为方式来强行满足。这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等厌世情绪,转而导致逆反心理。

(4)此外,教师的相貌、身体、语音姿态、服饰打扮等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从客观方面讲:

(1)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变化,有的教师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中学生某些行为不能正确疏导,只是“一棍子打死”?

(2)教学方法机械、呆板,习惯于应试教育?

(3)教师忽视因材施教,缺乏情感的沟通。师生关系特别紧张,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4)领导、家长对这门课认识不够,重视不足,都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或认为它是副科不认真对待,重智育而轻德育。

(5)社会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新的读书无用论,现在的学生“一切向钱看”,并且把钱作为衡量的标准,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着学生。

二、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正确处理

1.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准,具有健康、高尚的情感。要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就应首先是具备这种品德的好公民,是一个敬业爱生、职业道德良好的称职教师,否则教师口是心非,或言行不一,怎么能以真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使学生心悦诚服呢?

2.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以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学习取得成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切忌照本宣科,把书教死了,学生会感到乏味。

3.教师必须了解、熟悉、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感情的建立要从熟记每个学生的姓名开始,刚接初一的时候,上第一节课,我就叫出了几个同学的名字,有个同学惊讶的说:“老师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这样在无意间就能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拉近。对于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来说:老师能叫上自己的姓名,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奖励,因此,教师不应忽视记忆学生姓名这件事,叫学生的学号,指某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此外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谈心,把握学生思想活动的脉搏。

4.须有广博的知识。教学时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精湛、娴熟的思想政治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广博的其它学科的知识,如文学、史学、数学、物理等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此外,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还应关心国内外大事,胸装世界风云,否则仅靠课本上的那点内容,是无法进行教学的。教师知识的广博,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钦佩情感,从而减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5.教师要组织好语言。教师语言除了必须具备的语法正确、语言确切、语言纯正、语调清晰等基本要求外,还应加些适当的调料——幽默,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幽默的语言能给人加深印象,比单纯的说理开导更有效,并且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中学时代是一个自我意识增强、心理危机四伏的时期,而这一代中学生又处在国内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时期,许多新事物使人目不暇接,面对复杂多变、充满竞争、挑战的社会,中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这就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针对问题,耐心疏导,以保证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论文作者:阿依古丽·艾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初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论文_阿依古丽·艾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