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卡介苗的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论文_钱晓燕

钱晓燕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东湖乡卫生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接种卡介苗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共4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需接种卡介苗,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实验组采用改进后卡介苗接种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接种效果。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卡介苗接种后采用改进后方法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卡介苗;接种;技巧;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1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336-02

卡介苗是我国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一种疫苗,起预防结核病的作用[1]。婴儿一般要求3个月以内接种;接种部位一般选择左手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接种方法为皮内注射[2];接种器材选用BD公司生产的0.1ml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笔者在接种的操作方法上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改进,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提高接种质量,采用改进方法,效果较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共4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需接种卡介苗,并按照接种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男109例,女91例,胎龄为37~41周,平均为39.22±0.56周。实验组200例,男104例,女96例,胎龄为38~41周,平均为39.86±0.61周。两组新生儿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常规方法

采用常规的卡介苗接种方法进行接种。选择左上臂三角肌外侧下缘做皮内注射,新生儿呈右侧卧位。

1.2.2改良方法

(1)接种婴儿体位摆放

家长取坐位,将婴儿侧卧横抱于胸前,使注射手臂位于上方(近似于喂奶姿势),一般选择左手。家长左手固定婴儿头颈部,右手固定肘部,并尽量使婴儿手臂紧贴其身体;另一人将婴儿双腿固定。按照此方法将婴儿妥善固定,才能防止在接种过程中婴儿晃动,造成针头滑出或刺入过深,以避免重复注射或药液外溢。

(2)接种部位的选择技巧

把注射侧的衣袖脱开或剩一件薄的内衣(冬天须将室温调至22℃~26℃,以防婴儿受凉),伸出上肢,尽量暴露注射部位。因为皮内注射的进针角度为10°~15°,注射器几乎呈平放状态,若衣物堆积于注射部位,将会影响进针角度,致使注射过深。在注射之前一定要多观察注射部位,若有较大的硬结,应推迟接种,并嘱家长进行热敷,待硬结消散后再接种;仍有小的硬结不消散者,可错开硬结部位注射。

(3)注射过程的操作技巧

用0.1ml自毁型注射器吸取0.1ml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与大拇指固定针筒前部(靠近针头部位,但不要接触针头),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仍用右手食指紧靠婴儿手臂皮肤,不松注射器,同时用左手推动活塞,注入完0.1ml疫苗,形成一个明显的、可见毛孔的圆形皮丘。

(4)拔针的技巧

要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快速拔出针头[2],药液才不溢出。拔针后针眼处有少许浸血,可用灭菌干棉签轻贴于针眼处,不用力按压,止血即可丢弃棉签。

(5)注射后的注意事项

向家长交代注射卡介苗后,大部分儿童于2~4周左右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4~8周左右化脓,化脓时不能用手挤压,保持注射局部干燥,洗澡时化脓部位不沾水[3]。特别是化脓部位不要随意涂擦药物和包贴敷料,也不能热敷。局部红肿溃疡较大时,除保持干燥外,可以在接种医生的指导下,红肿局部涂擦1%龙胆紫1次/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家属在满意和不满意两项中做选择)。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卡介苗是一种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接种疫苗,对结核性脑膜炎及播散性结核病的预防作用强。而有效的接种方法能够提高接种成功率,提高对预防接种的满意度[4]。

本次研究中改进接种方法能够从体位摆放、接种部位选择、操作技巧、拔针技巧、注射后注意事项等进行改良,对新生儿可以更好的固定,且减少了接种过程中的失败率,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指导,有效满足了家属对知识的需要,且防止由于婴儿不配合导致血肿等各种不良情况出现[5]。

从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使用改良后操作技巧,新生儿接种成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上升,达到了95.00%,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卡介苗接种后采用改进后方法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而在预防接种中,需要不断学习其他学者的方法,对预防接种措施进行持续性改进,以不断完善接种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金琼.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常见反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67-167.

[2]干兴凤.两种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方法成功率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103-104.

[3]李洪医.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8):146-148.

[4]周青,吴强松,黄群.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流程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8):61-64.

[5]李丹.卡介苗补种方法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26-28.

论文作者:钱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接种卡介苗的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论文_钱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