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论文_焦春秀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论文_焦春秀

(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2350)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管理防范措施。方法:选取13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而采用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202-01

1.前言

随着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中的不安全因素有着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其中不安全因素的掌控与认识程度,从而有效优化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资料与方法

现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了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2.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有男患者32例,女患者33例;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61.2±4.6)岁;病程4~22年,平均(9.8±3.5)年;心血管疾病类型:冠心病15例,高血压22例,心律失常18例,心肌炎5例。对照组有男患者35例,女患者30例;年龄为43~82岁,平均年龄(62.1±4.3)岁;病程3~24年,平均(10.1±3.2)年;心血管疾病类型:冠心病17例,高血压24例,心律失常15例,心肌炎4例。

2.2 方法

对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另外,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健康知识宣教、查房次数、输液穿刺成功率和及时性、病房环境的整洁性、护理技术水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统计方法

患者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 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投诉事件的比较结果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46%,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4.1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来自患者及其家属方面的护理不安全因素。①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具有病情发展变化快、病情危急等特点,一旦发病,随时都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充满了变数,护理风险大。②部分患者对医院的管理制度不了解,或者不配合医院的管理,所以患者私自离院、请假外出不按时返院等事件经常发生。而这些脱离医院管理的行为,无疑给患者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患者可能因此而发生突发事件并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

医源性不安全因素。①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数都生活不能自理,行动能力丧失,临床护理工作非常繁琐,护理人员不仅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而且还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出现工作失误的几率大大增加,安全事故由此发生。②护理人员用药错误、药物配伍错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来自急救方面的不安全因素。①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恶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其病情极不稳定,所以在抢救过程中容易持续按室颤,而如果护理人员没有正确维护除颤器,则可能发生抢救失败,患者死亡。②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急救机器设备不熟悉,使用不够娴熟,也是不安全因素之一。部分护理人员的应急心理素质较差,延误了抢救时机,也会导致护患矛盾纠纷的产生。

健康教育方面的不安全因素。①护患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患者没有及时接到用药通知和安全事项通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引发护患纠纷。②对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重症患者的术前教育不够充分,也是造成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在术前教育缺失或教育不足的情况下,患者术后难以适应在床上排泄,而心绞痛患者及其他心脏病患者如果没有提前知道便秘时不能用力过度,则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生心肌梗塞。

4.2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首先,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办法》等法律文件,从而强化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感、责任感。加强组织管理,落实规章制度的实施。心血管内科应成立监督小组,由护士长和几名监督员担任负责人,对该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培养护理人员的自控能力,从而更好地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管理方法以及患者的治疗计划,使患者不对住院治疗产生抗拒,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护理服务是保障护患和谐关系的根本,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护理专业技能,熟悉各种护理知识与操作方法,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参加护理培训。同时,在应用新技术时,护理人员应悉心听取专科主任的指导,从而提升技能。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分析,对于良好护理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其中不安全因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具体防范措施的可行性与协调性。

【参考文献】

[1]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13):1203-1204.

论文作者:焦春秀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论文_焦春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