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课程的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论文_李吉

基于思政课程的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论文_李吉

(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各大高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近些年来,社会发展加速人们越来越专注于效益,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渐渐偏向于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相结合,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文章当中便对于将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备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专业课程的实践改革路径进行探讨,从而加强高校的综合性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融合探索;实践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备的性质

1.思想政治要增强时代感

我们的思想政治如果没有时代感,就会让学生觉得我们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与他们没什么关系的东西,是他们难于理解的,应是讲给他们父母、爷奶听的东西。我们现在讲传授教育,讲填平代沟,绝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拉回到过去的时期去,而是要让他们、就他们所处的时代来接受我们的教育。增强时代感,才能增强针对性、贴近感,学生才愿意听,听进去,有效果。

首先,对重大理论和实际的教育要增强时代感。

其次,对学生思想特点的把握要增强时代感。我们的学生和十几年、几十年前的就不一样, 主要有这样特点: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但要让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

再次、要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尊重教育实践,其基本点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给学生留判断选择的时间。增强时代感,最根本的是把握时代脉博,增加新内容,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遇。

重点是思想政治课程要充实,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新事实。思想政治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将单向的灌输、管理、约束,为双向的沟通、疏导、互动,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基础,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能力。研究、尊重、引导学生的社会化需要和个性化需要,满足学生道德品质 和身心健康需要,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主动性、有预见性,采取攻势,抓住新动态,早作对策,把工作做在前面,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

2.思想政治要增强综合性

我们思想政治工作首要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文字上,而且反映在思想上,我们做为教师在思想上要有思想政治的位置,行动上才会真正重视。全员育人,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当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的榜样,实现“四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环境氛围。注重思想政治研究,提升到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按规律开展工作。主动取得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形成网络,聚集合力。思想政治的基本渠道还是各科课堂教学。我们必须把德、智、体、美几方面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起来。

3.思想政治要增强渗透力

增强渗透力是思想政治创新的重要课题。渗透力实际上就是内化力。思想政治,归根到底是把思想政治的内容内化为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品质。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去内化。我们过去思想政治实效性差,就是内化不了,基本上是外在的东西。首先、把握最基本的东西。教育的成功率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握最基本的东西,最基本的观点,学生能理解就可以。而这种理解并不一定必须通过我们说理的途径, 同样可以通过学生所有能够理解接受的其它方式来理解。

学校思想政治也应抓住关键的内容,除爱国主义外,理想追求,富有爱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三大支柱。 有这三大支柱,就是能有所作为的人。其次、加大情感感召力度。思想政治只有理论灌输是不行的,还要有情感的融入。从感性入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形成他们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思想政治仅有热情或知识都是不够的,只有将热情与智慧相结合,才可能事半功倍、解决问题。

二、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点,大学生活中有超过70%的时间都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途径。

专业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应丰富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每一门专业都有自己的历史,在讲中国发展史的过程中可以融入部分形势政策宣讲;部分专业课可与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红色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专业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专业分析来解释现在社会的需求,国家的需要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

(二)充分发挥专业教育实践作用,实现全员育人

专业教育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劳动生产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平台。在实践过程中,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不同的实践团队有着不同的专业指导教师,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近距离交流,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近距离感受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这种近身教育不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指导和关爱,同时也赋予指导教师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专业教育实践作用,促进专业教育实践多团队、多指导、多接触、多交流发展,有利于全员育人的实现。

(三)人生观教育

思想政治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最后形成阶段中,各种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各种专业课程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专业课程当中进思想政治的同时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四)提高师德水平和思想政治能力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师德水平和思想政治能力,是思想政治创新与改进的关键。教师是分析、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提高教师队伍 素质的重点,也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实行“以思想政治人”的重要措施。

(五)发挥第二课堂重要作用,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融入专业教育

第二课堂包括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两个方面。学生工作方面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微课堂、微博微信交流平台等现代化思想教育阵地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活动,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等。教学工作方面可以借助学术讲堂、科研兴趣小组、比赛团队、创作团队等线下活动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指导思想,建立导师工作坊及特色团队,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工匠精神等。

参考文献

[1]王宇凡,孙轶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融合模式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7(06):25-28.

[2]田忠利.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7(06):47-48.

[3]麻玉川.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7(06):162

作者简介:李吉(1981.11-),男,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李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基于思政课程的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论文_李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