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国卷背景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法论文_方平

浅谈全国卷背景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法论文_方平

摘要:众所周知,从2016年开始,安徽省高考加入新课标全国卷1卷的怀抱,而高考是教学的风向标,准确解读高考试题是确定教学备考方略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备考更具针对性、方向性。以下是笔者结合近五年全国卷命题特点粗浅地谈谈后期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发现

一、近五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1.试卷结构基本稳定

从题型结构看,文综历史卷依旧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必做题包括12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非选择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5分,选做题要求学生从4道选修题中选出一道作答。

从选择题看,往年至少会有一道图表题,但毋庸置疑的是,文字型选择题会是选择题的主体。

从非选择题上看,近五年两道必做题基本上都是1道必做题以古今中外大跨度综合为主,或者纵向联系,或者横向比较;另1道为开放性试题。

选做题通常选取与教材关联程度不大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

2.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基本稳定

全国课标卷1卷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多围绕重点主干知识命题。单就知识考点来讲,没有偏、难、怪、冷,基本上都是学生熟知的知识点。

3.命题注重考查“能力素养立意”的宗旨

纵观近五年高考试题,无论试题载体形式、设问的角度、考查的知识点怎么变化,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宗旨岿然不动。近五年全国课标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以主干基础知识为素材,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灵活运用能力、辨析和认知能力,考查概括归纳、比较分析、史实论证、理性批判的能力。

4.注重采用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形式

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取材已基本摆脱了对教材的依赖,从更大范围内选取思维含量高、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材料,设置新的命题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同时,为拓展命题资源,《考试大纲》还特别指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高考会选用与初中教材相关联的新材料。

5.命题体现关注社会热点、坚持学以致用、鉴古知今的价值追求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教育的落脚点不仅仅关注昨天,更应该关注今天。历史学科的价值在于能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既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后期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法浅谈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后期两个月的二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照国家新课程考试大纲构建以专题为基础的通史知识体系

建议在第二轮复习时,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注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挖掘同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与整合知识的能力,这也是高考复习的必由之路。

2.注意“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学习,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

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与专题问题、热点问题的联系,注重把握古代历史发展规律,了解古代文明成果的现实价值,了解其世界意义等。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以实现历史学科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并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与历史探究能力。

3.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指导

如开放性试题中的评述观点题一般常规答题步骤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根据材料归纳出观点(观点明确);第二步,结合史实论证观点(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有力),史实可根据材料,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4.加强史料教学,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通过史料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观察、理解、归纳、概括、分析、阐释、论证等历史学科能力,并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训练。

5.关注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等重要问题,要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的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中东的政局问题等。

(2)重大周年纪念问题,如2017年高考备考要关注有关年份后两位是07或17的事件,也要关注次周年纪念的时间,如年份后两位是06或16、08或18的事件等。

6.要培养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

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均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最大限度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而且在文综试卷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科中,历史试题的文字材料最长,阅读量最大,而且材料的阅读理解的难度也最大,而高考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快速地阅读理解并提取所提供材料的信息。而现实的问题是,无论是在平时考试还是在高考中,许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历史学科失分率相当高。基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常态地、长期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的训练。

7.加强学习质量监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通过定期的定时训练,监控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能力发展情况,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调整教学复习策略,指导教学进程。可以采用整体综合训练,也可采用专项训练,如选择题专项、非选择题专项、热点问题专项等。以此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主要是正确的审题能力、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简洁有序的文字表达能力。要点齐全,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史论结合,使用历史学科语言,避免文学化语言。加强学生行文答案规范性的训练,填涂规范正确,书写工整,书写字体大小适中,答题不超出指定区域,答案形式上要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整洁化,以提高非智力因素得分。

总之,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们应想尽一切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加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把握,增强学生的做题能力。相信如果我们认真做到以上几点,学生应该能适应高考全国卷的要求。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严桥中学 238381)

论文作者:方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  ;  ;  ;  ;  ;  ;  ;  

浅谈全国卷背景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法论文_方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